抑郁症,“想开点”就能好吗?

发布于 2021-10-12 02:02

关于抑郁症

有一句心酸的自述:

没人觉得我病了,

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

事实上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

不是想开点就行了

抑郁症形成的过程

像感冒到肺癌所经历的过程

起初是感冒了

接着可能会支气管肺炎

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无效

从急性发展到慢性逐渐恶化

延迟到最后就是肺癌

这个过程可能是三个月

可能是三年、三十年

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有80万人因自杀死亡,大约每40秒就有一人选择轻生。但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在许多国家中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

在中国,抑郁症的防治形势也是不容乐观。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30000人的调查中就发现,在中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已超过6.9%,估计9500万患者,这也意味着我们15个人之中就有一位可能是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会致残,抑郁症会使人损失超过6个健康寿命年,在各类精神障碍排列首位。

抑郁症高发的五类人群

1

妇女,尤其是有过剖腹产的

2

压力型职企的中、高管人士

3

奋斗型的成功人士,尤其是酒精摄入过多的

4

青少年,尤其是原生家庭关系不佳或者从小体弱多病的

5

老年人,尤其是身体虚弱或者空巢老人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比率逐年上升

青少年时期本该是人生中最纯粹、最阳光的阶段,但是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分年龄段来看,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有部分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

此外,“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占2.0%。该调查历时近9年,对73000多名6—16岁少年儿童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和资料分析。

同时,另一个数据也广被提及:今年三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

这些现实而残酷的数字背后,是不得不正视的严峻事实:青少年正遭遇“心理危机”,是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抑郁?该怎么拯救他们?

青少年的生理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她们的心理素质、思考及行动等各项能力也均未发展完善,所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和成人抑郁症的治疗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

中国抑郁患病率为什么高于西方国家?

一、就诊比例不同:西方社会对精神类疾病非常重视,50%的人群得到常规治疗,而中国只有8%的人接受专业诊疗。

二、对心理康复理解程度不同:西方国家大多数人群在遇到不顺心时候会积极主动的找专业的心理康复专家进行咨询、治疗。而在中国大多数人觉得找心理专家的人是有精神病的,带着普遍的偏见。

三、患者和家人对这类疾病的理解程度不同:大多数中国患者自卑,有“病耻感”,还有人认为“抑郁”是想多了、软弱的表现...很多患者羞于治疗、羞于服药。

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

抑郁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递质紊乱、部分核团异变,海马等相应脑区的细胞凋亡、大脑功能出现问题。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

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抑郁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精神障碍,病人在发作的阶段,脑 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下降。而这样的激素变化带来的状态变化也可能不仅仅是情绪。

他们还会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症状,比如失眠或者嗜睡,暴躁、焦虑、头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最可怕的是忽视了这些身体的提醒。

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抑郁症主要临床表现两大类症状群


1、心理症状群:情绪低落、焦虑、无趣无聊、缺少兴趣点,缺少快乐的感觉、易激动、发怒、心烦气躁、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记忆力出现断片、下降等,思维迟缓、懒散、退缩畏难情绪严重等;

2、躯体症状群:失眠或嗜睡、突然的消瘦或能吃、肥胖、可能会检查出甲亢甲减。一次严重的情绪创伤或者一项手术或者摔倒之后,身体逐渐出现一些僵硬感或者手脚麻木,中医检查肝火旺或者脾虚、肾虚等,查不出原因的躯体疼痛,或者莫名的各种不适、心慌、食欲下降或食欲亢进、性欲下降、便秘、乏力等。

有些抑郁是从燥开始
有些燥郁从郁开始
有些燥郁和抑郁会同时发生

乐观的人也会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可以不吃药但是不能不治疗
抑郁症可能伴随一生也可能和平相处
抑郁症不会传染但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源 清 工 作 室

身心双疗工作室

调身   调心

意通   身通

传播探索家庭养育·疗愈理念方法

颅骶疗法课程

松膜理气疗法课程

人智学·生命传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