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到底是不是真心想抗日?

发布于 2021-10-12 11:25

卢沟桥事变以来蒋介石究竟是想战还是想和?这是一个有问题的提问。

如果有答案的话,那就只能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屡次企图用妥协退让来换取所谓的“和平”,最终造成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于次日得到准确报告。不过,对于此时的老蒋来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并不是一个令他感到惊奇的事变,换句话说,该事件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人相继在满蒙、长城、热和一带制造事端,试图将华北分裂出去。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平津地区发生的种种冲突,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已经让蒋介石见怪不怪了。在老蒋看来,此事变爆发的最严重后果,就是日本趁机再造一个“华北国”出来。

7月16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其目的还是用来感动“倭王”,让日本人明白,真打起来中国人还是会拼命的,对日本来说也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不过,这次蒋介石却猜错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绝不会止于此,其目的是囊括整个中原大地。

庐山讲话之后,国内的抗日主张日益激烈,蒋介石的威望在此时也达到极点。但蒋介石并不想引发大战,他只想局部解决,为此,他先后派遣外交部与日方进行磋商。而日本为了掩盖其接连增兵的动向,也表示近卫首相决定“谋和平”,并切勿使摩擦变成真正的大战。

可日本不断地增兵,还是让蒋介石感到了不安。他暗中授意宋哲元可以签订停战协议,这表明蒋介石的态度已从高调应战转变为积极求和。

蒋介石甚至还为自己的这一后退设想了一番“威武雄壮”的台阶。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央军由北平撤退时,人皆忧惶,一若第二伪满即在华北出现,或华北独立,必无可免者。”他认为哪怕此时妥协,也并非一无所成,完全可以向国人交代。

从26日开始,平津局势急转直下,得到增援的日军大举进攻华北,次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被迫退出北平。至此,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上的努力终告失败,华北事变开始向中国事变发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日和谈也进入了新阶段。这一时期,日本将进攻的矛头转向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发动了劝降攻势。

在此之前,蒋介石希望以战促和,用扩大战争来迫使日方妥协。同时,蒋介石也积极联络英美政府,希望借助各国的力量调停抗日战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就有心对日妥协屈服,南京的沦陷确实让蒋介石痛彻心扉,身为一国元首连国都都守不住,又有何颜面妥协退让呢?

1938年9月30日,日本御前会议调整了对华方针,提出了“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改变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方针。

为了加紧瓦解重庆政府,日本情报机关和特务机关先后制定了“和平计划”、“桐工作计划”。在该计划中,日本向蒋介石提出承认满洲国;放弃抗日容共政策等六大方面。后因日本坚持要在华北地区驻军,蒋介石也不再退让,再加上日本此时已扶持汪精卫政权上台,双方的暗中接触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当我们在了解这一阶段的蒋日和谈后,就会发现,蒋介石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仍然是勾勾搭搭、暧昧不清的。此时的国民党内部主和派还是居多,特别是日本人已经表示愿意双方“共同防共”后,双方的和谈工作有可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就再次验证了蒋介石政府的第一要务还是“攘外必先安内”。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丘吉尔为此欣喜若狂的时候,蒋介石也暗地里松了口气,美国的参战不仅让国民政府压力大减,也似乎宣告胜利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