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到底该怎么选

发布于 2021-10-12 12:37

其实不管大家对“道”这一层的理解有多深,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术”这个层面的,也就是说底层逻辑你再明白,你还是需要通过具体的知识的学袭来提高自己的成绩。现在市面上关于具体各年级各科的课程学袭和配套的教辅资料非常多,大家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需要去提前学、往深了学,而是陷入到一种选择困难的状态。家长和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市面上的各种课程和教辅都买回来过一遍,所以如何挑选就是考验家长的能力了。

对于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课外课程的学袭基本上是被堵死了,所以这一块也不需要去怎么花精力去挑,如果非要去下载一些录播课,还是建议挑选那几家上市公司旗下的教育品牌,毕竟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舍得花钱就一定能请到名师,做出精品课。

那面对海量的教辅,到底该怎么挑选呢?首先,我把教辅分为两类,一类是拓展知识类的,另一类则是做题、辅导类的。对于拓展知识类的,顾名思义,就是课本知识以外的拓展补充,避免孩子的知识面过于单一,当然也包括各种名著的阅读。对于这一类教辅,主要是为了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要求其实并没那么高。当然,任何一个类别都还是会有好赖之分。

拓展知识类的首先就是文学科普杂志,比如文学类的小读者(8-14岁),十月少年(8-13岁),科普类的好奇号(6-12岁)、万物(8-15岁)、环球少年地理(6-12岁)、少年时(8-16岁)、知识就是力量(8-18岁)等等,这些都是国内销量排前列的青少年读物,有些还是国外顶级青少年杂志的国内版。看杂志的好处就是内容基本上是更新速度特别快,紧跟时代潮流,基本上都是全球视角,对满足孩子对各种知识的渴求,提高孩子学袭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就是那些比较知名的出版社推出的各年龄段的各类套装书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大家可以去各个大V那里去找清单来挑选。这样也能避免挑花眼,在这里我就不发清单了。

所以小学阶段强调的是基础,你把基础打牢了,将来思维能力起来后,你才能把这些基础的东西链接起来,发挥作用。语文和英语建议提前积累也主要是语文素养和英语词汇的积累,可能你当时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运用这些积累,因为大脑还不能很好地把这些积累联系起来,很多都是独立记忆在脑海中,无法应用。但是没关系,到了初中,大脑的内部链接趋于完善,理解能力会很快提升,分析和思考能力会变强,你在小学阶段积累的基础知识就会更容易地被应用起来。只要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俗称肚里有货),那么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就可以打通你的“任督二脉”,也就是顿悟。

一旦你顿悟了,很多学袭上的事情就通了,不仅是同一学科的举一反三,甚至是跨学科也可以,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我们在大部分的学袭生涯中,都是在“术”的层面进行学袭和积累,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走的路,省不掉的,包括顶级学霸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止步于“术”这个层面,也就是在知识的层面不停地往前学,而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和积累,长期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学袭状态中,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思考和总结,则不可能将自己的能力提升到“道”的高度。

在初中阶段如果不能培养这种思考的能力,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袭,那么在高一高二是没有时间让你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因为时间根本不够,每天都是在学新知识,疲于奔命,被老师拖着走是常态,每天能完全消化吸收当天的知识可能都不够时间,更不会有多余的时间来思考总结。能力得不到提升,只能在“术”的层面拼命学袭,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无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效率很低。

教辅只能在“术”的层面给你辅助,不管帮你如何分类题型,如何总结解法、答题套路,最后都需要你自己重新总结和思考分析,然后再次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从“道”的高度来记忆,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否则你记的方法套路越多,你在实际做题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到时选择困难症将会让你更加难正确地做出答案。尤其是到了初中,教辅贵精不贵多,很多时候搞熟练一套教辅就足够你横扫年级了。

所以大家要记住,教辅只能帮你记住和熟悉知识,而解决问题则需要在脑中的方法,“术”是基础,早日上“道”才是关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