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需要两个口袋,你备齐了吗?

发布于 2021-10-12 14:28

第378篇原创

· 买保险别着急 · 先咨询小巫 ·

最近,后台咨询理财产品的比较多,很多人反应,手里有钱如果不捯饬捯饬,恐怕是越来越不值钱,这一点小巫也很认同。

还有一些人觉得,买理财收益低了有屁用,不够通胀缩水的。这一点,小巫只能说,那是因为你手上没有可以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一大笔闲钱。

所以,少了看不上,多了拿不出,好像没啥用。

理财如护肤,看起来作用不大,实际上,它延缓了我们衰老(贬值)的速度。

我们每个家庭都需要有 两个口袋第一个口袋装满高杠杆的保障型保险产品,帮我们抵御重大的意外、身故、疾病等经济损失。第二个口袋装满保命的钱,养老的钱,确定以及一定一直有的钱,它就是理财型保险产品

今天,咱们就聊聊保险理财那点事。

01

理财型保险的特性

自从保险公司的业务大幅下滑后,理财产品的收益也越来低。自2019年8月30号银保监发布[182号文]宣布全面下调寿险准备金评估利率以来,年化4.025%的年金就逐步退出市场,当前最IRR最高的就是无限接近3.5%的产品了。

一种是年金险,一种是终身增额寿险

然而,也有很多很多“假年金”带着年金的帽子,穿着“分红”的衣裳,给着IRR不足3%的利息,真是困住了多少血汗钱,看着让人心疼。

所以买年金和终身增额寿,核心就是要看内部收益率。收益率高(见下表)持有越久,折合年化单利越高,也就越值钱。反之,收益率太低,持有越久,贬值越严重(见下表)

且再购买之前,你还需要先了解它的特性,是不是真的符合你的需求。

第一、不是人人都适合,它挑人

这类产品 只适合基础保障都买齐买足的人。什么是基础保障?就是 医疗+意外伤害+重疾+寿险 这四大件,如果这四大件没有买齐,我们是绝不会向你推荐年金类保险的。

毕竟,你投100万,到期连本带息只赚了1千,你顶多也就嫌我能力不行水平不够,但是,你在医院花了100万,我一分钱不给报,房子叫银行收走了不说,老婆还跟人跑了,那你非顺着网线过来勒死我不可。说白了,我怕你找我扯皮,不敢冒然推荐。

当然,对于财务特别稳健的家庭来说,住个院花100万也不算啥,顶梁柱身故也不会影响家庭收入的,这一条可以略过。

第二,它有点吃钱。

第三,它收益不算高。

最高的只有3.5%±,这是最高。那你去想,不高的都是什么水平。对于心理预期在6~8%、12%甚至是20%的,区区的3.5%±,也实在是拿不出手。

可高收益没一人能保证长期持有,更不能占据太多资产比例,风险太大,你的钱有可能一夜之间不再是你的钱。

如果你眼里满是股市暴涨,房产增值,黄金遍地,或者有更高段位的投资渠道,那6.01肯定不高。(6.01%是按照3.5%复利折算)

如果你眼里是利率下行,余额宝跌破1.75,10年期国债跌破3,银行理财也会亏损,P2P跑路,股市没有常胜将军,未来房产态势不明朗,那6.01就相当高了。

人与人总是不同的,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要求统一,买你所需,择你所喜就好。

晕,达到6.02竟然要用30年!

牛,6.02居然可以维持30年!

单利=[(1+复利)∧N-1]÷ N    N=年

第四,它流动性也好也不好。

如果买保证领取的养老年金,不到退休,就别想着动。什么意思?就是说,一旦决定买了,就要按时间老老实实交钱,中途不能退保,一旦退保,就会面临本金损亏。有多少人会有这个耐性静等花开并一直坚持下去呢?

如果买增额终身寿,极少数产品是2~3年回本,这类产品的流动性就很给力了,所以认为保险理财流动性不好的,这里要纠正下。

所以,它只适合懂它的人。

谁是懂它的人?

就是深刻认识到了以上四点,还依然喜欢它的人,有保宝可能好奇了,懂他的人喜欢它什么呢?比如小巫自己。

因为我知道,没有保障是不行的,但只有保障也是不行的。有钱,有好多好多的钱,有好多好多的活钱,一直有好多好多的活钱,才是财富的最终目标。所以,小巫对金钱的追求,不会止于保障。

我们从来都不需要管一辈子的保险

我们需要的是一辈子有钱解决问题

追求金钱的路子有很多,为什么非要买年金保险和终身增额寿?是必须要买的吗?

不是,不是必须,钱才是必须。

钱管一切!

那为什么要买保险理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能来钱啊!所谓安全稳定、长期锁定、单利、复利、IRR,最后的目的不都是为了铁板钉钉地告诉你帐户里有钱,有很多钱,一直有很多钱么?

区区3.5的收益,值得买么?

的确,3.5的收益不算高,但是,也绝对不低了。

我这随随便便......都是10个点啊,股票基金,一年也是20个点啊......

你能随随便便10个点,可你能随随便便保持10年么?

我就打你次次都是10个点好了,把时间线拉~长~了看,投10次,7赚3赔,你不一定比3.5高。更何况,股票这种东西,有今天没明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日子,偶尔过过还行,总不能天天过吧。

我知道,就算我说再多,不认同的终归是不认同。

爷花钱就要买开心、买乐意!

对的!

这个主张也是我们碰壁N次,总结了N多客户后从实践中得来的。曾经,我们也是一腔热血,冲锋陷阵......后来发现吃力不讨好。

说实在的,做我们这一行,最大的不同,不是产品与产品的不同,而是人与人的不同。

你很难去想像有人一年花七八万去买一个不能保证续保的纯消费型医疗险,同样,你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一年花一两百块钱买一个可以报300万的医疗险还要跟你纠结其中一万为什么不报销?

就像当下这个尴尬的季节,一个穿短袖的和一个穿棉袄的擦肩而过,互相在心底都说了句傻X一样,试图把这两类人相互说服可能是我们过去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

所有的选择都是合理的,我们没有必要互相理解,所以,抬杠没有意义。开头我也说了,这类产品只适合懂它的人。

为什么大多数人看不上这3.5的收益呢?如果非要让我给一个理由,小巫只能说,可能因为大多数人真的没有~一笔可以长达十年~不用的大额闲钱吧。

扯远了......

这里我也要声明一下,购买理财型保险只是我众多理财方式的一种,而非全部。

这种理财方式的优势是,能给我带来确定收益、肯定安全、以及一定是一辈子,同时具备这三点的工具独此一种,其它的理财方式 都!不!能!关于这一点,本号不接受反驳。

关键字

确定、肯定、以及一定

有保宝就问了,能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年金保险,终身增额寿险也很多呀,值得买的又有哪些呢?如何挑选呢?

 

划重点

年金类产品没有保障功能,是单纯、安全、保守的理财方式,一款年金保险是否值得购买,取决于【流动性】 & 【收益率】二者的综合表现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小巫不否认它有这个功能,问题是,你所说的功能,年金险都有啊。就好比所有的钱,都有交换功能,如果两张都有交换功能的钱摆你面前,一个面值100,一个面值10,你选哪个呢?

你看,终归还是绕不开收益问题,对吧?既如此,加戏有意义么?

再说,为什么要绕呢?为什么要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呢?是好是孬,一层层扒开了看啊,这不正是我们的工作么?

02

增额终身寿VS养老年金

聊到核心阶段,如果买,终身增额寿 和 年金险 有什么区别?买哪个?

01

终身增额寿险

其实增额终身寿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灵活性,保障期间内,如果有资金需求,可以通过申请减保领取表部分现金价值来自由支取!是一笔中长期现金流规划。

举个栗子

以30岁巫女士为例,一次性购买了200万的终身增额寿险,现金价值如下:

(手指放在图片上向下滑动)

当巫女士50岁时,账户已经有394万,60岁556万,70岁784万,80岁1109万。

没错,每一分钱都是白纸黑字,板上钉钉的,每一分钱都是实打实可以随时支取的。

确定、肯定以及一定

所以,如果你第一次购买保险理财,小巫建议先入手终身增额寿。

然后看产品的现价走势,有的产品回本快,后劲差。而有则相反,回本慢,后劲足。也有回本快,后劲足的,但这种少之又少。

终身增额寿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收益适宜,安全性高,灵活性好,可自用,可传承。

目前在售的最高IRR3.5%,如果持有10年,年化收益率就是1.44%,20年就是4.95%,30年6.02%,做遗产传承放个40年就是7.4%,50年就是9.17%。这个收益是0风险,100%可以拿到的一大笔现金哦。

单利=[(1+复利)∧N-1]÷ N    N=年

那么它优缺点吗?

有!

缺点就是灵活性太高!

如果做养老准备的话,灵活性高就是缺点。相信宝宝们也经常看到老年人被骗的新闻吧,身边的案例也很多。所以当我们老了,智商能力都下降了,万一又是个有情感需求、身体健康需求的老人,就更容易上当受骗。随时可取的钱,也随时可能被花掉。所以把部分资产转为保质、保量、准时、准点、确定、一定的给你每个月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金融养老资产 就非常必要。

如果你需求明确,用这笔钱养老的话。那么终身增额寿就只能满足收益、安全的需求,确不能解决伴随终身,月月可领现金流的这个需求。

咱们再了解下第二类理财产品,养老年金。

02

保证领取的养老年金

截止2019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1.76 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12.6%,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2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4%。我国将全面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来源:国家统计局)

到2035 年和 2050 年:

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 3.1 亿和接近 3.8 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 22.3%27.9%,届时,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来源:中国发展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 2020》)

现在45岁的人,将在2035年退休

现在30岁的人,将在2050年退休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再过20年,每100个人里,就有2.2个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我国正在慢慢 变老

好吧,既然要养老,我们一起看看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走势情况:

当期结余: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2019 年略微负值,到2050 年为-16.73 万亿元。

累计结余:仍在增长,到2027 年达到峰值6.99 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 年耗尽累计结余。

而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不足40%,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您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数是3000元/月,那么退休预计可以拿的工资就是3000*40%=1200元左右。

所以你交的基数越高越好,但是对于很多普通普通单位的员工来说,也许目前 收入1万+ /月,可是缴纳社会保险的 基数 只有 3000+/月。那么退休后就悲催了,收入可能会直接下滑80%,所以合理的配置商业养老保险,势在必行!

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实现长期理财目标?

房屋出租、股票投资等等,无论是哪种资产,都无法保质、保量、准时、准点、确定、一定的给你每个月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只有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年金可以!

社会养老+商业养老=联合作战

商业养老保险的规划,已刻不容缓。具有保证领取功能的养老保险,是首选。

举个栗子

30岁的巫女士,每年存6万,连续存5年,总计30万。

那么60岁起,巫女士 每年固定领取 养老保险45480元(这是一笔伴随终身、保质保量、确定一定、准时准点的现金流),保证领取期为 20年,累计保证领取金 90.96万元

是不是90.96万领完就没有了呢?错!只要巫女士活着,可以领一辈子,假设活成老妖精,活到了100岁,那么她可以总计领到 181.192万元

如果杠精说:到时候那钱不值钱了,有屁用,那么小巫就要反问了,如果真活到100岁,你要不要吃,要不要用?要不要消费?请问放哪里的钱能穿越时光长河还越来越多,还保证活多久给多久?找出来一个给小巫看看。

理财如护肤

虽不能逆龄

但延缓衰老

跑偏了,继续回到这个栗子上来,既然是终身领取,还整个 保证领取 啥意思呢?

解决 活的短的风险,没有保证领取的养老年金,千万别入。万一60岁领了一年养老金就挂了,有保证领取的养老金,会用保证领取金-已领取的养老金 赔给受益人。即90.96万-4.548万=86.412万元,保证至少可以拿到本金3倍的收益。可如果你买的是没有保证领取的养老金,那么您只能领到不超过本金30万元的现金价值。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活久的话,钱就贬值的返本了,基本没有收益,这样的结果,你能接受吗?

所以,买养老年金,必须买 有保证领取的真年金。

那么养老年金有缺点吗?当然有!

相比终身增额寿,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收益低、灵活性差。

是不是感觉前后矛盾啊,前面还说终身增额寿灵活性高是缺点。

这个世界其实很有趣,对与错,高与矮,长与短,都是在相对的环境要素下产生的。高,有更高的,长有更长的。

所以小巫说的优缺点,只是单纯的作为0风险的金融理财产品,终身寿VS养老年金两者,他们的优劣分析。

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所长。

终身增额寿收益更高

养老年金的保证领取锁定保证收益

养老年金的现金流更有保证

终身增额寿的灵活性高

你的短,恰巧又是我的长,所以就像婚配一样,互补才是无敌好搭档。小巫建议不要顾此非彼,无论你是做小金库以防万一,还是想做养老金的准备。小巫都强烈建议 终身增额寿+养老年金 的方式组合配置。

小巫也特别建议选择短期缴费,比如一次性,3年,5年。尤其是对未来收入没有把握的,一定要短频快的缴费。以免造成中途无力缴费而退保的尴尬境地,另外,短期缴费的收益性也是最高的。

手有闲钱

让钱生钱

手无闲钱

攒钱生钱

3年后——

你会发现你的年金保险都交完了

8年后——

你发现除了保险,其余的钱都不知道花哪儿了

10年后——

你发现曾经追逐的奢侈品,成堆的旧衣服,都已经是旧物,唯独当年买的一份份年金保险越发光芒,你发现着急用钱的时候,可以领回一大笔钱了

20年后——

你发现你的孩子比身边的孩子都自如从容

退休了——

你发现你比身边的老头老太太都有钱

50年后——

你发现赚钱的能力虽然没有传给孩子,创造的财富确好几倍的给了孩子

3

写到最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理财之前,一定要保障先行。

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过犹不及。财富的平衡,感情的平衡,付出的平衡,相处的平衡。虚其心实其腹,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握平衡的智慧,生活和事业一定都可以如我们所愿。

不知不觉夜已深,我们下期见!

插画 / 布小兜

排版 / 小妖

审稿 / 小巫

兜底设计 | 成本控制 | 理赔服务

产品咨询 | 核保咨询 | 保单托管

失联暗号

小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