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到底深在哪儿?学校实践要厘清4个问题
发布于 2021-10-12 22:02
小学教研在线
01
近期,深度学习的热度较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比较忐忑,因为当深度学习逐渐发展成一种“运动”后,就存在走偏的危险。
其实,深度学习之“深”,并不在程度的“深”“浅”,而在性质之“深”“浅”。
我们给深度学习做了这样的界定: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深度学习有三个特点:
第二,它强调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习的挑战性,强调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学习和理解。
第三,它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发展,落实到培养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上。
深度学习是对以往一切优秀教学的精华的概括和提炼,它是“好”教学的代名词。它内在地包含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与积极活动的教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度学习,我们可以从什么不是深度学习、什么不是好的教学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我观察被迫死记那种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的孩子的脑力劳动,就想起了这愁人的戏言。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坏教学”的样子。这种坏教学不可能引起学生的深度学习,因为学习被降解为记忆和背诵。
这样的教学,有技术、有做法、有手段,却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引起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思考,“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心不在焉”,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表现,学生的“心”不在学习上。没有“心动”,没有用“心”,何谈主动?何谈深度?教学若不能打动人(心),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就不能活跃,就不可能有深度学习。
许多人以为深度学习是为培养高阶思维的。当然,高阶思维是要培养的。但是,我要说两点:第一,高阶思维要有,但低阶的也不是不需要;第二,我们倡导的深度学习绝不能停留于抽象的思维培养上,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
因此,深度学习之“深”,要“深”在人的心灵里,“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
人工智能的强大,逼迫我们不得不思考,有哪些是不能被替代不愿被替代而必须要由人自己来承担、承受、感受的?在教学活动中,有什么东西不能被替代?
至少,学生成长的愿望、敏锐的感受力、理性的体验、思想的情感色彩以及为他人为社会勇于承担的责任感和历史感是不能被替代的,而这也正是教学不能被替代的理由。
因此,如何引起孩子们的理智兴趣,使学习成为一件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如何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的活动中,是人工智能做不到而教师不能被替代的部分,因为这里有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关怀,有教师对学生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的期待以及为此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而这些不能被替代的,是不能被程序化、不能被安排的,是虽有缺陷但不断努力变得更好、虽然稚嫩但在努力成长的,是与“人”有关的。深度学习之“深”,深在这里,它绝不仅仅是“浅”的对立面,它与人的心灵相关,不能被替代。
深度学习还“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
深度学习虽然表现为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是孤立无关联的一个个的活动,而是存在于有结构的教学系统中。
正如语文阅读教学有精读、有泛读,山谷有高峰必有低谷,速度有张必有弛一样,学生的深度学习也是一个系统,需要整体把握。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得“深度加工”,而是要根据教学规律有节奏地展开。
正如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所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依循教学规律,才是真正的“深”。
02
深度学习并不能自然发生,它需要一些基本的促发条件。
第一,教师自觉的主导作用。
深度学习是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转化”上:将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将外在于学生的客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对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能够做到这两个转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便基本可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便可以落实。要做到这两个转化,教师必须真心诚意把学生当作主体,把自己看作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因而,“教师主导”一定是“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的”,教师主导绝不是不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的一意孤行、一厢情愿,而必须知道学生“在哪里”,即知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困难与需要;同时,必须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目标,把握学生现有水平与发展目标的差距,具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主动操作对象的路径和方法。
第二,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学习对象,必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
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更不能等同于学生的学习对象。学生的学习对象,必须隐含着知识极其复杂而深刻的意义,却又必须是学生当下水平能够直接操作(思维与动作)的材料。
如此,便需经过两个转化:由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含有学生品质发展目标的“教学内容”;由“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具体教学材料。
第三,教学过程必须有预先设计的方案,使教学在有限的时空下,有计划、有序地实现丰富而复杂的教学目的。
第四,要有平等、宽松、合作、安全的互动氛围。教学活动本身是严肃紧张的,因此更需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不以任何理由压制、嘲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倾听、给予回应,与学生平等地展开讨论,等等,是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
第五,依据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过程虽然是预设的,但依然是流动的、即时的,因而必须依据现场情形进行及时调整。
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清晰的评价意识、有明确而细化的教学目标,能及时发现学生行为和反应的教学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有意义的教学反馈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对教学做进一步的调整。
03
04
维果茨基把单元看作“不能再进一步分解的、整体的活的组成部分,具有整体所具有的一切基本特性”。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单元教学,就是从知识点到知识单元再到学习单元的过程,就像从“砖”到“房子”到“家”,我么要从知识点开始,建构成有知识结构的“房子”,再将其变成学生生活、活动的“家”。
深度学习也倡导单元学习,但是这里的单元不是知识单元、内容单元,而是学习单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开展单元学习有四个重要的环节,即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
单元学习主题,就是从“知识单元”到“学习单元”,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大概念的方式组织“学习”单元,在学科逻辑中体现较为丰富、立体的活动性和开放性。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一般有四种思路:
一是按照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来组织,选择与教材编写的单元或章节一致的单元学习主题;
二是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打通年级甚至学段,同时考虑具体的学科学习内容,跨教材单元、章节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三是按照主题性任务来组织;
四是按照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来组织。
单元学习目标是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确定和表述。要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进阶。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围绕单元学习主题,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标准,整体设计单元学习目标。
第二步是分析本班学习已有学科水平和现阶段思维特点,明确表述本单元的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目标及其单元内每个课时的目标。
第三步是开放研讨,围绕打造教研共同体开展研讨,听取各方意见,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修订和完善。
单元学习活动要注重几个特性。
首先是规划性和整体性(整体设计),体现着深度学习强调整体把握的特点。其次是实践性和多样性,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活动的多样性。再次是综合性和开放性,即知识的综合运用、开放性探索。最后是逻辑性和群体性,主要指学科的逻辑线索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
持续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调控学习过程、为教学改进服务。持续性评价形式多样,主要为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激励手段。实施持续性评价要预先制定详细的评价方案。
天津市教科院王敏勤教授
专题教育讲座
(每个专题半天)
(一)课堂教学
1. 双减背景下教师怎样集体备课
2. 双减背景下学校怎样管控作业
3.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
——怎样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
4.传统说课的新说法
——怎样进行八说“说课”活动
5.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
——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6.先猜后学,激活课堂
——怎样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
7.初中先猜后学的高效教学模式
8.高中先猜后学的高效教学模式
9.小学先猜后学的高效教学模式
10.怎样诊断一堂课
——听课与评课的标准与艺术
11.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
——如何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
12.初中怎样进行“三级建模”活动
13.小学怎样进行“三级建模”活动
14.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双减背景下教师怎样集体备课
15.怎样设计一堂课——教师备课的思路与艺术
16.小学怎样设计一节课
17.初中怎样设计一节课
18.堂堂清和深度学习是培优补差的有效措施
19.深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20.中小学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2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教学策略
22.高效课堂的三重境界与实施策略
23.中小学生怎样开展大阅读活动
24.思维导图及知识树的绘制与应用
25.怎样理解高中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
26.高中怎样进行问题导学
27.中小学教师如何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与设计教学
28.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精读、略读、名著导读)
29.中小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习作)
30.对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及教学建议
31.对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解读及教学建议
32.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33.怎样准备中考备考方案
34.深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35.深度学习与堂堂清是转化差生的有效措施
(二)学校管理和德育类
36.双减背景下怎样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38学校怎样进行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
39.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
——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
40.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
——中小学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41.怎样上好主题班会课
——主题班会的类型与活动模式
42.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与艺术
43.怎样做好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
44.中小幼怎样进行精细化管理
45.怎样进行养成教育与习惯教育
46.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针对学生和家长)
47.学生自主管理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三)教师专业成长类
48.人生只做一件事
——怎样成为名教师或专家型教师
49.怎样成为四有好教师
50.中小学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
51.怎样写教育论文
52.怎样写教育叙事、教育(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
53.名师工作坊(室)怎样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54.青年教师怎样尽快成长
(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类
55.一园一品牌,园园有特色
——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与办园特色
56.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
——幼儿园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57.幼儿园教师怎样说指南说教材和说课
58.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和家长谈谈怎样教育孩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