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发布于 2021-10-12 23:48
前几天,我老了。
然后满足了自己诸多的要求,
时隔很久之后,给自己工作第一份工资买的相机买了新的镜头,
然后不满足地开始看胶片机,现在B站首页推荐全都是胶片机的视频,
一直在思考效果问题是模特的问题还是工具的问题;
去看了艺术展,又开始对为数不多的年假打主意,毕竟广州是真的展少;
晚上开始不吃饭,然后买了一堆更容易发胖的咖啡和高纯度巧克力;
买了滑板,摔了,等左边屁股不痛了准备去摔下一回;
买了一堆书(最新的一本是蔡国强老师的《远行与归来》哦),
然后刚被拿出来的课本又被扔到角落里封尘;
买了篆刻的工具,刻了几天不知道刻出来个什么玩意。
------------------
哦上面只是说明我最近的生活,报告一下。
其中篆刻,是中国艺术里非常重要的一种,
除了从古老的篆刻艺术里得到的寄托以外,
有两位我很喜欢的歌手,也很喜欢玩这个,
一位是燕池,一位是汤旭;
然后就来一个很生硬的转折,
其实,就是我一直很喜欢这些中国文化,
我喜欢敦煌,看过好多的敦煌的画册,
我喜欢山海经,山海经的古册译本和画册也是出一本买一本,
还有莫高窟、布达拉宫、龟兹、平遥、永乐宫、毗卢寺、花山、宝梵等等。
我的妻子是一位美术生,现在是一位美术老师,这是她曾经学习临摹过的一组永乐宫的岩彩画。
(PS:现在那个位置是我家观音娘娘的家,他们成为了左右护法,所以不好再拍照,翻了翻好像就只有当时被问在干什么的时候拍微信给别人的照片刚好拍到比较完整的他们)
所以中国艺术一定要保留他的传统和经典,
要完完整整地保留,但是还需要赋予他们更全新的生命力。
以下是几位这几年里这方面的优秀的新一代艺术家,
所以,上面说那么多废话,只是为了下面的介绍,介绍内容论文查重率95%哦。(没有啦哈哈)
-------------------------------
1、刚才说到了岩彩,那第一位就是一位岩彩的艺术家姐姐。
她的名字叫莲羊,
本名吴洋,出生于四川达州,幼年生活在四川广安邻水县,先后求学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青年艺术家,岩彩艺术研究者,原供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现任日中艺术交流协会理事。作品由2005年至2018年共分为三个时期:CG时期、水墨时期、岩彩时期。因擅绘龙,莲羊被业界誉为“中国最年轻的造龙师”。
虽然她去了日本研学了岩彩画,但是她说了一句话:
“2013年我刚学岩彩的时候,每天都是数不尽的质疑和非议,
因为不少人误认为这是日本的,岩彩和很多东西一样,
的确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保管和发展,
但我们的任务,不就是把它们拿回来再赋予全新的生命吗?”
《会向瑶台月下逢》
(来源于bilibili视频:www.bilibili.com/video/BV14U4y1w7fn)b站视频只能复制到网页打开了。
--------------------------------
2、陈英杰
90后画家、涂鸦艺术家陈英杰,来自广东佛山,擅于融合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街头涂鸦艺术,通过视觉制造强烈文化反差。他的创作过程全凭即兴,随性而自由。
陈英杰自幼学画,起初是跟着父亲学习书法和水墨画。高中毕业后,前往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继续学习水墨画,在这期间他开始接触街头艺术,并尝试将这两者结合。
(来自百度百科)
他会在街头涂鸦里,画山水画、画龙、画舞狮,以传统水墨画的笔触方式画一切中国元素。
《再造乾坤 第十五号》
《刺穿束缚-中国⻰11号》《刺穿束缚-中国⻰14号》
--------------------------
3、吴俊达
第一位是CG转中国传统岩彩,第二位是中国传统水墨画混涂鸦艺术,第三位就开始走偏了,是一位纯CG艺术家。
他是一位生于1998年的大四学生吴俊达(微博@xision),他是四川美术学院互动媒体实验班的毕业生。
他对他的毕业创作介绍道:“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艺术博客12THREE_Art评价道:“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吴俊达,画中的中国龙游动于山林,搅动风云,在山谷与农耕间游动吐息。这些作品很好的结合了中国各地特色风景,不仅造就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带来了关于人与自然的震撼思考。”
(以上图片来自艺术家本人的微博)
----------------------------------
4、徐冰
第四位,可是更加和传统中国文化融合和偏移了,主要推荐的是我现场看过的一部反映的却是更真实和贴近生活的视频作品。而他开始的时候,也是从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的篆刻开始。而现在徐冰仍然热衷于使用装置艺术和篆刻相结合的形式创作新的艺术作品。
大家也可以去看他的个人网页:www.xubing.com/cn
“
谈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徐冰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名字。在1980年代末,他开始创作《天书》并一举成名。在这件作品中,徐冰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像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
在1990年,徐冰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作品,更为他奠定了国际影响力。与很多视觉艺术家不同,徐冰看重艺术和现实的对应关系。进入到2000年后,徐冰的创作面向更为丰富,在《烟草计划》、《木林森》、《凤凰》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回应。
2007年,徐冰从美国返回国内,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他的创作也发生着一些改变和转型。其中,徐冰的最近作品——创作于2017年的《蜻蜓之眼》,可以说集中展示了他近年来对社会的思考。”
(以上来自新京报的报道。)
《天书》于《徐冰的三个装置》展出, Elvehjem艺术博物馆, 威斯康星州,美国,1991。
这件作品从动工到完成共四年多时间。徐冰创作出四千多个“伪汉字”,以明代宋体字手工刻版,印制出一套四册的《天书》。该作品的整体装置由几百册大书,古代经卷式卷轴以及被放大的书页铺天盖地而成。这些成千上万的“文字”看上去酷似真的汉字,却实为艺术家制造的“伪汉字”。它们是由艺术家手工刻制的四千多个活字版编排印刷而成。极为考究的制作工序,使人们难以相信这些精美的“典籍”居然读不出任何内容。既吸引又阻截着人们的阅读欲望。
徐冰曾提到,这些假字“似乎让知识分子不舒服”,迫使人们对现有知识体系产生怀疑,很多人在展览期间强迫症似的想要找出哪怕一两个真的字。
此作品88年问世后在世界各地艺术机构展出,并引起众多的讨论以及被多本艺术史著作所介绍。
(以上来自于徐冰个人网页)
1990年,徐冰决定把很久以来“拓印一个巨大自然物”的想法实现。他那时有个理念:任何有高低起伏的东西,都可以转印到二维平面上,成为版画。做了多方准备后,徐冰和一些朋友、学生、当地农民,在金山岭长城上工作了一个月,拓印了一个烽火台的三面和一段城墙。这是徐冰1990年赴美之前创作的最后一件大型作品,随后在美国首次展出。这个“漂洋过海”的过程更丰富了这件作品的内涵。徐冰曾回忆道,“这东西的出现,把保守的美国版画界吓了一跳,这么大的版画没见过。”
“鬼打墙”是一句中国俗语,形容人“原地打转”却找不到出路——读不懂的《天书》问世之后,当时就有保守评论家将其批评为“鬼打墙”艺术。徐冰对此没有争辩,而是直接以“鬼打墙”命名了这件作品。
(以上来自于徐冰个人网页)
《蜻蜓之眼》这个视频作品,却是我直接在艺术展现场看的一个艺术品。
以上是剧照
大家也可以搜索完整的视频作品观看,
另外我也附上这个作品的一个预告,同样是b站的视频,需要手动链到网页去观看,对不起!(《蜻蜓之眼预告》:
www.bilibili.com/video/BV1ts41137B7?share_source=copy_web )
----------------------------------
5、然后送你们一副广美的毕业展作品。
还有两位摄影大师
分别做过一次很宏大的中国题材的摄影作品。
我也买了他们的书籍,最上面的照片里刚好拍到了其中一本书。
秋山亮二的《你好小朋友》
我买的是重新出版的周年纪念版。里面全是中国的小朋友们的照片,刚好就是最纯真也最反映当时80年代背景的中国社会文化。(1982年前后,秋山亮二接到了“拍摄中国小朋友”的项目,于是前后五次来到中国,拍下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整理出版成《你好小朋友》摄影集。)
还有一位就是今年三月份故去的摄影大师王福春,
他的一辈子就是在拍《火车上的中国人》。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