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败血症,菌血症怎么诊断,有什么区别?

发布于 2021-10-13 00:26

败血症(septicemia)通常由一种病原菌引起,也可 由有两种或更多种类的病原菌引起。20 世纪 90 年 代,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重症监护医学学会(SCCM) 首次定义了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强调连续的急性炎症和器官功能障碍。2016 年 2 月,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和 SCCM 排除了SIRS 和严重脓毒血症术语,重新将脓毒血症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将脓毒性休克定义为脓毒血症的亚组。
由于血流感染和脓毒症症状及体征的高度易变性、复杂性及非特异性,表现为对其进行确切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时存在较大困难。临床医生对于相同的或重叠的临床状况使用着不同的术语。为阐明败血症、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等疾病编码的方法,现分析如下:

相关疾病的定义

菌血症

菌血症(bacteremia)是指病原体侵入血流,但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2]。菌血症诊断的金标准是血培养。

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该词在国外常与菌血症混用。 但更多的临床学者认为其所指的临床状况更为严重;是 指病原体侵入血液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血流感染的一种。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入血循环,引起的播散感染。 血培养法同样是目前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

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

目前脓毒血症(sepsis 3. 0)被认为是感染所致的 宿主反应失控引起的致命性脏器功能障碍。脏器 功能障碍评估为 SOFA 评分≥2,或者快速评估脏器功 能障碍指标:收缩压(SBP)≤100 mmHg、呼吸频率≥ 22 次/ min、意识改变,这 3 个数据被称为 qSOFA。脓 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又称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 染导致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微循环 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和功能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 征,同时出现了组织低灌注及器官功能障碍。


3.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女性,59 岁,因“腰部疼痛 1 月余” 入院,1 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部疼痛,伴有左 下肢放射痛。查腰椎 MRI 示:L4、L5 椎体及椎间盘病 变并周围软组织广泛肿胀,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在局 麻下行腰椎经皮穿刺活检术。微生物涂片检查:可见 G + 球菌。穿刺液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血培养涂 片为 G + 球菌。2-27 血培养回报示:表皮葡萄球菌。 患者无发热、头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出院诊断:腰椎感染、菌血症。


案例二 患者女性,26 岁,因“反复发热、畏寒 1 周余,再发半天”入院,患者出现发热,患者 1 周余前 自行刺破左侧乳腺皮肤“血泡”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 39℃ ,伴畏寒、寒战、乏力。至某人民医院就诊,予“头 孢曲松钠”治疗 3 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发 热,体温最高 40℃ ,伴畏寒、乏力、肌肉酸痛,并呕吐两 次胃内容物。查体:体温:39. 2℃ ,呼吸:22 次/分,脉 搏:108 次/分,血压:139 / 88 mmHg,白细胞计数 24. 08 × 109 / L,血小板计数 572. 0 × 109 / L,中性粒细胞计数 20. 73 × 109 / 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86. 10 % ,2 次血培 养均报警大肠埃希菌,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血象明显下降。

出院诊断: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


 案例三 患者女性,68 岁,因“发热 8 天”入院。8 天前患者出现高热,伴寒战、咳嗽、咳白痰。在当地卫 生所就诊,予退热后体温可降至正常,随后体温又升至 39℃ 。当日 13:30 患者突发牙关紧闭、四肢强直,伴全 身大汗淋漓、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呼吸 24 次/分心 率 186 次/分,血压 99 / 60 mmHg,指尖血氧 85% (面罩 吸氧 10 L / min)。床边心电图示:快速型心房颤动。 血气分析提示急性 I 型呼吸衰竭,考虑患者昏迷,无法 配合无创呼吸机,故建议行气管插管 + 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行深静脉置管监测 CVP、补液、、抗感染等处理。

出院诊断:脓毒血症、肺部感染。


案例四 患者男,76 岁因“咳嗽、咳痰、发热 2 周。”入院急性病程,反复发热 20 余天,予头孢噻肟抗 感染、奥司他韦抗病毒等治疗后体温持续高热,现查培 养报警,涂片可见 G-杆菌,细菌培养提示结合培养细菌 形态,考虑“布鲁氏菌感染”可能性大。

出院诊断:败血症(布鲁氏菌);坠积性肺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