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工程设计管理的投资控制方法

发布于 2021-01-17 23:18

设计管理中的投资控制由范围管理、沟通协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定义。设计费往往只占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而单项工程设计中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10%~20%。投资控制滲透在设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是设计管理的依据和目标,也是设计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价值工程方法
源于美国,又称价值分析,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价值=功能/成本,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力求用最低的全生命期总成本,生产出在功能上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有组织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价值工程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科学决策、优化设计,使项目最终价值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
机场工程设计管理的价值工程方法首先要分析航空公司、联检单位,以及机场的运行管理等最终用户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功能定位,合理确定项目功能。如最早的行李系统就是通过皮带将办票柜台的行李送到输送线上,随着飞机多了、办票柜台也多,就增加转盘,不同航班的行李车围绕转盘停放……虹桥机场就通过6个这样的转盘在不到90000平米的航站楼2007年完成了2300万人次的吞吐量。行李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准确无误地把行李最快地交给旅客和航空公司,大小机场都一样!
其次功能要和价值要相对应。浦东国际机场T2广播系统,最初技术要求自动广播19种语言,初期需求最多四种语言,为此修改系统技术要求,采购价格比原来低很多;而且广播系统属于智能化系统,系统生命期短,10年就要更新,旅客量达到需要19种语言时系统已经淘汰了!
2、限额设计方法
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强制性命令——按费用设计(Design To Cost,简称DTC),起因是在军事工业科研人员过度片面追求系统性能最优,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成本过高……机场工程限额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概算确定的限额设计目标,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按照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进行分解,每个专业设计团队必须根据具体的目标价值进行设计,确保投资总限额和各分部限额不被打破,从而达到控制设计阶段成本的目标。限额设计有效地从项目的整体角度控制项目投资,并将事后审查转化为强有力的事前控制。
限额设计重点在四方面:一是项目的下阶段按照上阶段的投资限额实现设计技术要求,二是项目的局部依据分配的投资限额完成设计要求。三是平衡了结构安全和经济限量设计,工程的总造价中大约50%~70%用于结构工程,要严格控制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四是重视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
限额设计通常应用在两类项目中,一是工艺成熟的工程项目,材料和产品具有普遍性和常规性;二是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充分,技术要求和功能目标较为明确,拥有较完善的管理条件。应用限额设计的最佳方法是加强对项目投资总额分析和工程量的有效控制,并逐层细化,实现项目动态控制和科学管理。
3、全生命期成本法
全生命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是指产品在有效使用期间所发生的与该产品有关的所有成本,机场项目的全生命期成本包括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和废弃成本。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源起于美国军方,适用于产品使用周期长、材料损耗量大、维护费用高的产品领域。据美国防部预测,运行和维护的成本占典型的武器系统总成本的75%,如果按照此增加趋势,2045年美国的全年国防预算只能购买1架战斗机,因此1999年美国总统签署政府命令各州装备和工程项目必须有LCC报告,没有LCC估算、评价,一律不准签约。
全生命期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不同阶段工程投资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阶段造价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全生命期设计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决策阶段的生命期成本分析,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从而在保证工程项目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科学的方案设计,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项目成本目标:二是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运营维护方案的比选及管理和控制各个阶段的成本,确保项目全生命期投资最合理。
4、设计各阶段控制着点
(1)方案阶段,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可以节约用地,加快建设进程,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而建筑结构、平面形状、建筑面积、层高等均影响到项目的造价。方案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要点为:
1)平衡建筑方案和造价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复杂、现有工艺水平难以实现的建筑造型,也应在满足规划条件和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衡量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寻求“性价比最优”方案,避免不合理的方案给项目带来的投资增加。
2)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如避免过多的走廊、过道、楼梯、电梯井等不能获利的流通空间,而需要较多的采暖、采光、装饰、清扫的费用,减少这些流通空间将有效的避免投资浪费。
3)审核投资估算项目是否全面,是否有错漏项,估算价格是否准确、合理。
(2)初步设计阶段,项目的结构形式、构造做法和材料选型、设备选型已基本明确,这一阶段提交的初步设计概也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项目的投资额,控制要点主要为:
1)定期召开项目设计协调会,减少各设计专业间接口矛盾、设计缺陷、设计遗漏、或设计描述不明确,使初步设计成果可以满足造价概算要求的深度,保证初步设计概算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
2)对项目投资影响较大的专项应召开研讨会或专家评审会议,如地基处理方案、围护方案比选,空调、通风、采暖设备形、防水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结合建筑方案、外立面材料、幕墙系统和材质的选择等。应以多方参加,多次会议的形式从建筑全生命期满足方案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
3)要求设计单位提供主材的设计技术要求,并提供价格和产地,避免使用产地单一,价格垄断或即将面临停产的材料。
4)要求造价咨询单位根据各项限额指标对设计文件分步进行严格控制,要求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修改、调整,以保证项目投资不突破,督促设计单位和概算人员的充分沟通。
(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既包括了建筑、结构、水、暖通、电等各专业的最终设计图纸产出,也对建筑物、设备、管线等工程对象的尺寸、布局、选用材料、构造、相互关系、施工及安装质量要求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详细和说明。控制要点主要为:
1)审核在施工图设计是否和初步设计文件中批准的建筑规模、结构体系、使用功能、建筑标准和构造做法、设备选型符合。
2)审核图纸的可施工性是否满足项目实施的要求,是否使用了满足可供性和可替代性要求的建筑建筑材料,是否尽可能多的采用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建筑部件,是否考虑了现场操作空间等不能施工或不便施工的技术工艺问题。
3)审核设备选型是否进过了严格的筛选和论证采用技术纯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设备选型不但要考虑到一次性投资的费用,也要考虑到维护管理费用,进行项目全生命期费用的综合分析。
4)审核施工图设计预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武君,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2.刘晓丹,基于价值视角的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09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