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精神解读之三:实现六个方面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 2021-10-13 20:15

实现六个方面高质量发展即在特色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城镇、民生保障、生态建设六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厚植动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传统工业、特色工业、新兴工业为抓手,形成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年均新増规模以上企业8户,到2025年总数力争达到100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0%以上。突出项目建设引领,力争5年引进主导产业项目100个,百亿级项目实现新突破。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一批龙头、绿色低碳企业。建设大西安科技成果集中转化地。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好“人才家园”。

二是强基固本,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5年,建成两个乡村振兴十里长廊,两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9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三农工作首位,稳定38万亩粮食面积和12万吨产量。打响礼泉御果、小河酥梨、优质苹果、时令水果、高端果蔬五大产业品牌,建成百里果蔬花卉长廊。持续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农村无害化改厕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每年建成十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力做好农村改革文章,激活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三是激发活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昭陵遗址公园、昭陵博物馆二期、泔河湿地公园、泾河运动休闲观光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旅游“两中心一服务区”建设。改造提升旅游路,高铁大道,312国道等五条美丽经济带。加快袁家村AAAAA级景区,烽火村、昭陵AAAA级景区创建。探索“景区+演艺”运行模式,孵化“文物+”数字新业态。发展“共享村落”,实施“互联网+文化文明”行动计划。完善县、镇、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实现网上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四是建管并重,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要按照“拉框架、强基础、提品位”的思路,做好城市建设后半篇文章。202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重点加快现代商业综合体、“四馆一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一河两岸”片区综合开发。实施西兰大街、西环路、备战路等道路提升工程。重点论证一批城市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城市集中供暖等政府专项债项目。加快旧城10个片区、51个老旧小区改造。构建智慧城建,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智慧城管红利。

五是人民至上,推动民计民生高质量发展

     完善民生基础设施,突出“畅通、绿色、智慧”,构建“外联内通、地空协同”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体系。实施东庄水库节水扩灌工程,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健全新型养老、托幼服务体系,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健康礼泉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推进平安礼泉、法治礼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低碳转型,推动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管控生物质焚烧,全力推行清洁取暖,提升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巩固提升泔河国家生态湿地成果,推动礼泉遗址生态公园黑臭水体治理常态长效,加快农村污水截污控排工程建设。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林、河、湖长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倡导绿色文明新风,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创建行动,推行垃圾分类,引导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社会新风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