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过于刷手机的惯性

发布于 2021-10-13 20:49

  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以及可支配时间,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但,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很多人明明知道过度刷手机会对自己一系列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可一旦手机在手,却怎么也控制不了想要一刷再刷的局面。

久而久之,手机不仅越刷越厉害,并且对自己也越来越产生怀疑,甚至丧失了信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01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一个客观而精确的靠谱感知系统。而这个事实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有体现的。就像有时,人会感觉时间特别慢,慢到度日如年;而有时,人会感觉时间特别快,快到光阴如梭。

  可,无论如何,大部人所谈论的时间是以极为客观的方式流逝着的。不会因为你过得快乐而流逝得慢一些,也不会因为你过得艰难而流逝得快些。

而刷手机则是让很多人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的一个方面罢了。

  并且,由于人体相关神经有越使用相关通路也就越流畅而快速的特点,因此人往往会感觉越长期刷时间过得越快的感觉。甚至,强大到有种上瘾的感觉。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建立更加复杂和有效的时间感知系统入手。

 

02

  在具体建立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好的感知系统主要是由当事人所处于的具体环境所判定的。就好像不同场合,所需要配合的得体的装扮是不同的一样的。

  这就不得不回归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成人领域和中小学生活是在很多方面有很大不同的。尤其是很多涉及个人管理的事情,如论是学习管理、生活管理、人际交往、未来规划、金钱处理等,这些在中小学期间,对于个人来说几乎都是由学校和家长安排好的。可,到了大学,除了几个与学习非常相关的大体安排以外,几乎都得靠当事人自己进行安排。而,这单靠以往的习惯很明显是有问题的。而,步入社会以后,需要当事人自己进行安排的部分则更是多。

  当然,自我摸索是个很常见的途径,但,在缺乏足够相关指导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失败率。毕竟,靠本来就严重偏离现实的非客观体系去管理一个客观而且全新的体系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这种情况下,与其随意摸索不如回到时间认知感这个原点之上,才更容易找到更为适合自己的方法。

 

03

  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虽然是不断客观流逝着,但,人对周围以及未来的认知却是非常依赖于过去的经验的。这也就使得两者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会形成或好或坏的不同反馈。

  当两者相合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好的反馈,就像,前一天你刚刚对一个题目认真审视和记忆了,结果第二天就考到了,那么你在这块得分的概率就陡然一下子提高了。

  而,当两者严重不相合的时候,往往就容易产生不好、混乱,甚至严重崩溃的局面。就好像你在根本就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突然被安排去参加一场重要而你完全不熟、基础又非常差的科目考试一样,你所能取得好成绩的可能非常低,并且整个考试过程你往往也是很不舒服的。

 

  而提高更加符合客观的时间感知则可以大大提高人更好配合时间固有存在的局面。就像有些人总是可以做到及时提前对相关科目和事情进行合理准备,从而真正遇到相关情况时,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得很好。而,这就是主观和客观配得好的一种体现。

 

  而对于刷手机这件事情来说,与其盯住能不能坚持不刷,还不如从更多方面扩大自己的感知渠道着手。比如,用纸笔写下自己觉得合适刷的量,比如:10条抖音,等完成了那个量以后打上勾。当勾打完以后,提醒自己放下手机,并做点别的,轻松的事情,比如:周围转个10分钟,做点手工等。

  而,书写和打钩的这个过程是直接增加了精密触觉这么一系列与刷手机感知完全不同的体系。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减缓旧有惯性的运行速度。

  对此,还有专门一套教育体系,叫做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用于人体康复和训练的领域。

 

04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之需要注意相关更多神经链的强壮就可以了。比如:在一开始就要规定自己对此进行刻意一周以上的训练,而等有了效果以后再要求自己坚持21天以上,从而巩固效果。从而形成与原先惯性足以对抗的力量。而,当你越能够拓展更多不刷手机获得的好处,也就越能进行更好的自我控制,甚至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

   而,可以让人获得快乐的渠道除了刷手机以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看书、良好的人际交往、收集、学习感兴趣的新东西、旅游等。 

  最终,你需要记住的是:让自己成为手机或者某种行为或者工具的主人,比单纯不做什么事情,有价值得多得多。也就是拥有一个主控感足够强的自我。这才能为拥有一个积极而幸福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才是很多人想要解决过于刷手机背后真正想要的东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