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有远见的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发布于 2021-10-13 20:50
这两天,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还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内容是一位爸爸辅导孩子作业崩溃,直接躺马路上哭求民警拘留。估计,只有真正辅导过孩子写作业的人,才会对这位父亲感同身受,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家也有同款的娃,谁想“要”随时可以“带走”。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有的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被气到下巴脱臼,有的家长控制不住情绪,猛拍桌子导致手部骨折,有的家长气得心梗,还有的家长说,自从给孩子辅导作业,一下子治好了低血压……
最“气人”的是,竟然有人在留言区说,自己忙家务都忙不过来,孩子从小自己做作业,一年级到研究生从不让父母操心。还有人留言说,夫妻俩忙着赚钱养家,孩子学习上的事情完全帮不上忙,妹妹的学习完全是哥哥辅导的,兄妹两个从小到大几乎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都是爹妈生的孩子,为什么差别就这样大呢?所有孩子天生如此,还是后天教育使然?如果教育可以解决问题,何时开始,怎么办才有用呢?
一提到教育,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已经入读了他们私人订制的“学校”,那就是家庭,而父母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家长,我们所做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就是在孩子真正走进学校之前,利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适时引导、合理保护,甚至在某些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刻意训练,帮助孩子具备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达到甚至超过学校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千万不能等到孩子进入学校后,学习上真的出了问题才着手去解决。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们的问题折射出我们的问题。孩子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过去的问题;孩子将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孩子教育上的问题滞后性,决定了父母教育孩子时,必须要有一些预见性。
台湾企业家王永庆曾提出一个“冰淇淋哲学”。他认为,冰淇淋的售卖必须从冬天就开始,而不是夏天。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钻研新的口味,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
教育孩子何尝不是如此,有远见的父母会从孩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时便开始模仿孩子将来的老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教育孩子的不易,才更容易逼迫自己研究各种教养方法,以此提高孩子认识自我、探究世界的各种能力。
教育孩子,不能只局限在家长自己成长的经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停实践,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有远见的父母,常怀一颗平常心。他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知道万事开头难,再优秀的孩子也要从小培养,再难的问题也要从现在开始重视并着手解决。他们不一定从小鸡娃,但一定重视对孩子的陪伴,一定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一定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
有远见的父母,一般都很有耐心。他们会长期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会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理自立、自律自强,学会计划、行动、调整、反思和自省……
有远见的父母,多少有点儿狠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便有了刻意训练孩子的明确意识,他们会坚守底线,会有教养原则,会逼孩子自己面对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会逼孩子放下手机,会逼孩子认真学习,会逼孩子锻炼身体……
【往期推荐,点击可看】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不努力?
该不该让你的孩子玩手机?
什么样的父母才能胜过好老师?
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听老师的话?
为什么你对孩子的奖励没效果?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厌学?
为什么要担心人缘不好的孩子?
怎样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榜样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怎样缓解孩子的“拖延症”?
帮孩子解决问题最可靠的方式是什么?
“双减”政策下,家长怎么办?
陪孩子做作业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微信改版,为了我们不失联,请您分享、点赞、点“在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