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有答题模板吗?
发布于 2021-01-18 15:46
新野爱迪纳教育学考乐智能英语—骆老师(0377-66089169 19939326328)——用你的经历撑起你的人生,用我的分享造就你的梦想!!!
当然有,而且很系统很全面!
作为中考语文100+的学姐,我也整理过一套好记好用的答题模板!
在使用答题模板之前,你需要知道语文阅读理解到底在考察你的哪些能力,与其盲目套模板,不如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这些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能帮助你更好的应用模板得分。
一般初中阅读理解主要考察的是以下3种语文能力:
理解能力: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 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出你所在省市的中考考纲,可以清晰地看出对应的考察方式。
比如2019年杭州中考考纲中,现代文阅读考察以下6点: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理解能力。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分析综合。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
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分析综合。
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内涵——鉴赏评价。
清楚了考什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灵活运用答题模板了。中考阅读理解常考的体裁是记叙文和散文。所以下面学姐主要分享这两种体裁的答题技巧和模板~
一、 记叙文
1.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2. 分析组织特点
3. 划分层次
4. 记叙线索及作用
5. 为文章拟标题
6. 判断语句的修辞,并品析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7. 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
8. 表达方式的作用
9. 从词语的角度出题
10.从句式角度出题
11.从记叙手法出题
12.开放题
二、散文
1.散文分类
2.表现手法
3.散文的线索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老生常谈的记叙文六要素一定要记熟: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体裁的阅读题常从以下12个角度出题:
1.概括文章内容
内容+作者情感态度
句式: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
什么人+干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情感;
2.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句式: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3.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事件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5.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感情。
6.判断语句的修辞,并品析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答:修辞+效果++表面内容+深层作用
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描写了……(表层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
7.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
《骆驼祥子》示例: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叶在烈日炙烤下的形状,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和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
8.表达方式的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模板:描写方法+效果+表层内容+深层作用
运用了……描写,……描写了……(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与上文(下文)……
示例一: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李想在阳光下自由快乐的形象,与上文“忧郁和漠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父母归来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示例二:他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强烈反抗意识的起义领袖。
①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②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2)抒情
直抒胸臆,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主旨;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
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点明主旨;深化(升华)中心;画龙点睛;引人深思。
9.从词语的角度出题
(1)体会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其作用
答题模式:词语 + 效果 + 表面内容 + 深层作用通过……词语,……(效果)描写了……(表面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
示例:“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两个孩子的纯真善良。
(2)理解句中代词指代的内容
10.从句式角度出题
(1)长句与短句
长句: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效果:表意复杂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短句: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效果: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
(2)整句与散句
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多指排比句和对偶句)。效果: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势强烈,极富感染力,体现语言的对称美。
散句:结构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效果: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表意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3)倒装句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示例:放心吧,爸爸妈妈!(主谓倒装)她站在哪儿,静静地。(状语与中心语倒装)
(4)综合运用,灵活搭配
如果将各种句式综合运用,能使文章行文不呆板,摇曳多姿,极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产生一种特殊的交错美。
11.从记叙手法出题
(1)分析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顺叙:按时间先后和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解释说明了故事情节;衬托了人物形象;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使结构曲折有致
(2)分析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12.开放题
开放题一般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想答案出彩获得满分,最好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贴近生活实际哦!
二、散文
散文往往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更有“形散神不散”的说法。但很多同学做散文阅读时往往跟着感觉答题,抓不住线索,理解不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不能把握文章的立意。
散文常考的角度有3种:
1.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 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 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如何抒发, 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 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 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 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 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2.表现手法
(1)象征
答:运用象征的手法,托物喻义,通过……表现了……的深远意义;
(2)托物言志
答:借物喻人,把……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了它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
(3)对比烘托
答:运用了对比烘托的写法,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
(4)欲扬先抑
答: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了……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对……予以肯定、褒扬;
(5)衬托
答:以A陪衬B,衬托出……
(6)借景抒情
答: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3.散文的线索
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
理顺序。研究记叙的 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 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最后,列出一些可以赏析××的语言特色的通用词汇~
今天,学姐分享的是中考阅读中常考的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有时间再更新说明文、议论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