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丨回顾2020年10座设计感爆棚的幼儿园
发布于 2021-01-18 20:45
印象中我们的幼儿园喜欢把各种颜色“堆”在一起,其实让孩子过早接触到太多色彩和图案,容易破坏掉他们对美的认知,幼儿园最大的功能,不是培育知识,而是培养和释放想象力,好的幼儿园设计就是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国内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设计也不断发展创新,今天甄选了国内10个有设计感的幼儿园案例,和大家一起鉴赏。
09.没有围墙的乐园|灵宝儿童成长中心
01.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建筑设计| MAD建筑事务所
MAD选择将原址上四合院外的仿古四合院拆除,取而代之新建一处将四合院“捧在手心”、与四合院相望、连通的新建空间,以低矮平缓的姿态展开,环绕着四合院。
将原本各不相关的场地各部整合成一体的是新建的“漂浮的屋顶”。这处二层户外平台让人仿佛进入到全新的境地。
在老北京,除了紫禁城的红墙黄瓦,胡同巷里几乎尽是青砖灰瓦。在这里,二层屋顶平台色彩斑斓,像是火星表面,颜色鲜艳、温暖,仿佛充满了“魔力”。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屋顶地形连绵起伏,吸引孩子们乐于在此奔跑、互动。面对眼前的“火星”、四合院、老树、天空,孩子们在这里“上天下地”,启发他们思考和追逐不同的可能性。
四合院里的古树、庭院、屋檐、砖瓦,弥漫的是比个人生命长度更广的历史和自然氛围,这些也将启发儿童们的思维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这个造型独特形似棒棒糖的建筑位于云南,与其他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在于,设计中所有的灵感均来自孩子的艺术世界,最突出的特点是外在造型上的设计,以“钥匙”为载体,主体也以棒棒糖为造型,就像小朋友的画作,加入更多顺其自然与童真的幻想。
校园色彩方面借用了黎明时分天空渐变的颜色,从下往上,由深转浅,充满神秘又变换无穷的气息,纯粹的渐变色使色彩更加的生动缓和,不单调也也不会给视觉增加负担,设计师在极力创造一个诗意且具有艺术的世界,想要给孩子们一个奇异的世界,让他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成长,感受四季。
设计团队将闽南福建土楼,哈尼族蘑菇屋的建筑结构保留下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置入当地特色艺术。
中庭内部立面
内部白色混凝土让建筑仿佛穿上了白色的羽毛,让你仿佛进入潘多拉之盒,拥有世间神力。
中庭空间增加了建筑的流畅感和流动性,内部空间以白色为主,地面则以彩色为主有活跃气氛的作用,中庭空间是孩子们最主要的交往场所,圆环路径,简单,统一,孩子们可以在明亮流畅的中庭肆意奔跑,也能让孩子们更自由自在的使用空间。
中庭走廊
中庭内部宽敞的活动空间
入口兼父母等候区
建筑模型
手绘
设计草图
设计|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研究院总院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严格来说是一个乡村小学,但是它为100多名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所以也加入了这次的名单。
04.
心蒙·蒙特梭利幼儿园
设计|立木设计厦门
设计师在二楼与一楼的楼梯间,还独特设计了一个全包滑梯满足了孩子们日常爱玩耍的天性。
所有空间均采用了圆弧形倒角设计最大程度避免了各类尖角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孩子们可以恣意奔跑,不用担心磕碰。
05.
中国天津环路幼儿园
除此之外,环路幼儿园值得赞不绝口的原因还包括,它的内部都是彩色的,总共由18种色调组成,就像个巨大的调色板。身处期间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包容性圆形空间,彩色的视觉艺术中,极大的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
乌斯河中心幼儿园是四川壹基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计划的一个项目,建成后是镇上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屋顶提供了足以容纳6个班级的室外活动场地,视野开阔,横断山脉壮丽的景观尽收眼底,并可俯瞰整个城镇。儿童可以透过开敞的侧天窗与中庭内的小伙伴交流,形成有趣的互动。
屋顶上部突出的“老虎窗”造型与下部建筑的格栅式立面共同构成了强烈垂直感的建筑形体。立面采用干净的白色立面与周边环境的灰色主调形成对比,侧墙亮丽的色彩,含蓄地透射出幼儿园的活力。
从镇外十数里的盘山公路上,人们便可一眼看见山坡上的幼儿园,它通过与周边建筑群形式差异所带来的张力,成为视觉焦点,也承载了小镇未来的希望。
中庭强化了集聚的效果,并成为了整个建筑的空间核心。三层通高的中庭升腾向上迎接着上部的天光,不同于当地彝族民居固有的昏暗空间,创造一种明媚活力的精神场所。
交叉连续布置的侧天窗,将富有韵律的光线引入中庭,营造出温暖而阳光的氛围。
07.
养正幼儿园
养正幼儿园的整体外观非常圆润,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感和距离感,纯白色搭配彩色玻璃,让人感觉十分亲近又和谐。
设计师用了10种颜色共计438块玻璃,运用在整个幼儿园的窗子上、走廊上,以及楼梯扶手的位置。
而到了夜晚,从窗户透出来的彩色光线,则让幼儿园成为村里独特的风景。
幼儿园所有的开口的门窗都是拱形,由于天水位于黄土高原,设计灵感便来自当地的窑洞。
中庭上方覆盖有透明玻璃屋顶,自然的采光,让整体空间十分明亮。
屋顶上则是孩子们的室外操场,周围的风光尽收眼底。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需要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而空间的设计者要为孩子们营造这种环境,创造这些机会。
当地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同当今全国各地的乡村青壮年一样,选择季节性地外出打工,错过了自己孩子成长的大部分时光。所以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幼儿园确实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立面材料选用了本地随处可得的老青砖和白色灰泥,每栋“小屋”的面貌都不尽相同。
每栋“小屋”底层开设了多处相互对望的方窗,形成通透、有趣的室内外关系 。
09.
灵宝儿童成长中心
设计 | unarchitecte
10.
北京亦庄半岛幼儿园
设计|ArkA
内容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