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中国的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职业教育

发布于 2021-10-14 08:27

中国主流社会对职业教育一直存在偏见,“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直到一百多年前,在经受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后,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洋务运动时期才开始萌芽。1866年,清政府成立福州船政学堂以培养造船、航海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是中国的第一所职业学校。

1917年,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积极推广职业教育,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念,矢志改革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改革的先行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全面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替代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教育方针,教育从为政治服务转而为经济建设服务。与此同时,政府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建设中,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到职业教育领域。

在1982-1992年的十年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从3104所增长到了9860所,在校生数量更是增长了近5倍,从70.4万人增长到了惊人的347.76万人。80年代,对职业教育毕业生有需求的不限于城市用人单位,也包含大量方兴未艾的乡镇企业。企业需求的旺盛一时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提前预定争抢的场面,一时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门庭若市,大受初中毕业生们的欢迎。

那时,学生都以考上中专生为荣的,不光可以学技术,毕业还包分配,工作端国家饭碗。考上技术学校,意味着后半生无忧了。

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达到顶峰。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在1998年到2005年,全国大学本科招生人数从约100万人急速飙升到了约500万人。

大学本科招生量的爆炸,不仅严重压缩了高等专科教育的生源。本科入学机会的增加也带动了普通高中招生的增长,进一步在中等教育层面挤压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发展遭遇重创,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学生和办学单位对职业教育的冷落,供需不平衡又进一步加剧了职业教育中的各种乱象,这也是中国家长忧虑的重点和焦点。

孩子要分流,家长先慌了

也有人说,初中毕业就分流、50%的高中录取率,这些才是家长焦虑、教育内卷的源头。家长可以接受孩子“注定是个普通人”,但不能接受孩子是个“没考上高中的普通人”。别急,那我们看看制造业大国,德国的职业教育史。

中国的K12教育体系,其实源自于德国(当时的普鲁士)。德国人发展教育,初衷并不是培养可以独立思考的灵魂,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人。国家要发展工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就把你培养成分工,纪律,标准化的“螺丝钉”。后来,苏联人学习了普鲁士教育模式,量身打造了更严格的选拔制度。我们又从苏联大哥那学来了这种教育经验,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应试教育”。

就是这个被大家吐槽、诟病多年的“应试教育”,让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短时间内,以最低的试错成本,成功转型为工业国家,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国际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分流,那没有比德国更凶残的。德国小学毕业就开始分流。德国有16个州,15个州的小学只有四年级。也就是说,德国人小孩四年级一读完,就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一波人奔着大学去(高等教育),一波人奔着不上大学去(职业教育)。

不管你是切钻石还是修飞机,当幼儿园老师还是刷油漆,管仓库还是管账目,卖眼镜还是给猪开膛破肚,开药店还是搞运输,做酒店大堂经理还是在工地砌砖,都要进行全面,正规,标准的职业教育。这个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不是说你来参观下,打个卡就ok了,而是为期2年到4年的正规教育。

德国有426种职业教育方向,毕业了也不等于就只是蓝领,很多职业毕业生,一样可以和大学生坐在同一张桌,翘着脚喝咖啡。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精髓,就是你可以一边在学校学文化,一边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做学徒)。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中规定,德国所有企业都可和职业学校联办教育(也就是说让学生去你的公司做学徒),每培养一个学生,政府就补贴给你4000-6000欧元。德国有200多万家企业,接近50万家联办职业教育(比例高达近20% )。联邦政府每年储备4.5亿欧元预算来搞这个事,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似乎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给落榜孩子找点事做的一种“勉强托底”。德国有个段子说,德国富人和穷人的区别是,富人开自己的游艇度假,穷人租个游艇度假。比喻有点过,但凭本事吃饭最光荣,收入差距不是过于悬殊,人们也就无所谓上大学还是去职校了。说白了,知识改变命运,就算改变不了,国运恒通个人的命运也不会太差。

高校扩招学历通胀,让大学毕业证贬值。不是说大学毕业生不能送快递,硕士毕业不能站前台,只是说这样太浪费教育资源,学以致用,对社会和个人那才叫完美,不是吗?

据权威机构预估,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未来5年,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缺口总量超过1600万人。填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缺口的重要手段包括: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以及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2018年12月,教育部开始布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自2019年至今,教育部分两批公布了21所更名为大学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了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应用性本科教育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到,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普融通,也就是说,未来职业教育也能拿到大学本科的学历……学历只代表曾接受过的教育,蛋哥更关心的学生是否能学到本领和他们未来的就业前景。

对于现在的“双减政策”,我们不妨大胆拓展思路,会不会有以下的可能和路径:

a. 禁止外界补课,让学生们课内外负担减轻,让50%愿意且能上高中升大学的去上。

b. 职业教育会慢慢成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没考上前50%名额的学生才读的学校。

c. 会有很不错的企业加入进来,被扶持的企业会得到优质的“职教”津贴,企业会将津贴服务于职校生。

d. 在很多大学出现双元制的专业和文凭,职校生毕业时,可以考虑大学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本科学历”。基础课门槛略低,专业课门槛略高。

e. 最后实现的是,有一部分人即使没有普通大学本科学历,但是在某一领域接受多年企业和大学培训,最终更能胜任该企业的技术职位,不会眼高手低,且受到企业重用。

教育兴国,放在历朝历代都不会过时。中国职业教育历经百年艰难发展,当前产业升级又面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既然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就要稳步推进,社会各界配合,也好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们更安心。

往期文章:

在位最久的埃及法老,即是巅峰,亦是衰亡

秦朝末年,剿灭六国的名将和战无不胜的秦军,都哪去了?

阿联酋往事,赚钱容易花钱难

《鱿鱼游戏》“爆红”,背后却是残酷的不平等和年轻人的绝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