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牛津英语8A Unit6 Integrated Skills
发布于 2021-01-19 14:15
笔者以牛津译林版《英语》8上Unit6 Integrated Skills为例,探究如何从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三个层次设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听说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话题是“观鸟”。通过之前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等课时的学习,学生对野生鸟类和自然保护区有了了解,意识到保护野生鸟类的必要性,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式。
基于教材和学情,笔者将本节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学会运用多种听力策略,如听前预判、速记等,完成关于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小测试。
(2) 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听力内容,会使用cover an area of..., the home to..., not only..., but also..., be important to等句式来描述盐城自然保护区。
(3) 掌握询问建议和提建议的句式。
(4) 能够以报告的形式介绍野生鸟类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怎样保护野生鸟类,体悟人类与自然需和谐统一。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1)呈现丹顶鹤图片。T: What is it?
(2)The red-crowned crane: Hello, friends from Class 7, Grade 8! I am from Zhalong Nature Reserve. My name is No. 419. Where am I now?(Yancheng Nature Reserve.)
(3)The red-crowned crane: Why am I called No.419?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链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冬天到了,鸟儿南飞,自然导入本课主题——盐城自然保护区。以丹顶鹤的视角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踊跃猜想丹顶鹤名字的由来,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同时,也为之后的迁移创新类活动进行铺垫。
(4)The red-crowned crane: I will show you around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First, let me know how much you know about it. Here comes a tip: Try to guess before listening.
【设计意图】考虑到听力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听前大胆预测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听前帮助学生熟悉数字的读法,尽可能扫清听力障碍,提高听的效率。
(5)T:Can you try to classify all the questions?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纳为Location,Function,Area,Number,Statue五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也引导学生明晰从哪些方面介绍盐城自然保护区。
(6)T:Let’s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 points betwee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nd Zhalong Nature Reserve.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比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异同点,回顾、复习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盐城自然保护区,有效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迁移的学习能力。
2. 应用实践类活动
本课例中,为达成学习目标(2)和(3),笔者设计并开展了以下的听后表达活动:
(1)通过朗读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通过互相采访的方式来描述盐城自然保护区。思维导图中呈现的图片和关键信息为学生完成采访铺设了台阶,降低了活动难度,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达成了训练和内化目标语言、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目标。
(2)419号丹顶鹤带领学生游览完盐城自然保护区后,课程进入第二个环节——观鸟,由此切入到教材的Speak up部分。进行完相关听力练习后,笔者进一步提问:What else do you think we should take and why?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许多学生提到为了保护环境,在观鸟前需携带塑料袋,观鸟后应带走垃圾等。该应用实践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并帮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学生逐步达成教学目标(2)和(3),为下一步迁移创新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 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超越教材文本的输出内容。本课例设计并开展了三个迁移创新性活动:
(1)播放视频,让学生猜想What happened to No.419?该观察视频取自报道Safe Passage For Siberian Crane 419(Savingcranes.org)。视频内容是一只丹顶鹤因双腿无力站起来而最终跪在地上的画面。T:What did you see? How do you feel? What may cause the result?
【设计意图】以问激思,以情促思。学生看到这则视频都感到悲悯万分,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确定这只受伤的丹顶鹤和人类活动肯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因此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
(2)笔者将419号丹顶鹤的经历用图片呈现给学生。
T:Those pictures tell you what happened to No.419. Try to predict the experience of him and make up a story in groups.
【设计意图】419号丹顶鹤为主角,是贯穿整节课的情节主线,既为教学的各个环节服务,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419号丹顶鹤的信息更多的揭晓,触发了学生对所学语言和内容的使用欲望,顺势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419号丹顶鹤的经历,讨论气氛热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联想出很多答案。最后笔者讲述了419号丹顶鹤的故事:从西伯利亚飞来的他和同伴停驻在沈阳,大部分伙伴误食了灭虫食物丧生,而他被捕猎器夹断了脚。身残志坚的他在被志愿者救助并悉心照料后,再次回到沈阳的时候不仅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还带回了妻子。最后教师追问: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and what can we do? 升华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题。
(3)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一个报告:Please take your chance to help No.419. On Feb. 2nd, it will be the 25th World Wetlands Day. No.149 wants to join in this meeting. Please help him to finish a report.
【设计意图】基于本节听说课所学内容,该迁移创新任务既巩固新知,又是高于文本范例的“再度开发”,加深了学生对听力文本所承载的主题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实现已学内容的迁移运用。教师在学生表达不畅或出现错误时耐心引导并及时鼓励,对学生交际策略的运用和口头表达起到了积极作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4)。
三、教学反思
1.听前预测,层层推进
听前预测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想象力。在听前导入环节,笔者引导学生预测419号丹顶鹤目前所在地和名字由来,为之后活动的展开进行铺垫。在听前环节,通过让学生预测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保护鸟类数量等信息,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为完成听力任务尽可能扫清障碍。在听后环节,学生预测419号的遭遇时,已经从一开始的被动寻找信息转变为主动观察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分析因果关系,体现了预测活动激发出的强烈自主探究意识。
2.多维设问,以问激思
3.依托情境,渗透育人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应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教书育人的价值。人与自然一直都是热门话题。笔者搜查了外刊的相关主题文章,结合进行听说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易形成共鸣。学生通过探讨419号丹顶鹤曲折的经历,联想到其他人生困难,增强了学生面对困境的信心。笔者依托情境追问学生能为丹顶鹤做些什么,此时学生通过反思自身经验和认知的不足,得出结论:Keep the wetlands large and clean, give our care and love.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make cranes free and happy. 从听力文本的解读到对大自然态度的探讨,笔者引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向深处漫溯。
作者简介
吴悠,现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