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主观题模板(121-140)
发布于 2021-01-20 01:42
121.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9个)
(1)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
(2)保温: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
(3)防冻: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4)保湿: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5)防风沙:减少风力侵蚀,保土;
(6)防虫:防止病虫害侵入,提高农产品品质;
(7)遮阳、遮雨:特指高温多雨地区;
(8)增产增收:有利于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9)保障了农产品的市场供应。
122.果树防冻的方式(8个)
(1)覆盖地膜:土壤增温;
(2)树干涂白:抗旱保暖;
(3)树体包裹;
(4)冻前灌水:增加土壤温度;保持土壤墒情,防寒和冬水春用;
(5)熏烟增温:增强大气逆辐射,增温;
(6)人工堆雪:积雪堆培于树的根部,土壤保湿保温;
(7)营造防护林:减弱风速,减小冻害;
(8)喷洒药液:推迟开花期,躲过霜冻危害。
123.冬灌的作用(4个)
(1)稳定低温,防止冻害;
(2)沉实土壤,减少虫害;
(3)蓄水保墒,缓解干旱;
(4)保护表土,减少风蚀。
124.梯田的作用(蓄水、保土、增产)
(1)水土保持: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2)拦蓄洪水;
(3)通风透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4)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壤肥力。
125.某地区某农产品商品率高的原因(三方面)
产的多
(1)自然条件优越,种植面积广(或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2)自然灾害少,产量稳定;
(3)农业技术水平高,单产高;
(4)生产经验丰富,单产高;
(5)生产资料投入较多,单产高;
(6)品种优良,单产高;
(7)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
(8)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
用的少
(1)人口少,消费量小;
外部条件
(1)市场需求量大;
(2)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3)冷藏保鲜技术水平高;
(4)销售渠道多样;
(5)地区专门化生产。
126.果实套袋的优缺点(7)
优点
(1)利用光照,使果面均匀着色,减少紫外线灼伤;
(2)具有保温作用,减轻冻害和风害;
(3)防鸟类啄食和病虫害;
(4)减少农药喷洒,提高果品安全;
缺点
(1)生产成本升高;
(2)减弱光照;
(3)潜在的土壤污染;
127.地膜覆盖的影响(8)
有利影响
(1)减轻土壤表层水分蒸发:蓄水保墒;
(2)减少土壤与膜外热交换:春季增温,延长生长期;
(3)减少地表侵蚀:保土保肥;
(4)使近地面反射光增强:增强光效应,使果品着色均匀;
(5)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
不利影响
(1)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
(2)阻碍农作物根系发育;
(3)土壤透气透水性能降低。
128.农田或果园铺稻草的影响(6个)
(1)减轻土壤表层水分蒸发:保湿;
(2)减少土壤与膜外热交换:夏季降温,冬季保温;
(3)减少地表侵蚀:保土保肥;
(4)腐烂后进入土壤: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5)减少地面接收阳光,抑制杂草生长;
(6)易引发病虫害。
129.农田或果园覆砂砾层的好处(5个)
(1)减轻土壤表层水分蒸发:保湿;
(2)表面粗糙,减少地表侵蚀:保土保肥;
(3)砾石间隙大,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增湿;
(4)可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5)减少地表比热容: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
130.某地区病虫害少的原因(8个)
(1)气温:夏季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繁殖;冬季低温,不利于虫卵过冬,寒潮降温减少虫害;春季低温,不利于虫卵孵化,苏醒晚;
(2)光照: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杀虫作用强;照射时间长;
(3)气候: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不利于病虫害繁殖;
(4)水土:水分、土壤条件好,作物生长发育好,抗虫害能力强;
(5)生态环境:生态平衡,害虫天敌数量适宜;作物混种,气味抑虫;
(6)自然灾害:寒潮低温冻死虫卵病菌;森林火灾烧死虫卵;
(7)科技:先进的防治技术;培育抗虫优良品种;
(8)农药:有杀虫效果好的无公害农药。
131.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6个)
(1)风蚀、水蚀和沙漠侵吞;
(2)采矿、交通、水利工程等建设占用耕地;
(3)城市化占用耕地;
(4)生态退耕;
(5)农业结构调整;
(6)灾毁耕地。
132.某国家或某地区粮食短缺的原因(6个)
可从自身条件(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需求)和外部条件两大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自然条件恶劣)
(1)气候条件差;
(2)耕地少;
(3)土壤贫瘠;
(4)水源短缺;
(5)自然灾害频繁。
社会经济原因
(1)人口多,增长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2)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3)生态环境破坏;
(4)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粮食进口量小;
(5)国际市场粮食供应量的变化和价格波动。
133.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主要针对种植业)(11个)
(1)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合理使用土地,保持土壤肥力(或保持土地的生产力);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5)发展农产品加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6)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7)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8)建立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9)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10)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11)积极开拓市场,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134.工业区位因素条件(3大方面)
(1)自然(6)
①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
②气候:气候宜人(高新技术产业);
③水源:临近河流或湖泊,水源充足;
④资源:临近资源产地,原料充足;
⑤能源:临近能源产地,燃料充足;
⑥环境:环境优美,空气洁净(高新技术产业);
(2)社会经济(14)
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
③信息通达度:信息通达度高
④科技: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
⑤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人才充足;劳动力价格低廉
⑥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鼓励
⑦地租:地价低廉
⑧军事国防
⑨工业惯性:主要指占地规模大、生产建设投资大的工业
⑩家乡偏好(侨乡):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⑪产业协作程度: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
⑫工业基础:工业基础雄厚
⑬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善
⑭生产历史:生产历史悠久
(3)环境因素
135.工业集聚的影响(有利+不利)
有利影响:(1)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2)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3)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4)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工业集聚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
不利影响:(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加重环境污染;
(2)造成地租上涨、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
(3)同质企业会出现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发展。
136.工业分散的区位因素、意义和不利影响
区位因素
(1)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
(2)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地价低的地区;
(3)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
(4)减少环境污染;
意义
(1)寻找最优区位,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2)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全球战略(如跨国公司);
(3)减少本地区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一般是有污染的工业,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不利影响
(1)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交流与协作;
(2)运输成本加大;
(3)集聚、规模效益低。
137.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138.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
(3)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139.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1)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2)增长速度快;
(3)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4)研发费用高;
(5)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140.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以美国“硅谷”为例)
(1)地理位置优越;
(2)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3)便捷的交通;
(4)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充足,科技发达;
(5)庞大且稳定的市场;
(6)有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