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带来阵痛,"可持续"是未来投资的重点(少数派投资)

发布于 2021-10-16 12:16


10月14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与9月CPI同比。PPI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2%,已处于历史高位。
 
2021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3%,环比上涨1.1%。1—9月平均数据显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3%。
 
9月PPI的高增速并不意外,近期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甚至部分地区居民用电也受到了影响。工业受到能耗双控的影响,有色、水泥、化学原料、黑色金属等大宗品价格普遍上涨。
 
导致“电荒”的一个原因是煤炭价格在今年持续攀升。偏紧的供给和居高不下的价格,导致电厂煤炭库存严重不足。从供给结构上来看,我国动力煤供应超过96%均来自国内。因此,今年以来的煤炭供应偏紧与国内产出增长相对迟缓有关。
 
在本身煤炭供给偏紧的大环境之下,国家政策出台能耗双控无疑给许多城市带来了压力。8月12日,发改委印发了能耗双控预警。在9月中旬,发改委又提出严格制定各省能源双控指标。
 
双控是长期的规划,不过新能源仍存在不稳定的特征,今年电力新增的部分中有75%仍旧依赖火力发电。在电力消耗增长的同时,我们还要持续缩减煤炭的使用,这势必会对未来的产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这在发达国家已有先例,日本在遭遇石油成本冲击之时,通过电子技术革命推动日本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了重工业品。
 
对此,笔者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有以下思考。
 
当前火力发电增量占比仍然过高,未来能源结构的变化是必然的。清洁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在今年比较明显,7月份之前水电对电力增长的贡献为0,除了水电以外能提供电力增长需求的只有风电和核电了,未来的清洁能源的需求和供给还会更加丰富。“双碳”战略是必然趋势。
 
企业会向更优电力使用率方向发展。高耗能行业在能源约束下将通过技术或流程创新改造等方式,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其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占比也会趋于下降,让位给能源利用效率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强的行业。
 
 
对中国而言,“双碳”战略是清晰和一致的。这不仅提高我们先进制造业在双碳时代的竞争力;同时也提供给我们跟欧美国家能有一些战略缓冲、或者是能够有一些合作的领域。哪怕在“双碳”下,PPI在居高不下,也是发展所要经历的阵痛。我们作为投资者,至少可以通过ESG否定的方法去避免一些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往期文章回顾:

节后市场大跌“变脸”,与其随波逐流,不如远望长期价值

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外资仍在加仓中国

投资也是一场“鱿鱼游戏”

社交环境会影响你的投资决策

炒股欠债十几万?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心态管理

“常胜”还是“长胜”将军,你更愿意做哪一个?

少数派投资
提供私募基金行业的精选资讯,聚焦高净值人群的理财需求。回避投资陷阱,帮助您成为一个高明的投资人。
906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