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体育比赛变得更“好看”
发布于 2021-10-16 13:47
东京奥运会已圆满结束。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参赛运动员们用拼搏与努力挑战极限,让全球观众通过实时转播领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比如被讨论最多的比赛之一,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田径百米半决赛中跑出打破亚洲纪录的好成绩——9秒83,成功闯入决赛。根据苏炳添此前发表的论文可知,奇迹并非出自偶然,“科研型教练”团队参照“冠军模型”进行全面诊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训练方案,是其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技术上的进步,除了被用于科学训练以延长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像网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即时回放技术的引入,让运动员可以在对判罚不满意时申请鹰眼挑战,从而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争议球处于界内还是界外、有没有过网击球等。挑战过程增加了单一得分的悬念,还可能影响到整场比赛的节奏。本届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俄罗斯奥运队教练就在赛点时暂停用尽的情况下,申请了一次没有胜算的鹰眼挑战,打断中国队进攻追分的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奥运会射箭比赛首次通过生物识别数据系统进行捕捉分析,在电视转播屏幕上显示参赛运动员的实时心率。屏幕另一头的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赛场紧张刺激的气氛。田径百米赛从俯视角度示意分段速度、游泳项目标注参赛运动员每秒游速等方式,同样是通过数据可视化的画面呈现效果,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当然,要保证体育比赛的可观赏性,光有技术不够,高水平的体育解说同样不可或缺。本届奥运会,运动场上高光时刻不断,体育解说同样金句频出。重剑比赛的“一剑光寒定九州”,十米跳台比赛的“雏凤清于老凤声”,侠气十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尊重;“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是期待。冠军卫冕,“一个时代的开启,不会轻易落幕”;遗憾落败,“也请回头望望,这一路走过来都是风景”……种种表达,满怀激情且不失浪漫诗意。
体育解说的水平,不像数据一样可以直观展示,其重要程度时常被低估。事实上,在互联网还不发达、体育赛事多靠电视转播的年代,解说就已经是连接观众与比赛的重要桥梁。尤其在以裁判打分为主的项目比赛里,现场解说是否能够快速交代比赛规则,概述参赛运动员的历史成绩、技术特点,是否能够及时科普每一套动作的加减分细则和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明显的个人偏向,都关系到观看者对参赛运动员甚至是整场比赛的印象。
往期 · 推荐
东京奥运与人类健康,谁更重要?
中国田径崛起背后,是这个68岁的美国老头,他说:想培养出更多刘翔
用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精神助力体育强国
图片|网络 编辑|代三壮 审核|王宗平

投稿邮箱 | dongshangyjzx@163.com
读书、运动、思考、行动、无论何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