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宣贯】企业科技创新 各个阶段都能找到政策支持

发布于 2021-10-16 18:54

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科技厅联合发布了《2020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0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迈上千亿台阶,投入强度首超2.0%。其中,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三五”以来,四川财政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其中,仅省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一项,2020年用于企业的就超过10亿元,占了资金总量的一半以上。不仅如此,四川省财政厅还会同相关部门,在如何用好这笔钱上想办法,出新招,使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效益,“同样的钱,花法不一样,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前些年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企业申报项目、通过竞争立项方式获得财政补助,再开展科技活动,走的“政府直接给钱”的路子。“近几年,我们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上想了一些新思路,出了一些新办法,比如采用‘先实施、后补助’资助模式,由企业先行投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通过验收、评价、评估后财政再给予补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请,避免了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还支持各种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四川省财政厅科教与文化处负责人表示。

据悉,四川省财政厅已会同主管部门陆续出台多项间接支持政策,涵盖了企业科技创新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因类施策,构建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

缺乏资金怎么办?

实施“天府科创贷”,助力解决融资难题。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难以通过传统资产抵押方式获得银行贷款,但最不缺独有技术、知识产权等之类不能马上变现的“软资产”。为此省财政推出了“天府科创贷”政策,即由省财政和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形成风险补偿资金池,对银行发放给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以及信用贷款的损失风险进行分担,财政对企业的贷款成本进行补助。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启动实施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合作银行发放贷款已超过12亿元,达到了财政资金放大10倍的预期目标。

研发失败怎么办?

实施研发投入后补助,让企业敢于投入研发。研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为鼓励企业大胆投入,四川实施了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不论是否成功,只要研发投入有增量,财政均予以后补助。该政策实行全程“上网”,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所有申报工作。增量的核算以企业向税务部门申报的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投入数据为准,主管部门无需再去核实企业研发投入额度,大大减少了行政成本。随后又出台了鼓励市(州)建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制度的政策,省财政对上一年度市(州)用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财政投入予以后补助,以放大政策效应。据悉,下一步还将提高对企业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投入的后补助力度,出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风险分担政策。

资金需求量大怎么办?

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推动股权融资。财政资金的公益性、普惠性属性决定了它不能过多介入市场机制有效作用的领域,企业创新不能指望有限的财政资金。因此,“十三五”期间,四川发起设立了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投资力度。据悉,已投项目中,涌现出被列入“2017 年最具投资价值企业TOP50”的安特金、“2019年度独角兽企业”的云知声、上市公司观想科技等一批高科技明星企业,发挥了政府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了社会资本投向。

比赛、评估等成绩优秀怎么办?

给予奖励性后补助,激励“能者多得”。在最近出台的《四川省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后补助管理办法》中,四川明确规定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新备案的瞪羚企业、创新产品等给予奖励性后补助。据悉,今年就将对新认定的62家瞪羚企业、获得2020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获奖的44家企业兑现奖补政策。

初期难以自给怎么办?

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补助购买科技服务。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团队和创业者等创新主体在初创期缺乏资本,又有科技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 从2017年起,四川省财政厅支持主管部门出台了科技创新券政策,采取省市联动模式,由市(州)科技部门向创新主体无偿发放创新券,用于其向具备条件和能力的服务机构购买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设计研发、专利代理、技术转移中介、科技评估及科研设施设备共享等公共科技服务,服务机构再凭创新券领取财政补助。各级创新券申领、发放和兑现都可直接在“四川省科技创新券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省财政再对开展了这项工作的市(州)按不超过上一年创新券兑付总金额的60%进行补助。同时,针对拥有大量科研资源的高校和研发机构缺乏为创新主体服务的动力问题,省财政额外对各服务机构按不超过上一年创新券服务合同总金额的15%进行奖补。另外,为了鼓励各种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创新公共服务,省财政还对认定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新建的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公共创新平台等给予奖励性补助。

间接支持好处多,实施简便,是不是直接补助就可以取消了呢?对此,四川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发达地区,四川产业创新水平不足的实际情况仍然存在,现阶段财政支持企业创新仍有保留直接补助的必要。但直接补助也不会走“撒胡椒面”的老路,而是聚焦重点,用在“刀刃”,有所为有所不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直接补助项目将优先支持上年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2%的普通企业、超过5%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向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的重点企业倾斜。对上年度未进行研发统计或近三年研发投入统计为零的规模以上企业,省级财政资金和项目原则上不予直接补助。

来源:智汇三江


宜宾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

Yib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引得来 | 留得住 | 过得好

电话:182 2429 5900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