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周记:出坑有望-2021年第42周
发布于 2021-10-16 19:54
【交易&持仓】
本周交易:
无
当前持仓情况如下:
【收益】
截止2021年10月15日,2021年度客观收益率为-9.8%,沪深300涨幅为-5.4%。2020年收益率35.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27.2%。
(客观收益率:分子为不含新股收益的浮动盈亏额,分母为期内加权平均投入本金)
【本周周记】
前两周是地产股支撑净值,本周则轮到我的前4大持仓股腾讯、分众、梦百合、万达电影接力反弹,净值继续回血。相比于7月30日那周年内亏损22.6%的最低点,组合反弹了13个点,年内亏损收窄到9.8%。如果考虑到我今年还算不错的新股收益,这个数字其实更小。
看起来出坑有望呀!
最近“周期之王”——“海王”中远海控连续下跌,整个雪球都充斥了各种情绪,有人收拾行囊星夜离去,有人继续持股,坚信星辰大海。“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是最多的,口水纷飞,好不热闹。
与这一幕极其相似的是,今年年初周期股的“旧王”——“猪茅”牧原股份股价冲高破百(未复权),市场高喊:牧原已经从周期股变为成长股,未来是星辰大海。
结果呢?没过几个月,生猪市场急转直下,牧原虽然仍能盈利,但股价已然腰斩,其它猪企更是亏损累累,股价惨不忍睹。到了三季度,连贵为猪茅的牧原也开始亏损。观察产业,大量产能的出清还未到来,猪周期的寻底路刚刚开始,周期的力量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曾经在4月25日的文章《聊聊我正在观察的一个买入机会》中提到:
“市场现在对牧原股份争论的焦点在于,牧原能否‘以量补价’,在猪价下行周期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这应该是周期股上涨末尾最常见的一幕了:周期顶点,持续上涨的股价和商品价格,刺激很多人把周期股当做成长股来炒。就像跳高运动员能跳2米高,就总有人觉得运动员可以一直悬浮在2米的高度,甚至可以左脚踩右脚,继续跳到5米、10米。
只可惜,大多数周期股都不会变成成长股。周期下行时,股价下跌的速度,就和从山顶上跳下去自由落体的速度一样快。
……
我不懂养殖行业,也没研究过牧原。牧原能不能穿越周期成为成长股,是一个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的问题,不在我的思考范围内。业余投资已经很难了,何必给自己加难度呢?”
很巧,在这篇文章中我举的反面案例,就是今年如日中天的中远海控的前身——“中国远洋”在2007-2008年那轮波澜壮阔的航运大周期里的股价走势。周期股,起飞的时候能成就多少人,在它陨落时就会埋葬更多人。
当然,总有人是不信邪的。我不是行业专家,也没有过深刻的研究。有人说中远海控的未来依然是星辰大海,也有人说牧原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其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够使其摆脱猪周期的影响,一枝独秀。我愿意期望他们是对的,并且祝福他们赚到与自己认知相匹配的收益。
当然,资本市场从来都是一个自主选择,自负盈亏的地方。对我来说,既然有那么多投资选择,我更愿意跨一米栏,而不是跨三米栏,跟自己较劲。
顺便说一句,最近我对汤臣倍健和东阿阿胶等保健品公司产生了一些兴趣,待有空仔细看看。
【上周周记】
投资周记:休市真好-2021年第41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