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申请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专业?巴政学姐的攻略你不得不看!

发布于 2021-10-16 21:14


作者:胡学姐(AdmitWrite留学平台导师)


背景简述


本科:中央财经大学

均分:88/100

TOEFL:105(阅读30,听力28,写作:23,口语:24)

GRE:169(Q)+158(V)+3

交换: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暑期学校

志愿活动:斯里兰卡国际义工、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权医师组织见习生、民工子弟基金会

实习:市场咨询公司研究助理、能源企业咨询项目实习、社会实习、清华研究助理、本校研究院研究助理

奖项:国家奖学金、全面发展一等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科研与创新优秀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毕业论文

申请:Columbia University MPA、CMU MSPPM、Cornell MPA、Sciences Po MIPM、Upenn IMPA、U Chicago MPP

录取结果:CMU MSPPM、Cornell MPA、Sciences Po MIPM

最终选择:

Sciences Po MIPM

为什么选择留学?

我在大一刚开始的时候也曾经非常迷茫,非常焦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学业,未来做什么等等都很纠结。

直到去参加过一些学姐学长出国留学的经验分享会,以及一些大学(比如我现在就读的巴黎政治大学)的宣讲会,觉得国外丰富多彩的课业安排和课程生活和现在的学习不太一样,也非常希望和期待在新的环境中挑战和锻炼自己。

受优秀前辈的启发,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决定需要出国读研究生了,一是希望能够出去看看,另一方面是想体会在公共政策和管理行业领先的教育。

而我也深知,进入一所好的大学,需要本科阶段非常努力的积累,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使自己具备足够选择的余地。

这也是贯穿我奋斗并为之努力的座右铭:你需要努力成为自己认为和满意的优秀的自己,才能在做选择的时候感谢那个一直以来努力奋斗专注的自己,让当下自己拥有了很多选择的余地。




关于申请

在语言方面,我感觉大学期间纯从学校大学英语的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开始就进行了语言考试的相关准备,也给自己争取了更多时间学习规划。

我认为GRE和托福的准备就考试形式而言还是有些冲突,但如果短时间内希望先后准备两门考试,我建议先进行GRE的备考,再进行托福的备考。

GRE的词汇量为托福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积累了词汇和快速阅读基础,在托福的备考时则主要提高口语,着重训练口语部分。

当然在学习备考的过程中,也会非常地枯燥和孤单,这也是考验自己耐力的时候,相比于班级同学把精力放在课程成绩上,自己还要在英语考试中花功夫。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相比于大学期间平平无奇的生活,这些奋斗的经历就像给自己不断打的鸡血,让平时的生活也都充满能量。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比较注重平时的成绩和课外竞赛和相关活动为给自己履历增加光彩做准备。

比如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担任项目主持人,在其中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经验和科研调查能力,我觉得在大学刚开始的一两年多参与一些比赛和社团活动,不论是对自己未来申请实习、工作还是出国,锻炼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实习方面,我建议尽早找一份实习增添简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同学在找实习的时候,常常被卡在简历空白这一短板,导致无法得到想要的职位。这时候第一份实习就显得极其重要。

第一份实习可以先投递一些任务比较基础(俗称“打杂”)的岗位比如咨询公司的PTA之类,或者留意校友资源,校友的推荐和帮助往往实际而有效。

我的第一份实习是通过在校友群的学长发的项目咨询组招募助理加入的,此后对第二份学校校内研究院的研究助理的申请,以及之后清华的研究院的助理申请中,我感觉在面试和简历筛选时都非常有帮助。

在进行了一些研究助理的实习后,我发现自己对于政策的调研和分析以及公共部门的比较有兴趣,又加入了一家从事教育的社会企业实习,对于项目运营、公益组织管理、与利益相关方合作都有了很多的了解和实际经验,也对公共部门在做出政策决策和实地项目所发挥的实际影响力充满信息,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攻读公共管理硕士的意愿。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很多选择都像是蝴蝶效应,而且只要自己留心,这些小的选择和机遇,都会将自己的发展轨迹朝好的方向助推。

课外实践中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了学校社团组织的志愿活动,接触到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充实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和交际能力,也对诸多社会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为了提前适应海外的学习生活,拓展自己的眼界,我通过学校的交换项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与其他国际学生的交流学习中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也更加坚定了未来出国留学的信心。

与主流的同学选择英美进行学期交换不同,我选择俄罗斯更大程度是因为自己在大学修的二外是俄语,对俄罗斯文化和生活比较向往,希望借助交换机会提高俄语水平,加深对俄罗斯文化历史的了解。

对于一开始就决定去英美的同学,也可以考虑去一些英美顶尖学校交换,和好的老师多交流,为今后申请争取推荐信等优势。

由于对公共管理方面的健康政策和公共卫生领域比较感兴趣,我参加了以色列的暑期学校,领悟了中东的政治局势,也体会到以色列作为顶尖科技医疗强国的战略眼光以及对艾滋病、难民群体的帮扶,亲历了公共部门如政府、NGO在进行主要社会问题的解决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补充了自己的视角,也更坚定未来投身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决心。

在进行留学申请准备的过程中,一切材料的准备都要尽早开始,还要注意不同机构对于某些特定材料的特殊需要。

比如宾大和CMU需要提前做好成绩的WES认证,WES认证的时间一般比较久,而且材料的准备和邮寄都比较费时间,特别是申请季大量同学需要进行认证,等候的时间一般会较长。

同时申请文书和语言成绩也要提前准备好,由于一般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需要写不同的Essay,所以提前进行准备赶在第一波申请,获得奖学金的几率也比较大。




为什么选择巴政?

说到我与我目前就读的巴黎政治大学(下称巴政)的渊源,起始于大一参加的学校组织的海外高校宣讲会。

我是通过巴政的宣讲代表在宣讲会上的介绍,才知道这所低调的欧洲顶尖政治学校的。

记得当时宣讲人是一位很优雅的女士,和其他澳洲、北美的宣讲人的风格都非常不一样,知性大方,与众不同,加上生动的介绍,让我感受到法国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文化底蕴气氛,学校培养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及各路总统、首脑和国际政治人物,都妥妥地体现了其强大的校友资源和教学质量也默默记下了这所低调的精英制学校,没想到在四年之后竟然真的实现了当时心愿。

直到最后选择这所法国学校而不是我主申的美国学校很大原因也在于对于巴黎和情调的向往。

虽然巴政的全球排名并不高(很大原因是由于其比较专注于社会科学和政治学,专业性比较强,所以排名低),但是我就读的国际公共管理专业所在的巴黎国际事务学院(Pari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在2020年QS政治与国际关系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有非常强大的师资和教学能力。

在选校方面,我觉得不仅要看排名,也要考虑很多关于自身情况和兴趣的因素,比如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环境、学院课程设置和锻炼机会、学费情况等等。

就我自己而言,虽然在申请上采取了多个学校都申请的计划,但是真正获得offer之后,也多方衡量和考虑自身的兴趣,我非常喜欢市中心的便利和法国文化和风情,以及考虑到我选择的这个两年制硕士在第三学期设置了一个学期的实习、交换、论文三选一,对于自己进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和锻炼也可以提供基础,加之与美国学校相比相对较低的学费和生活成本,以及精英制的教学模式,我最终选择巴政开始我硕士阶段的学习。





公共管理专业

最后和大家就我自己的看法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进行一些讨论和理解的分享。

我觉得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专业是一个比较综合类的专业,需要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诸如外交、经济、政府关系、项目运用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情况,从更宏观的层面思考问题。

而且根据所在学院的区别,课程的设置和就读体验也会各有侧重,比如CMU的公共政策硕士专业就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偏重数据分析和处理,巴政的国际公共管理就偏重政治学与国际关系。

就业方向以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智库为主,这些职位虽然可能不如金融经济类的吃香,但是相对于工作氛围和工作稳定度都非常不错。

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未来,在进行自己目标的规划和设计时,除了要多和同学朋友、老师交流,也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

希望每个人都能不负初心,圆梦未来。







想要了解更多学长学姐就读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专业申请细节


就会默认你不喜欢这个号,从而停止推荐

与大家继续分享留学相关的精彩文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