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保卫战,楼市政策底来了!风险提示
发布于 2021-10-17 00:32
最近楼市暖风频吹。
国庆前,我就已经给大家发出信号,「注意,风向有变化了!年底楼市的窗口期启动了」「救市!政策转向,刚刚央行、银保监会吹风了」。
明确告诉大家无论是官媒的声音,还是地方的调控政策都有了一定的缓和。
果不其然,国庆之后,央行两大货币司司长亲自到台前吹暖风!少数城市已经抢先一步下调房贷利率!甚至有的城市亲自下场救市!
01
半数流拍
最近的土地市场真的难,比如杭州。
杭州城上空早已阴云笼罩,更彻骨的楼市严寒已在这片土地悄然上演。
就在刚刚,杭州第二批次集中土拍宣布结束。
原计划出让31宗地块,但实际出让只有14宗,临时决定终止17宗出让。
这完全不像杭州的作风,不像蝉联三届卖地冠军城市该有的操作。
终止出让主要原因还是没有任何房企报名。
即使是成交的14宗交易,其中城投参与的达到5宗,占比36%,城投功不可没。
14宗交易,11宗一锤定音,房企间没有竞争没有踩踏。竞拍大厅一片祥和,向往狼性文化的房企也变得温顺起来。
14宗交易,9宗零溢价,没有攀比没有得瑟。试图举牌活跃一下气氛,那地直接归你。
土地端底裤已注定遮不住了,不如豪气点直接扯掉算了。
那怎么解释近期杭州市场的下挫呢?
原因很简单,市场在预期二手房指导价的出台。
继深圳、成都、西安、北京之后,多个城市陆续出台二手房指导价。
而杭州出台的市场预期在持续加强,市场情绪普遍认为或许杭州真的需要被指导那么一下了。
因为杭州楼市在过去5年的行情,稳居房价涨幅榜单头牌;而尝到了房产增值甜头的人,去年底开始就坚信不疑的地加入摇号大军;所有人乐在楼市里,沉在信仰里。
物极必反,不打一下怎么会清醒?
02
风险警示
前两天,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亲自发布十三条风险警示,提醒各位买家,买新房须多加留心。
我简单和大家梳理一下:
以上13点建议已经是十分细致的了,不仅仅是广东省适用,全国各地都适用。
今年来,有很多地方都发布了类似的风险警告。
各个地方紧锣密鼓出台风险提示通知,主要也是因为暴雷的房企越来越多了。
就在中秋国庆这段时间,几乎是每隔几天就有一个房企暴雷。
恒大出事后,一连串品牌房企纷纷倒下。
蓝光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暴雷,目前在昆明等地的项目已经停工了;江西新力地产,裁员加上股价大跌;广州富力地产,变卖资产自救;花样年不能如期偿还美元债务……
这两天宝能债务危机又爆发了,据说就连几千万利息都还不起。还有京城的当代置业,深陷债务危机当中……
根据中指院统计的中国恒大集团项目明细,共计1322个,涉及30个省份,这里面不少都停工了。
要是加上其他房企,这种有风险的新房项目全国加起来恐怕高达上万个。
房企暴雷和明星人设崩塌不一样,我们并不能完全抱着吃瓜的心态去看待房企暴雷,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受害者会不会是自己。
03
救市第一枪
面对如此诡异的市场,终于有城市忍不住了!
为了扭转低迷的房市,哈尔滨祭出“哈十六条”稳定房地产市场!
很多城市都在高调地出台限跌令,哈尔滨不一样,哈尔滨却是鼓励降价的。
这是哈尔滨可爱的地方,更是值得欣赏的地方,足够诚实。
先来看哈尔滨出台了哪些措施。归纳一下,刺激房企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预售门槛、放松预售资金监管、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
刺激购房者的措施主要包括:购房补贴、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
相比之下,刺激房企的力度远大于刺激购房者的力度。没办法,地方政府只掌握了刺激房企的权限,不掌握刺激购房者的关键权限——关键权限都在央行、住建部等中央部门。
哈尔滨楼市之所以如此低迷,主要是经济下滑;土地供应量过大;因为「两道红线」导致的房贷紧张,利率上升,放款周期变长。
但我估计,哈尔滨的救市措施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因为短期内它扭转不了自身的问题,而宏观的货币环境它又改变不了。
这只不过是它无奈之下祭出的“哈十六条”,作用就是至少让“上面”知道“我真的很难”。
04
政策底
既然大家都很难,上面自然都是知道的。
在之前央行提出的“两个维护”之后,今天央行开了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目的自然是进一步明确上面的意思。
其中提到了房企开发贷:
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企业资金面紧绷。要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针对个人住房贷款也说了:
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受到一些约束,房价上涨速度得到抑制。房价回稳后,这些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同时表示:
将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熨平短期波动。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之前开发贷收太紧了,是“误解”意思了,同时热门城市的房贷也偏紧了。
接下来怎么办?太紧了不行,要纠偏,要回到正常的水平,其实就是稍微松一松。房企和买房人都能喘口气,楼市才能健康发展下去嘛。
后续银行房产相关贷款额度增加,房贷可放款时间缩短,将是必然。
05
趋势
要想看懂楼市周期,你的眼睛需要一种能力,“调距”。
既可以看懂大趋势,也能搞清楚小波折。
很多人问我,今年年中之后,为何这般凶狠地调控,不留余地。
其实,“房住不炒,长效机制”是表面大主题,而深处,是预防房地产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两年疫情,彻底打乱了全球经济周期,全球放水成为一个定式,无论哪个国家,都解决不了“楼市资产避险”的死命题,房价上涨压力太大了。
地产咨询公司莱坊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的12个月内,55个国家的平均房价年增长率升至9.2%,三分之一的国家出现了两位数的价格增长。
在这里面,我国房价的增长率还是偏低的。
换句话说,如果今年不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收紧房贷定向冻结楼市,会出现比2015年那波大潮更为凶猛的涨势。
但政策的调控,也不是一竿子捅到底,在合适的时机也还是要做调整。万一一竿子捅S人了呢?
06
干货
所以我判断全国楼市的政策底已经到了。
这时,有人会问了那刚需此时要入场抄底吗?
这个需要根据不同城市来判断,有很多城市现在还不是买入的时机。
比如东莞,二手房指导价才开始出台,未来一年市场很难反弹。
当然,并不是说市场惨淡就不能买,相反真正的优质资产只有在淡市才凸显放光芒。
深圳的市场应该够惨烈了,但是部分新房依旧需要靠抢才能买。
大家可以观察自己所在的城市,如果已经处于下行周期中,但依旧有新房抢手,那这些新房就是能够穿越周期,抵抗牛熊的。
换句话说,这些房子大概率是占据较好的区位、交通、学校等配套条件的。
熊市买房,牛市卖房。这个道理大家得懂!
考虑到大家购房时会有疑问,故推出免费的咨询服务,仅局限于房产投资的话题。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免费咨询:
文/今来
作者:独立经济学者、房产投资人,专注财经、房产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