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需求,怎样梳理才清晰?

发布于 2021-10-17 07:22

巨量千川交流群:491465691

信息流QQ交流群:641068170

为了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我总结了以下可以回答的三类问题。数据分析师们可以对症下药,在业务部门思路不清晰的时候,帮他们理清思路,找到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回答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

01

数据分析可以回答:是什么


是什么:用数据指标描述某一时间段内的某个问题。这里有三个关键词:数据指标、时间、问题。


第一个关键词是数据指标。我们常提的,比如PV/UV,用户数,活跃率,转化率,留存率都是指标。讨论问题如果不能具体到一个指标,就无法用数据量化分析。因此业务部门需要清晰地知道:到底有哪些指标可以用。


这里强烈建议数据分析师们把自己公司常用指标整理一份《业务常用数据字典》,方便业务方统一口径,也方便业务方新人学习。尽量不要一个项目就新造一堆指标出来。公司内部统一口径,才是可持续深入分析的基础。

第二个关键词是时间。业务方往往对时间不敏感,喜欢张口就来:“我们的用户量是多少?活跃率是多少?”这时候数据分析师必须提示业务方,想清楚自己想看的数据的时间范围。活跃率是看周活跃率还是月活跃率还是年活跃。


如果业务方自己想不清楚,就交代一下业务背景,让数据分析师帮看看用哪个指标合适。不沟通清楚时间段,同一个指标反复取数,是导致数据分析师加班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关键词是问题。数据指标有可能能直接说明问题。比如性别指标,直接统计某个时间点上的性别指标,就能看出来用户男女比例。有些情况下,需要多指标综合判断。


比如要判断一个推广渠道的质量。这里“质量”两个字就可能是综合指标。单纯地看渠道带来的收入可能不解决问题,至少还要看客户档次,看渠道成本,看ROI等等指标。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多指标对比做出判断。比如业务方问:什么渠道质量高。这里“高”就是一个相对值,需要有一个明确高低的参照物。

遇到综合指标&对比判断指标,业务方需要先给判断逻辑。毕竟业务方才是对业绩直接负责的部门。到底什么指标对业务发展更重要,到底什么程度才算好/坏,业务方才是最终裁判。对业务开展有利是最终判断准则。如果业务方暂时没有清晰判断,数据分析师可以协助先计算数据分布,提高业务方判断效率。


02

数据分析可以回答:为什么 


为什么:用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数据分析仅仅是寻找原因的一种手段。因为目前的数据仅能记录一小部分用户行为状态。很多重要的原因无法被记录。因此,数据分析更适合定位问题。剖析问题找到原因,可能需要用户访谈,渠道走访,亲自体验,产品测试等多管其下。

数据分析师70%时间要花在基础的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报表制作上。相比之下,每天都在一线奋战的业务方,反而有可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更直观的感受。


因此,想精准的分析原因,最好的方式是业务方先提供业务假设:基于经验,可能是在XX方面有问题。数据分析师通过数据进行验证,质量就非常之高了。


03

数据分析可以回答:会怎样 


会怎样:用数据预测未来可能的情况。这里必须强调:不要高估所谓大数据、人工智能、科学算法的能力。数据分析师们预测未来的基本逻辑,是:过去的情况会重现,过去发生的逻辑未来也一样。完全凭空飞出来的黑天鹅是无法预测的。


本质上看,未来业绩是多少,是靠业务方做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如果业务方不努力干活,单靠算法、公式、模型、又能怎样?

因此,高质量的预测,是建立在业务方准确地提供未来计划之上。未来业务方将开展的计划越精细,数据分析师们,就能越准确地衡量得失,判断内外部因素影响。如果没有计划,数据分析师们,也只能假设现在的某些趋势保持不变,简单拍拍脑袋。

为了提高效率,要把智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为什么,会怎样的分析上,而不是反反复复的当人肉报表机提数据,那样分析的结论不深入,既浪费人力,又耽误业务部门决策。

厚昌学院
厚昌学院,10w+互联网营销从业者聚集地。14年营销经验老司机,聚焦SEM、信息流、整合营销、企业短视频运营等干货分享。每天一篇实战干货,让营销变得更简单!
1016篇原创内容

好课推荐


往期推荐


巨量千川起量难?看完这篇文章让你创意爆量! 2021-09-22
【史上最全】从0到1账户优化全攻略! 2021-09-16

- END -

别走,来个赞看评转四连!
分享收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