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型锂电池企业登陆科创板!
发布于 2021-10-17 08:28
10月15日,国内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的电池龙头——珠海冠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此次IPO,珠海冠宇的发行价为14.43元,开盘价为39.50元,开盘大涨超140%,开盘市值超400亿元,盘中最高升至40.65元,最低下探至33.51元,收盘于33.65元,涨幅133.19%。当前总市值为377.5亿元。
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所持股份市值超过10亿美元,至此国内又添一位锂电池亿万富豪!
全球利润成长最迅猛的大型锂电池企业
官方资料显示,珠海冠宇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为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可分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类锂离子电池。2018-2020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为公司主要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99.5%。其中,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超过95%,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
目前,珠海冠宇在珠海、重庆及印度拥有多个生产基地,2020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2.7亿只。公司已成功进入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统计报告,2020年,珠海冠宇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为23.67%,全球排名第二;公司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为7%,全球排名第五;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达2.7亿只,系全球排名前三的消费锂电池企业。
2018-2020年,公司积极开拓下游市场,与惠普、联想、戴尔、华硕、宏碁、微软、亚马逊等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厂商,华为、OPPO、小米、摩托罗拉、中兴等智能手机厂商,以及大疆、BOSE、Facebook等无人机、智能穿戴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已进入苹果、三星、VIVO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珠海冠宇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53.3亿元、69.6亿元,净利润2.2亿元、4.3亿元、8.2亿元。其中,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速达到了92.5%!这一增速超过了境内外几乎所有大型锂电池企业。
而且,实现这一增速的珠海冠宇并不是一家初创期小公司,而是一家在锂电池行业尤其是消费级锂电池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国信证券日前研报分析称,随着传统消费锂电行业增速逐步放缓,5G、新兴消费电子、带电量增加推动市场增长。高容量、便携化需求提高,软包电池渗透率有望提升。国信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消费软包锂电出货量约为157GWh,CAGR达14%。LG、三星等日韩锂电企业重心转移至动力电池领域,伴随华为、小米等国产消费电子崛起,珠海冠宇等国产锂电领先企业有望持续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珠海冠宇坦言,公司现有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下游客户的订单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行业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持续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才能迎合未来锂电池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珠海冠宇通过此次IPO募集资金22.4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21.04亿元,计划用于珠海聚合物锂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珠海聚合物锂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形成年产1.55亿只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有利于缓解产能瓶颈,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在消费类锂电池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将形成年产1.12亿个手机类和穿戴类锂电池封装的生产服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封装自供比例,扩大主营业务的客户群;“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有利于继续夯实公司研发技术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行业地位,推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加速商业化应用进程。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国海证券预计,伴随重庆和珠海基地扩产,2025年珠海冠宇锂电池产能有望提高到5.6亿只。
目前珠海冠宇的主营业务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过,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珠海冠宇正积极开拓动力及储能锂电池市场,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珠海冠宇表示,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增强在汽车启停系统、PHEV动力电池和BEV动力电池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力度,致力于开展关于上述产品的高安全性、高功率性能、高环境适应性、高精度控制技术和低成本研发等。
在动力类电池领域,公司已进入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主要产品为汽车启停系统电池及电动摩托车电池,整体产能产量规模较小,仍处于起步阶段。
“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产品形态和技术路线都持续演进中,现在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留给我们去探索和开发!”
此外,珠海冠宇还将切入储能市场领域,“通过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公司将积极开展储能用长寿命电池、高能量密度电池、低温充放电池、快充快放电池和低成本电池等研究。”珠海冠宇透露,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为公司未来积极开拓动力及储能业务提供坚实的技术储备,促进公司完善现有业务布局。
日前,东方财富证券在其研报中称珠海冠宇为“消费锂电龙头,动力潜力新星”,公司研发实力强劲,兼顾量产电池及下一代技术储备。客户方面稳定五大笔电客户的同时,手机突破新客户,IPO募资扩产夯实增长基础,此外积极开拓动力等增量市场。
另据珠海冠宇预计,公司1-9月营业收入将达76.26亿元-78.26亿元,同比增长62.41%-66.67%;预计净利润将达8.12亿元-8.51亿元,同比增长41.14%-47.77%。
从经理人到大股东的华丽转身
大潮与责任
招股书显示,徐延铭生于1966年,硕士学历,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1989年9月起,先后任职于哈尔滨无线电九厂、哈尔滨圣日电池实业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源有限公司、杭州金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哈尔滨佳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2007年5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本次发行前,徐延铭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本次发行完成后,徐延铭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07年,我重回哈光宇,哈光宇宋总给了我足够的自主权,设立了珠海冠宇,重点开发我看好的聚合物电池,”徐延铭说,“我始终认为随着社会的无人化、个人化、无线化、便捷化以及对资源的需求,充电电池的行业前景会越来越好,值得投入一生的精力去做好。”
2017年,以徐延铭为首的管理层成为珠海冠宇的大股东,实现了由经理人到大股东的身份转变,完成了MBO。
“其实我并不热衷于创业,大部分时间更享受做职业经理人的经历,但是当历史的潮流把你推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我就要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这是我创业的理由。”徐延铭说。
自设立以来,珠海冠宇逐步建立了一支高度稳定、战斗力超强的管理团队。
董事长徐延铭从事锂离子电池行业超过 25 年,对锂离子电池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广阔的视野,对市场发展趋势和产品技术方向的把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副总经理付小虎2011年加入公司,从事锂电池行业超过20年;研发中心总工程师李俊义2007年加入公司,从事锂电池研发工作近 20 年;副总经理林文德2008家加入公司,从事锂电池行业近 20 年;技术总监李涛2014年加入公司,从事锂电池行业超过10年;副总经理牛育红2016年加入公司,从事锂电池行业超过20年。
而且,公司团队在保持高度稳定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开放性。副总经理谢斌2018年从ATL离职加入公司,迅速融入公司团队。谢斌从事锂电池行业超过25年。
“徐延铭是我见过最勤奋、最厚道的企业家之一,且非常具有分享精神,”国科投资董事长孙华说,“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徐总曾就职于多家公司,但无论徐总走到哪里,那批老将始终跟随着他。徐总带领的这批经验丰富、稳定高效的团队让珠海冠宇在质量、技术上先人一步,实现了业绩的迅猛增长和行业地位的持续提升。”
忙而不乱、朝气蓬勃,这是珠海冠宇当初留给国科投资的第一印象。国科投资希望珠海冠宇能始终保持这一状态,在锂电池领域创造更大的奇迹。
(图为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
加码创新向动力电池布局
对于技术出身的徐延铭来说,此次募集的资金除了用于扩大产能,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完成研发中心升级建设。
“就研发而言,短期目标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为公司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长期战略则是进行锂电池关键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保障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徐延铭介绍说。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珠海冠宇研发投入分别为1.70亿元、3.19亿元、4.06亿元,3年累计投入8.95亿元。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576人,已获取专利329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280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珠海冠宇已掌握覆盖电芯、模组及PACK等环节的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成为业内少数几个可充分满足全球知名客户对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性能及品质要求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在坚持发展现有主营业务的同时,珠海冠宇还计划扩大其动力电池业务规模,将业务延伸至纯电动汽车电池及储能电池上,当前该公司已进入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未来,珠海冠宇将根据新进入的动力类客户及潜在的动力类锂离子电池订单情况,循序渐进地扩大产能,逐步拓展动力类锂离子电池产品种类,提升在动力类锂离子电池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在五年之内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综合自:我的电池网、融资中国、南方PLUS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