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念佛
发布于 2021-10-17 09:20
居士生活在纷纷扰扰、是是非非的红尘中,心经常很乱。再加上能用来静坐的时间不是很多,因此,怎样让宝贵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往往成了修行的关键。这就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怎样让心从社会事务上尽可能快的摆脱出来?
第二,找到让心稳定下来的合适的方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找一个比较能生起悲心的事情作为所缘,比如有的人失去了亲人,再比如念死法门等等。人在悲伤的时候是不会对外界事物感兴趣的,
因此,只要在座上观想这些事情,很快就会静下来。但年轻人不要想那些失恋的悲伤,因为这些悲伤往往“伤大于悲”。如来藏是悲而不伤的,以悲为根本。
因此,选择的所缘一定要深具大悲,这样才能与如来藏相应。上座后先观想这些大悲的事情,心会很快静下来,但注意要适可而止,不要让心深深地伤起来,因为伤心容易使人灰心灭智,消耗气血。
这时候要发起救人济世的深心,要发誓实证佛果,拯救自己的亲人,以及世上一切苦难众生,从而使自己产生大勇猛,大精进。这样就能悲而不伤,与大悲心相应,很快就能静下来。
对于第二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我们的这个心。我们的心长久以来习惯了散乱,往往不会专心致志,反而是一心多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势利导,然而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喜欢采用压念头的办法,结果是费了很大的劲儿,效果不理想。怎样因势利导呢?
你可以一面念佛,一面观想那些能让你升起大悲心的事情。等心渐渐静下来后,你会很自然的不愿意继续观想那些具体的事情,这时候就安住于观心念佛。
等你继续深入,有了一定的功夫后,你会发现连这一句佛号都是多余的,你只想安住于那种深深的大慈悲中,这时候要毫不犹豫地舍掉持名。要知道弥陀就是慈悲的意思,
既然心已安住于慈悲中,就不要再头上安头,多此一举。你会安住其中,即使念头来干扰你,你也很自然地不愿意理采,并不是刻意去观心,
去放下念头。到了这时候,你就可以水到渠成,一路凯歌直入如来藏。修行就是这样,因势利导,大道自然,水到渠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静坐念佛时,一定要一动不动,刚开始你或者还要口中念,慢慢地要改成心里念。
有的人会说,刚开始时又念佛又观想具体的事情,是不是散乱呀?要知道,佛陀是一面常住大悲心,一面可以做事的,并不是诸佛像傻子一样,
只会静静地坐在那里。你口中念佛是在念慈悲,观想那些慈悲的事情也是住于慈悲,也就是说,虽然相上不是一个,但心却是一心,这是关键。
《坛经》上讲的“定慧等持”,指的就是佛心,指的就是大慈悲。我们的真心是很活跃的,是充满智慧的,不像禅定,死死的,“鬼窟里用事”,没有大智慧,
还需要通过观来生慧。因此,大可不必惊慌,不必怀疑,不必在相上计较,只管自自然然的修行,一切都是很自在的。学佛的确是很简单、很自然的,不要人为的搞复杂了。
实证交流 报名学习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