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间,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表示,雾化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用于加强、序贯免疫效果显著,适用于风险人群的大规模加强免疫。
以往大家都是采用肌肉注射新冠疫苗,吸入式疫苗难道鼻子吸一吸就能接种吗?这对于一些晕针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除此之外,这种疫苗还有哪些大家意想不到的免疫效果呢?
什么是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
国内使用的新冠疫苗主要有三种,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的一种。
所谓的雾化吸入式疫苗就是,接种者不需要“打针”,采用雾化吸入免疫专用设备进行接种,让雾化的疫苗微小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激发人体的黏膜免疫。
这种免疫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一剂雾化吸入用疫苗仅需肌肉注射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水平与肌肉注射相当。
相比以往常规的肌肉注射新冠疫苗来讲,吸入式疫苗无需注射,只需“吸一吸”即可完成接种,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并且吸入式疫苗无需冷链运输与储存,可及性更广。
从临床试验来看,吸入疫苗3天之后呼吸道黏膜就能快速生成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说,吸入式疫苗3天后就开始见效,这对于需要快速形成免疫保护的地区来说优势明显,具有显著应急性。
适用人群有哪些?
目前,更多的吸入式疫苗临床数据还有待披露,具体适用人群范围还需等待官方公布。
不过有研究发现,吸入式流感疫苗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效果不错,但在成年人身上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呈现效果下降的情况。
因此吸入式流感疫苗的使用年龄都限于2-49岁,而对50以上的中老年人防护效果不佳。
加强免疫效果如何?
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前主管医师陶黎纳认为:“吸入式疫苗可以让人体产生黏膜免疫,更有可能减少无症状感染,未来与其他技术路线疫苗或许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吸入式疫苗还可能避免局部反应的出现,且能大大缓解疫苗产能不足的情况。”
通过注射疫苗,可以激发人体产生全面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通过吸入式接种,则可以激活人体的黏膜免疫,这两者可以有效形成互补。
黏膜免疫可以拒病毒于身体之外
黏膜免疫顾名思义就是人体黏膜组织下的淋巴组织,在接收到病原体、抗原等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
黏膜免疫可以拒病毒于身体之外,在病毒到达黏膜表面时就开始发挥作用,避免新冠病毒侵染。也就是说,吸入式疫苗诱导的免疫球蛋白,分布在鼻腔、咽喉、肺部等位置的黏膜,能更好地抵御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病毒的感染。
图 黏膜免疫的作用机制
目前,为了对抗新冠病毒,提高疫苗的免疫性,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新冠疫苗加强工作。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的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肌肉注射重组新冠疫苗后第 28 天进行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诱导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由此可见,吸入式新冠疫苗用于加强免疫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序贯免疫取长补短实现加强免疫
曾有一项雾化吸入异源序贯临床研究,这项研究招募的受试人群须完成2针次的灭活疫苗基础免疫,A组是序贯低剂量雾化吸入疫苗,B组是序贯高剂量雾化吸入疫苗,C组是常规加强一针灭活疫苗,三组的样本量都是140人。
研究中提到的“序贯免疫”可以理解为不同技术路径疫苗的间隔接种,很多人会简单理解成为“新冠疫苗混打模式”,其实不然,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
混打是由不同厂家生产的针对同一技术路径的疫苗在固定的免疫程序上进行相互替代使用。然而,序贯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序贯和加强免疫序贯,以达到单一品种疫苗不能成功实现的高保护效力和持久的免疫力。
此项雾化吸入异源序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在安全性上,不论是序贯0.1ml或者0.2ml雾化吸入组,总体不良反应率均低于第三剂灭活疫苗接种组; 体液免疫上,无论是0.1ml或者0.2ml雾化吸入剂量,在序贯接种后均可诱导极高水平的抗体,相较于加强接种第三剂灭活疫苗更有优势; 在细胞免疫上,无论是0.1ml或0.2ml雾化吸入剂量,在序贯接种后均可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相较加强接种第三剂灭活疫苗更有优势。
由此可见,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在序贯方面可能同样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可以获得黏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三重保护”。
雾化吸入疫苗可以在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关口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能够抵御新冠病毒对身体的入侵。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可能在加强免疫、序贯免疫方面有明显作用,期待吸入式疫苗未来的发展,助力加强免疫工作,共同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
* 本文所涉及医学知识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治疗结果为准。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