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很丧,是抑郁了吗?

发布于 2021-10-17 11:20

安东尼 | 主播

什么是“丧”?

 

我们说,想当咸鱼的想法和行为是丧,有目标没动力是丧,每天上班只想回家躺尸是丧,爱说一些听起来就很消极的话是丧。

 

“丧文化”是指年轻人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事业、情感等不顺,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颓废、悲观的情绪指向。

 

很多人日常都表现得很“丧”,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努力不奋斗。其实这只是他们用来调剂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压力和苦闷而已。

 

“丧文化”的盛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泄途径和平台,让大家不用再和以前一样把所有的情绪和不满都留在自己的肚子里。有了一个合理的宣泄环境,让你可以不用时刻都保持紧绷。

 

但是,“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心理学上我们有两个这样的词语:习得性无助、防御性悲观。

 
“习得性无助” 是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了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作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会被电击。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会开始呻吟和颤抖,就算门已经被打开,笼子没有通电,狗也不会逃跑。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996”的工作制度,加不完的班,居高不下的房价,学业上的压力,考不过的证书,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内卷,这些扑面而来的压力总是让人措不及防,痛苦疲倦。年轻人们只能靠偶尔的丧一丧,来宣泄不满,偶尔逃避一会儿。
 
“丧”看似是希望渺茫,但是也许“防御性悲观”可以让我们窥视到现代人“丧”的积极意义。
 
“防御性悲观”是指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
 

防御性悲观者会预测消极后果,从而降低对事情结果的期望,也会提前准备对策。这不仅仅可以降低内心的焦虑,也因为对糟糕的结果未雨绸缪,从而可能让事情的走向变得更有利,甚至取得成功。

 

丧,正是因为大家都明白现实的残酷,才更加明确自己与梦想的距离,懂得努力的重要性。一边说想当咸鱼,但是也一边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努力赚钱。

 

李诞所说的“人间不值得”,原话是“看开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他也多次在节目和公众场合强调,其实是想安慰粉丝朋友们,对一些事情看开一点,没有必要把事情看得那么绝望。

 

但愿我们都能认清生活的真相,仍然有勇气热爱它。因为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我们期待和恋人能亲密无间,殊不知适当的距离感会让彼此更相爱;我们希望能与理想的ta在寒冷的天气里相拥取暖,融为一体,却没想到过分的依赖,很可能是裂痕的开端。

你,真的懂爱情吗?

壹心理app出品的学习年卡产品「鲸选」,2w分钟音频,2k+文稿,200+主题计划......覆盖自我、认知、情绪、关系、职场、未知等六大领域,当看清问题本身,才可能找到关系长久的秘诀。



有爱无性的关系,还是爱情吗?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别逗了
真正爱你的人,在饭桌上是什么表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