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丨【“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讲座第1讲】竺乾威:新管理:理论与运用
发布于 2021-10-17 14:01
为提升我系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开阔公共管理研究思路和视野,了解学科前沿问题与趋势发展特征,切实增强研究生对公共管理学科理论、方法和工具的认识及应用技能,我系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系列讲座。
“
10月15日晚,由我院发展管理系主办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系列讲座打破时空的距离,在“云端”开讲。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受邀进行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与运用”主题讲座。讲座由我系唐丽霞教授主持,两百余名本校师生及四百余名校外师生参加并聆听了讲座。
竺乾威教授围绕新公共管理的背景、内容与特征、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以及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他首先肯定了作为新公共管理重要背景的“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竺乾威教授提到,官僚制和政治行政二分法是理解传统公共行政必须深入理解的,目前有很多观点对官僚制和二分法都提出了批评,并从韦伯的权威理论出发,阐述了官僚制分工、等级制、法制和非人格化的缺陷,认为政治行政二分法对“文官”和“政务官”的划分合理性有待考证,并展开叙述了传统公共行政在运作中的特点、面临的来自政府本身、私人部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挑战及其不良运作带来的后果,他总结道,在后工业时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并不是经济上最优的选择。
在精炼地讲解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上,竺乾威教授从英国的现实背景、新自由主义的公共选择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论背景以及西方公民社会发育过程的历史背景三个角度阐述了新公共管理形成的背景,并在引用经合组织和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的基础上对奉行新公共管理政府的十大特点进行了生动描述。
竺乾威教授随后又介绍了目前学术领域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主要包括私人企业式的管理并不完全适用于具体行政目标难以明确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原理不适用于公共部门、新公共管理是泰罗主义的复活等观点。同时,竺教授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代表进行了讲述,包括整体性治理、新公共治理、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在内的“后公共管理”的理论。
讲座最后,竺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新公共管理的演变过程的评价,他认为公共管理历经三十余年沧桑而持久存在,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新公共管理贴近实际,主导的改革产生了实际绩效;二是新公共管理与西方政府的价值观相符;三是政府资源的有限性与民众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新公共管理生生不息。
讲座结束后,我院李小云教授和唐丽霞教授分别表示在竺教授细致的讲解下收获颇丰,对于大家在理解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在问答环节,参会师生踊跃提问,竺乾威教授就大数据时代技术治理下迅速决策与计划经济时代管理决策的区别、协同治理和整体性治理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
”
撰稿:赵健君
编辑:贺 颖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