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香港回內地,最新隔離政策!

发布于 2021-10-17 16:45

地港生

聯系一心

好煩啊,最近想返廣州,但宜家返內地隔離好多野搞,又要做核酸又要整預約,政策又不停改變,真係唔知點算好!

確實係噶,疫情反覆變化,令人捉摸不透。不過唔洗驚,我地整理左一份香港回內地的隔離攻略,希望可以幫到你!

真係架?快d比我睇下,呢次真係唔該嗮你地啊!

唔洗客氣~祝你一路順風!

 準 備 離 港 

在過關前需要準備「一紙兩碼」。一紙是指香港的社區檢測中心發出的核酸檢測紙質報告。至於兩碼,一碼是健康驛站系統提供的綠色二維碼(綠碼),另一碼是「海關旅客指尖服務」提供黑色二維碼(黑碼)

1. 健康驛站(綠碼)

登入健康驛站,預約過關日子,並且填寫資料。完成預約後,需要截圖保存系統生成的綠色二維碼(綠碼)

健康驛站房間丨網上預約系統

左右滑動查看操作示例

⚠️由於每天只有2000個過關名額,因此最好提前幾天預約過關日子。

2. 預約核酸檢測

◆所需證件:香港身份證、回鄉證

◆檢測費用:HK$240

◆記得向職員說明檢測報告是作出境用途

◆檢測報告可以親自去檢測中心拿,也可以自行打印,但切記要彩色打印

社區檢測中心 - 預約系統

https://booking.communitytest.gov.hk/form/index_sc.jsp 

左右滑動查看操作示例

⚠️關口只接受24小時內的檢測結果,因此可以預約出發前一天進行核酸檢測,起行當日早上就能拿到檢測報告。

3. 海關旅客指尖服務(黑碼)

登入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填寫健康申報表。完成申報後,需要截圖保存系統提供黑色二維碼黑碼

海關旅客指尖服務丨網上申報系統

左右滑動查看操作示例

⚠️可以在離開香港的當天0點開始,或去深圳灣口岸的路上才填寫。

 入 境 內 地 

2021年8月18日深圳市放寬檢疫措施,香港入境深圳的隔離措施為「14+7」或「7+7+7」。

目前在深圳隔離的香港入境人士,如果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則可以申請「7+7+7」隔離。若果在深圳沒有居所的,就必須要在酒店完成21天隔離。

符合居家隔離條件

◆深圳居所無人同住

◆深圳居所中家人願意一同隔離,一起隔離的家人不用另外做核酸

◆深圳居所中家人願意另尋住所,將該居住地騰空

過關

用安心出行APP掃描二維碼

填寫[移交記錄單]+[軌跡卡]兩張表格

在整個過關流程中,工作人員會查看核酸檢測報告、健康驛站(綠碼)、海關旅客指尖服務(黑碼)、兩張表格等,有任何疑問可以咨詢現場的工作人員。

等待分配酒店

在完成過關流程以後,會被工作人員分配至深圳各區的酒店,分配了之後需要在深圳口岸等待酒店的接駁巴士接送。在到達酒店辦理入住之後,正式開始隔離。

酒店入住須知

(1)在入住酒店前,工作人員需要檢查並消毒所有攜帶的行李。

(2)在隔離期間,有部分酒店可以選擇由酒店提供膳食/自行負責用餐安排(叫外賣),詳細安排要因應酒店的規定。

(3)在隔離期間,必須留在酒店房間內,不可以私自走出房門和離開酒店。

(4)如果隔離期間需要特殊藥物,可以讓家人送來,但必須經過醫生查看及詢問後才可以送入房間。

(5)如果有快遞收取,貨件必須由工作人員打開檢查後才能送入房間。如果酒店不同意,物品需放置在酒店前台,侍完成隔離後才能取走。

(6)隔離的第1、4、7、14天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15點都會進行體溫檢測。

 居 家 監 測 

由於廣州疫情關係,現時深圳採取14天集中隔離及7天居家健康監測。但不同省市各有不同的入境隔離要求,如最終目的地為深圳市以外,應先行了解該省市的隔離政策之後再出發!

廣州市内居家監測

在入住酒店後盡快填妥「一碼通」申請居家監測及登記健康碼,例如廣東省採用的「粵康碼」。一碼通切記所填家居地址必須精確,填寫後亦建議致電通知家居地址所屬街道辦,當地街道辦將決定是否接受申請。

被拒絕

在酒店再隔離7日,即前後共21日。

獲批准

在深圳14天酒店解除隔離當日24小時內健康碼會轉為綠色,其間要盡快到家中及向街道辦報備。

24小時一過綠碼便會轉回黃色健康碼,將限制出入部分公共場所。因此在7天監測期間,原則上是不建議外出。

直至7天完成居家監測後,健康碼才重新轉回綠碼,才算結束整個隔離程序。

「一碼通」丨網上申請

左右滑動查看操作示例

隔離政策會隨着疫情而隨時有鬆緊,因此在隔離期間亦需要時常注意相關措施的變化,及時應對最新政策安排。

注意

由於疫情反復變化,政策要求有機會隨時調整。因此本文内容僅供參考,具體最新的政策安排請以即日為準!

文章來源|明報、深圳市衛健委員會

圖片來源|網絡

排版編輯|王城標

封面圖|王城標

▽ 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