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自幼聪慧异常,喜沉思。看到当时印度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种姓制度的不平等,由此生出追求种姓平等之志;他参加春耕庆典,看到农夫烈日下劳作,耕牛被鞭打,土里的虫子被翻出来,鸟儿争相啄食,众生为了生存弱肉强食,由此心生悲悯;看到贫困交加的老人,痛苦的病人,送葬中的死人,还有修行的沙门,面对人生的生老病死种种痛苦,遂决定寻找解脱之法,象沙门一样出家修行。净饭王为了留住太子,为他娶了妃子并生下儿子罗喉罗,又想通过奢华的生活打消太子出家的念头,均未能如愿。太子在十九岁的二月初八午夜告别妻儿,自此成为一个修道者。
太子多次求访明师,寻找解脱之道,数年时间,毫无成就,于是走上了独自精进求道的道路。他在苦行林中,苦修六年仍无法求得解脱之道,他悟到苦行不是根本的办法后,调养好身体,来到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跏趺而坐,立下不成就正觉则不起座的大誓愿,于是静心默照,思维解脱之道,摒除一切杂念,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探索,于十二月初八后夜豁然大悟,彻见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就是缘起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所以不能成佛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佛陀成道后,开始说法度众生。佛陀第一次初转法轮,是为曾离去的五位随从说四圣谛法,他们闻法后,证得阿罗汉果,这是最早的比丘,从此具足了佛法僧三宝,也是最初的僧团。不久,波罗奈国的耶舍和五十个同伴追随佛陀出家。耶舍的父母俱梨迦长者及夫人也皈依佛陀,即最早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在家弟子)。佛陀又度化了拜火教的迦叶三兄弟,此三人带领千人弟子同时皈依,从此佛陀声名远扬。频婆娑罗王建造了竹林精舍献给佛陀,这是佛陀在古印度传法的根据地是佛教史上第一个僧伽蓝。此后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是在此听法,并带徒众二百五十人皈依佛陀。
佛陀成道后第六年,回国看望年迈的父亲和姨母,并度化了阿难等几个堂弟和儿子罗喉罗。净饭王九十三岁病重垂危,佛陀再回国为父亲说法,后扶柩送终,布施财物,以示孝敬。
佛陀八十岁时身体染病,自知即将入灭,于是选择在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罗树下入灭。即使在身体衰弱时还度化了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罗。拘尸那拉国王和弟子们用最高礼仪为佛陀举行荼毗,火不烧而自燃,佛陀的舍利由八国国王请去供奉,至今还留在人间。
佛陀自三十一岁成佛后直到涅槃,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度人无数,佛陀是众生的安慰者与救护者。他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子女一样爱护,所教化对象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信仰,用一生实践了慈悲平等、普度众生的理念。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