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文素材运用与解读(二):竹林七贤豁达狂放的嵇康
发布于 2021-01-28 00:01
不然微信会屏蔽我们的作文素材推送哦!
素材菌对你说:犹记得看到2020年高考全国1卷的作文题目时,素材菌看到管仲、鲍叔、齐桓公这个的历史组合以后,真的是惊出了一身汗——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估计在考场上得崩溃了叭!考试最忌讳的课是慌张和失去信心好嘛?所以前不久开了这个中国古代人文素材运用与解读的专题系列,今天是第二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物档案
人物:嵇康
身份: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竹林七贤之一。
成就: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人物轶事
1. 狂放任性
嵇康豁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名士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钟会陷害嵇康时,给他安上的众多罪名中就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一条。
2. 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晋书·嵇康传》写道:“(嵇)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3. 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4. 仗义执言
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5. 嵇绍不孤
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山涛字)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
在嵇康死后,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绍养大成才。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十八年后,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
◎人物素材
当嵇康成为一个父亲
公元262年,嵇康被押上刑场,一曲空前绝后的《广陵散》后,曲终,人散。一代名士,终归尘土。
嵇康临刑前在狱中,写了一篇《家诫》,给他十岁的儿子嵇绍。洋洋千言,其语谆谆,但其主旨却是教育儿子以后不要像自己一样,不要做一个英雄,不要做一个名士,要听领导的话,要和领导保持一致。甚至连领导送人时,不要走在领导后面,以免被人猜忌是你在其中煽风点火这样的细节都一一列出,言语之中,不见桀骜不驯,不见放荡不羁,只有明哲保身的谨小慎微和看似琐屑的苦口婆心。
这实在颠覆了我们对嵇康一直以来的印象,印象中的嵇康是放荡不羁的名士,是离经叛道的英雄,他怎么可能说出这样谨小慎微的话来,他怎么可以如此怯懦卑微?
但这明明白白是嵇康,不是另外一个嵇康,而是一个作为父亲的嵇康。当一个人做了父亲之后,他不再是一个视生死如草芥的汉子,也不再是一个可以洒脱地说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英雄。他变得庸常而世故,甚至卑微,因为他知道人世艰辛,世道险恶,他可以不在乎世人的诋詈,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不在乎这世间的一切,却不能不在乎一双儿女的未来,这就是父亲。
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他一向敬重的阮籍,而是托付给了山涛,那个他曾经与之绝交的山涛,并且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不是他信不过自己的哥哥,也不是他信不过阮籍的品行,而是作为过来人的他,明白这世间的险恶。自己被害,家族也不一定能够幸免。阮籍和他是一路人,同样不被世俗所容,同样前途未卜。而山涛虽然与自己道不同,志趣也迥异,但他相信山涛对于朋友的忠贞,更明白只有在山涛庇佑下,儿子才能在险恶的人间,做一个平凡的人,安安稳稳地活下去。
事实证明,嵇康的选择是正确的。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嵇绍视如己出,一直抚养到他长大成人。十八年后,嵇绍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走上了和父亲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这也许是嵇康愿意看到的最好的结果。
◎多维解读
常规角度 爱心永恒,怜子亦丈夫。可以不在乎包括生死在内的一切,却不能不在乎儿女的未来,嵇康临刑前的怯懦卑微似乎有违放荡不羁的名士形象,却是爱心的深刻表现。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这是父母的责任,更是爱心的体现。
核心角度 仰慕英雄,尊重庸常之辈。嵇康是离经叛道的英雄,却要儿女做循规蹈矩的顺民,看似矛盾,其实正是多元价值观的体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没有普通的民众则不可能有民族的存在。我们要仰慕英雄人物,又要尊重庸常之辈,抹杀英雄的群氓主义和无视普通群众的精英道路都不是切实可行的。
创新角度 和而不同,坚守君子之道。和朋友决裂了,却又将一双儿女托付给朋友,这是对朋友人格的信任。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朋友之间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甚至政治见解上可以有分歧,但要坦诚相见,友善相处。和谐社会其实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
部分素材内容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古代人文素材运用与解读系列:
中国古代人文素材运用与解读(一):竹林七贤中的乱世痴儿阮籍
中国古代人文素材运用与解读(三):应侯范雎
给我坚持日更的动力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