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转!多地麦苗枯死,不是种子问题!原因找到,抓紧采取措施!

发布于 2021-04-03 10:38

近一段时间,多地反映麦苗死亡问题较多。涉农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帮助群众解疑答惑。

麦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01   

部分地块秸秆还田质量差,没有充分粉碎,加上抛洒不均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若麦苗的根扎在秸秆上,就不利于小麦的生长,造成根弱、苗细,麦苗死亡。    

02   

部分地块土壤松塇,播后没有镇压或镇压不实,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麦苗出土后,根系跑风漏气,造成苗弱或麦苗死亡。  

03    

 部分地块播种过深(播前不镇压,容易造成播种过深),播深达到6-10cm,麦苗在出苗过程中,消耗过多养分,致使麦苗出土后苗弱,抗冻、抗病、抗虫能力弱,致使麦苗死亡。   

04  

遭遇气温骤降,此时的麦苗生长旺盛,叶嫩多汁,抗冻能力差,造成冻害,目前表现为部分叶片干枯、死亡。深播弱苗、土壤松塇、镇压不实的地块死亡较重。  

05 

部分地块出现旱情,土壤墒情较差,影响麦苗生长,造成苗黄、苗弱,甚至死亡。  

06 

上茬玉米生长期间,部分地块除草剂喷施过晚或重喷或喷施药量过大、浓度过高,造成除草剂残留,产生药害,致使根系发黑、腐烂,心叶弯曲,发生死亡。

07  

红蜘蛛危害致使麦苗叶片发白、失绿,麦苗生长受到影响。

应对措施

  

 1

对于发生旱情和秸秆还田质量差或土壤松塇镇压不实的地块,要抓紧浇水,将土壤充分沉实,恢复小麦生长,避免冬季遭受更严重的冻害,苗弱的地块浇水前可使用尿素每亩10公斤,以促进麦苗生长、分蘖。

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要镇压,将土壤压实,使麦苗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增强小麦抗冻能力,要注意镇压效果。

   

 2  

对于发生除草剂药害的要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恢复麦苗生长;对于红蜘蛛可以喷施阿维菌素或联苯噻虫胺等杀螨药剂

小麦苗期叶片发黄常见诱因

小麦苗期是指从小麦出苗到起身拔节期这一段时间,期间经历小麦出苗期、冬前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几个生育阶段。

生产上常出现由于耕作栽培、施肥、田间管理措施运用不当,造成田间幼苗发黄的情况,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应注意避免。

1.整地质量不好

表现为田间幼苗长势不均,弱苗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生长细弱,往往伴随有叶缘干枯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前茬秸秆还田时留茬长、粉碎度不良,影响整地质量。

应对措施:整地前对前茬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粉碎长度不超过5厘米,秸秆多的地方要及时散开,深翻后掩埋,然后旋耕整地、耙实土壤,结合整地施入适量氮肥,避免秸秆腐熟过程中与麦苗争氮。

2.缺乏适度镇压

前茬秸秆还田以后耕作层土壤过于蓬松,保墒防冻能力差,而且影响小麦幼苗扎根,易形成“吊脚苗”“悬空苗”,降低麦苗抗旱、抗寒能力,加剧黄弱苗发生。

注意在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根据田间土壤状况等因素确定镇压时间和强度。

3.田间积水

小麦播种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田间长时间积水,导致麦苗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在田间表现为低洼处苗少、黄叶多,通常呈点片状分布。

注意清沟理墒,保证涝能排、渍能降。土壤湿度适宜时顺麦行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结合中耕松土施入一定量的氮肥,促进缓苗。

4.地下害虫危害

玉米、大豆等旱茬小麦田地下害虫常发生较重,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3种,在入冬前或开春气温回升后发生,秋季危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危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

入冬后天气转冷,地下害虫危害减轻。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可采用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方法,出苗后可药剂灌根或撒施毒土等,适用药有辛硫磷等。

5.苗期病害

导致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病害较多,最常见的是全蚀病、纹枯病等。

6.全蚀病

为典型的根部病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和根基部变黑褐色,存活病苗上部叶色变浅,基部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病株易自根基部处拔断。

7.纹枯病

在小麦幼苗期主要危害地下茎,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造成小麦叶片发黄,随后逐渐向上发展。

防控小麦苗期病害,关键是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常用药有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或全部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