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

发布于 2021-04-05 07:38

中小学资料吧
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料,学生学习资料,为教育传播正能量。
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分享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

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
地形特征要点
特征描述
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及分布
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为主。它主要分布在××地区。
海拔<200米的为平原;200~500米的为丘陵;>500米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一般>1000米的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地势特征
地势××高××低,或地势由×××向×××倾斜。
从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
直接从图中海岸线分布上判断。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
1.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温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2.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
(1)气温的影响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南北方向两个地点的气温差异时,一般考虑纬度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东西方向的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海陆分布因素;在分析较近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地形因素;在分析大陆两岸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降水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如果较近两点存在明显的降水差异,一般会考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分析大陆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寒暖流的影响。

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答题建模】
思维方向
特征描述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的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不丰富)
水系特征
流向与长度
多大江大河(或河流短小)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流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羽状水系

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答题建模】
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答题模板
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河谷、沟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砂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地平,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渍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答题建模】
涉及事物与问题
答题要素与思路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
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
明确主导要素的变化
由这一个要素的变化分析其他要素的变化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
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
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只要把握材料和题干中的关键字词,便可准确快速联系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2.背景材料多变,设问角度不同,但考查的知识一直比较平稳,如对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影响的考查。
【答题建模】
人口迁移主要
原因答题要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1.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
2.政治因素:政治迫害,战争,支边。
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
4.生态环境因素:灾变。
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
(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
(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
(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七、城市化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答题建模】
城市化问题可分为城市化过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城市化问题类题目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常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分析角度
相关要点
有利影响
人口转化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科技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观念
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不利影响
资源问题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问题
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质恶化
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多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八、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在评价农业区位自然条件时,注意日照、光照和热量的差异,温度和日温差的差异,土壤和土地的差异,平坦和开阔的差异,土壤深厚和质地的差异,水源和水分的差异,并防止套话不具体。
【答题建模】
涉及问题
相关用语和思路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类问题
农业区位条件一般分为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答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设问角度,选择是分析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或者是两者兼容。有的题目要求分析农业主导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中,对农业发展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农业生产限制条件是指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
在评价某地农业区位条件时,要综合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要素。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的基础上,再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开放性区位条件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表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选择支持观点,从有利区位因素论述;选择反对观点,从不利区位因素论述。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的答题要素
有利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
不利条件
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等

九、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两类:一是直接评价某地或某工业区、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的工业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工业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二是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评价××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
【答题建模】
思考方向
相关用语
自然原因
原料
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
能源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用建厂
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经济因素
市场
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和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捷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技术
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劳动力素质高
农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科技发达
社会因素
政策
优惠的政策(政府政策支持)
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
盛行风下风向、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
水污染
远离河流上游和水源地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十、交通区位条件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答题建模】
思考方向
相关用语


交通线区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质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气候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经济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里程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
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交通点区位(以港口为例)
陆域条件
地形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水域条件
航道
港口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峡湾,背风、避浪
冰期
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

十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答题建模】
问题
措施和答题思路
减少温室气体类题目
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太阳能、风电、核电等;加快立法,加大监管,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国家可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经济补贴,政策支持;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提倡低碳生活,提高人民的认识和获取支持
工业清洁生产类题目
紧扣“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八字方针采取措施
生态农业类题目
稻田养鱼、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题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工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等。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水资源合理利用类题目
开源:跨流域调水;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
节流:节约用水;实行梯级水价;提高使用效率;农业实行喷灌、滴灌技术。

十二、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分析时,考生经常出现思路不清、住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
要素分析
涉及内容
自然要素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推断所处的纬度位置和风带)、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岸还是西岸)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地形类型构成、比例及分布、地势起伏状况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
矿产
种类、数量及组合状况
人文要素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
城市
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及城市化状况
农业
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条件评价
工业
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调整方向
交通
交通和通讯的通达度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十三、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答题建模】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时,则必须有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①农业生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修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性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等,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十四、流域开发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一般有三类:一是分析某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二是直接回答流域综合整理的措施;三是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解题时都要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要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答题建模】
1.河流开发与治理的答题模板
(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
答题思路
一般答题用语
水能
水量
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经流量大
落差
河流落差大
地形、地质
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2)河流的航运条件
答题思路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冰期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社会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
答题思路
一般答题用语
治理原则
治理措施
上游
调洪
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分洪、蓄洪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泄洪、束水
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水利工程评价类答题模板
水利工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可行性评价和影响评价两大方面。可行性评价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展开。
(1)可行性评价
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和工程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
(水能丰富程度)
落差大,水能丰富
流量大,水能丰富
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
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②社会经济条件:a.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十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答题建模】
农业可持续发展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十六、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答题模板
【答题建模】
水资源调配工程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答题模板
1.对输入区的影响
答题角度
常用答题用于
社会
促进了社会的安定,改善了投资环境
经济
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
生态
改善了生态环境
2.对输出区的不利影响
答题角度
常用答题用于
水量
水量减少
航运
航运能力下降
生态
生物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能源调配工程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答题模板
1.对调入区的影响
答题角度
常用答题用于
能源结构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经济
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生态环境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对调出区的影响
答题角度
常用答题用于
能源
促进能源发展
经济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生态环境
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十七、区域特征描述类题目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
应用示例
1.审设问:
 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把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
(1)看到“简述”“地理位置”应想到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地理位置特征。
2.审图文:
 (1)从文字信息中获取有关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关键语言。
 (2)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①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②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
 ③获取区域相关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
(1)从轮廓看,判断地理位置;从半球看,判断位于××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位于低(中、高)纬度;从海陆位置来看,属于沿海还是内陆;从邻国来看,与××国家相邻。
(2)从城市分布来看,城市分布在××地区(主要有沿河沿海沿交通线分布),城市较密集(稀疏)。
3.巧作答: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1)地理位置要从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政治、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分析
(2)从分析均匀/不均匀,呈的形状(带状、点状等),沿××分布等方面分析

十八、热点区域分析类题目答题模板
 【答题建模】
主要的热点区域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东南亚(南海问题+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我国特殊的位置关系)
(2)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湄公河水能开发与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核问题+中日、中俄的特殊关系)
(2)核能等能源的特点、分布。
(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
(4)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
(2)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
(3)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境问题与中印关系。
4.非洲(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5.欧洲与北非
6.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
7.中东(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
长期热点的地区——中东
焦点之一:东西交通要道(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位置、范围、国家、城市、海洋、海峡、运河)
焦点之二: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石油分布、在世界的地位、主要输出路线)
焦点之一:为水而战(匮乏的水资源——水资源分配、干旱的气候)
焦点之一:宗教纷争(文化差异——居民状况、宗教文化、风俗习惯)

8.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海南省与南海,以及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地区(三沙市、钓鱼岛、香港、边疆重镇高峰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江淮城市群、酒泉和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