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鬼才,又做了一个惊艳全球的设计方案!

发布于 2021-04-05 09:21

最植物
记录最自然的植物,传播最奥秘的植识

来源丨光合未来植物馆(ID:nafuture2015)

文森特·卡勒博建筑师事务所在菲律宾的宿雾市设想了一颗“彩虹树”(RAINBOW TREE),这是一座模块化的大型木质公寓楼。

该项目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菲律宾的天然彩虹桉树,并以此命名,同时彰显了菲律宾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建筑的碳足迹。

该项目旨在建设一座能获得LEED + BERDE双重环保认证的住宅结构,“在混合文化遗产和无与伦比的自然遗产之间实现完美的平衡”。

借助被动生物气候学原理和先进的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彩虹树采用了天然环保的木结构,木材是唯一的天然,丰富和可再生的材料,覆盖着来自邻近热带森林的30,000多种绿植。

该项目位于菲律宾的宿务岛,拥有主要的海运港口和中央经济商务中心,是一座32层,高115米的实木建筑。

受传统菲式高脚屋(bahay kubo)建筑设计的启发,模块化的大型木塔架堆叠了1,200个预制模块,每个模块的边长为4米,高在3.2至4.8米之间。

彩虹树包括餐厅,办公空间,泳池,水疗和健身中心以及城市空中农场,为居民提供的不仅仅是基本的住宅功能。

彩虹树将都市农业与可再生能源融为一体,是一个完全基于生物的垂直森林的原型,尊重未来生态城市的四大支柱,包括能源自给自足;建筑绿化和都市农业发展;软流动性和社会创新。

 关于 文森特·卡勒博Vincent Callebaut 

文森特·卡勒博 (Vincent Callebaut),1977年出生于比利时。2000年毕业于维克多·霍尔塔学院(Victor Horta),之后移居巴黎在建筑师 Odile Decq 和 Massimiliano Fuksas 门下实习,继而创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大刀阔斧地走上了可持续设计的道路。

▲Vincent Callebaut

这位设计天才

以往也有许多让人拍手叫绝的作品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

这位天才的脑洞!

1

 陶朱隐园豪宅 

陶朱隐园位于台北,是一座以垂直森林为原创的建筑地标,取名自中国春秋时代陶朱公(范蠡),传承其利己、利邻、利天下的理念,以公益精神回馈世人。被美国CNN评选为2016年全球九大城市地标之一。每套售价约2.2亿元,台北最贵生态豪宅。

2010年11月法国生态建筑师Vincent Callebaut以城市之树之理念中标,设计每层顺时针向上攀升4.5度的螺旋建筑造型,从2F至21F共旋转90度,创造出每户均有167㎡的空中花园,整个项目种植乔灌木超过23,000棵,绿覆率高达246%,吸碳量达每年达130吨,期以把失去的森林找回来,藉此抛砖引玉,推广垂直森林建筑之全面落实。

陶朱隐园采钢结构设计,主要柱体使用与日本晴空塔相同高强度钢材。建筑物由5大结构元素组成,如同张开双臂,撑着滑雪杖屹立不摇的姿势。

68根深入地底约达50米岩盘层的基桩及48组EPS隔震系统,使抗震能力达九级烈度。特殊的Vierendeel Truss结构设计,更因此创造出户户室内无柱的万能空间。

该项目地处台北中心区新津区优越地带,山河环绕,毗邻台北101大楼和孙中山纪念堂。从台北101大楼的顶层看去,陶朱隐园项目好似一个独特的生态地标,是城市可持续性及回归自然的新象征。

从松高路看去,建筑体和谐呈现出张敬礼关于建筑和结构的概念。居住在周边4个街区的居民说,这座大楼有4种各不相同且令人惊讶的形态:V形、X形、椭圆形和锥形。

该项目就可持续住宅的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个开拓性的概念: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之间恰当的共生关系,来限定其居民的生态足迹(生态占用)。在这块可持续的居住用地上,建立一个真正低能耗的垂直景观带。

设计的主旨是:“城市要像一个生态系统,市中心好似森林,高塔好似可以栖居的树。”在身披绿植且形态感和视觉冲击力兼具之外,该项目标志着在城市中心真正建立一个召唤动植物回归的生态体系,并形成一个亚热带生物多样化的新巢。

这个20层的双螺旋结构的居住区自下而上有90o的伸展扭转,简洁又标准化的双螺旋形居住层垂直叠加,层与层间顺次旋转4.5o,多种视觉形态通过凹凸面的变化呈现出来。这种扭转是对4个主要目标的回应:

(1)整合了建筑体的南、北锥体区域并尊重城市特性。

(2)将露天空中花园的面积最大化(不计入容积率)。这样一来,露台的种植面积将远远超过要求的10%。

(3)为所有居民提供独特的台北天际线全景,尤其是朝向台北101塔和中心商业区的观景条件。

(4)利用渐进式的几何形体形成多变的标准层,通过繁茂的绿植和视觉遮挡来保证每个公寓单元的隐私。

生态理念

陶朱隐园项目在台北市信义区全面发展的城市网络中心提出了一个可持续住宅生态建设的先锋理念,旨在通过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正确共生方式来约束其居民的生态足迹。

项目所在的位置是该区域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住宅用地,这个设计概念是想建立一个真正低能耗的垂直景观片段。所以这栋建筑采用生态化的设计,不仅把有机废物和污水的再利用整合在一起,还采用了所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其他最先进的纳米技术(BIPV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回收利用、堆肥等)。

因此,该项目的目标是提高能效并通过绿色建筑官方认证,并满足台北内政部发布的关于高环境质量的规范。

形态理念

该项目既非单塔亦非双塔,而是沿着中央核心以两个螺旋塔升向天空。该建筑提供了一个高度压缩的内核和具有极大灵活性的居住层(即实现了不通过任何人行天桥就能将两个公寓单元连接起来),同时还提供了看向城市景观和多个悬浮花园的低视角。

正如它的名字,设计灵感来自于生命之源——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生机勃勃、成双成对。在项目中每个双螺旋结构都表现为由两套公寓组成的一个完整楼层。

因此,从它的底部到顶部,20层双螺旋结构在伸展过程中扭转了90°,所形成的弯度隐喻着通用的谐波音乐符号,体现了该项目最终实现的平衡概念

受大自然的启发,陶朱隐园的形状来自于有机液体和动态几何形体。简单而标准化的双螺旋元素上下重叠,每层旋转4.5°,通过凸、凹曲线形成一个多面的形态。

事实上,从周边街道的行人的视角来看,建筑表面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轮廓。除此之外,穿着植物外衣的动态几何形体有着感性的风格,该项目真正体现了一个内置的生态系统,使动物和植物重回城市的心脏,独自生成一个新的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框架。它将成为城市中一处新的栖息之地!

繁茂的森林和空地

为了保证居民的私密性,在整个场地的周边挖了一条矿物壕沟,用有机的城市家具让外部的公共空间充满生机。

在场地内部,壕沟的墙壁变成了种植围墙。主入口位于松勇路,这里没有城市主干道松高路那么繁忙。塔楼从大树参天、枝叶繁茂的森林中盘旋而起,保护着居民的私密性,并使其免受周围城市污染的伤害。

在绿肺的中心,遍植充满异国情调树木的行人广场打开了一块富含矿物和水生植物的空地。

2

 NAUTILUS ECO-RESORT 

 生态度假村 

这份设计提案是 Vincent Callebaut 在菲律宾设计的一个生态度假胜地,并承诺「零排放,零废物,零贫困」。

当前这个环境正遭受着过度捕捞、大规模旅游以及塑料废物的污染,设计师希望通过这个可持续发展项目打造出全新的生态旅游战略。

该项目计划采用的可持续技术包括水下涡轮机,以捕获波浪的能量进行发电。外墙和屋顶也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多余的能量被发送到附近社区。雨水和废水也会收集并再利用,转化成有用的能源。

生态度假村主要由一系列旋转式公寓楼和贝壳型的酒店构成,中央岛是航海中心和科学研究实验室的所在地。

东部的 12 座不同高度的螺旋公寓楼,共包含 162 套公寓,通透的造型可将周围的美景一览无遗。

西部的 12 座海蜗牛形状的酒店也是充满趣味。

基于仿生学,这个生态渡假胜地的建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生态足迹,在保护自然和当地城市生态的同时,尊重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为当地社区的福祉做出贡献。

3

 环保水上花园Physalia 

绿色环保水上花园Physalia形似白鲸,该建筑在往来于世界各地航道之余还能顺便净化当地的水质。

此外,周全的绿色环保能源系统还能满足其能源供应上的自给自足,赋予其完完全全的“绿色环保使者”形象。

4

巴黎圣母院修复方案 

文森特·卡勒博不仅在住宅方面大力推动可持续设计,2019年那场轰动全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大火让他有机会为巴黎圣母院屋顶重修提出一个具有韧性和生态未来的新的精神象征方案。文森特·卡勒博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实现当代精神象征的进化。

“透明”、“共享”和“开放”便成了巴黎圣母院屋顶设计竞赛方案中主要传达的思想。他想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的,轻盈的现代教堂,能从精神和环境上整体提升信仰者的灵性。

结构上,新建的橡木框架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正交层板胶合木梁,用最少的材料为大教堂提供最大的透明度。

新屋顶更是通过仿生主义手段,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将当代的三维哥特式彩色玻璃与植物结合生产可再生能源供给大教堂所需的所有电力和热量。

新的木制框架上覆盖着的三维水晶玻璃表皮为多面菱形,可以通过特殊的有机活性层吸收并转化光能。

同时表皮在中殿的底部向顶部敞开,通过“烟囱效应”最大化自然通风,并且还为大教堂阁楼提供了一个热缓冲空间,能在冬天的时候积聚热空气而在夏天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降温,实现冬暖夏凉,真正做到将历史遗迹通过现代设计变成昭示未来发展的“正能量”建筑。

宠物有主
宠物有主,集合宠物行业资源,传播宠物生活资讯,分享宠物趣闻轶事。养宠第一站,有主来陪伴。



植物前沿(ID:pl-frontier)

学习的人都在这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