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语】光影故事 | 人文视角下的城市

发布于 2021-04-06 03:40

大美无障爱:发现美 传递爱

话说,上世纪三十年代, “功能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开始在英国盛行,搅得城市规划领域暗流涌动:

一方面,由于具有强大结构性的统一规划成为主导,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地区集中化、综合化发展;

另一方面,与之相反的小城市单元的营造与管理,也逐渐成为自下而上的解决公共设施分配的方式。

“大规划”的思路认为“小营造”低效,而“小营造”则认为“大规划”不够细致……争议是思考的体现,争成什么样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两股规划思潮碰撞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一个亲切的思考角度,让现在的规划师们懂得互补地运用这两种思路,平衡空间里宏大与细腻的冲突……还顺带还出了一堆深刻的摄影作品……也算彻底和解love and peace的典范!

事情要从二战年后英国的医疗设施说起,二战后英国的医疗建筑,多为维多利亚时期(1837年-1901年)的医务室,或者战时建造的平房医院。当时,相较住宅和教育建筑,医疗建筑未得到优先发展,这便给“大规划”与“小营造”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议题:

医院建筑应该以综合化服务超大尺度城市?还是形成基于社区,并最终融入社区的医疗体系?

核心医疗政策的形成到底有多少来源于社区的真实需要?

落后的城市健康现状与健康设施,是否在城市发展的赞歌或资本壁垒中消弭不见?……

1948年7月5日英国国家卫生部在纳菲尔德地区发放的传单。图片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0日16版

随即,英国主流媒体《建筑评论》(AR :Architectural Review)敏锐地决定对这些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呈现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建筑、城市、媒体、人文研究等专业领域对城市生活与人居体验的共同思考,并因此推出了专题——Manplan(人之规划)

除了文字功底深厚的编辑团队,建筑与城市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者,AR还邀请到了纪实摄影师伊恩·贝瑞、托尼·雷-琼斯等人参与, 并鼓励他们进行纪实性、即时性的创作,而非精心雕琢的建筑渲染。

于是,一群优秀的文字编辑、评论家、建筑师、摄影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多元的团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开始审视战后英国城市规划中的问题。

摄影师深入医院、社区医疗中心等地,以往建筑主流期刊少见的视角,记录了那些并不严格规整对称的画面,那些并不高大宏伟的建筑,那些“乏力”的人物、 “柔软”的瞬间,以及那些常常被忽视的细碎生活。

比如,医院候诊大厅里,一对休息的老人坐在长椅的一端,平静地抿着咖啡,保持着平静的表面……身处医院,那小心隐藏起来的情绪,如同画面里微妙的不平衡感。

伊恩·贝瑞. 1970. 一座医院的内部场景。来源:Architectural Review,1970 年5 月刊

再比如,前景的两位老人在陈旧的医疗设施中休息,或是在等候,而背后则是一副城市建设的宏伟鸟瞰照片,混淆画面之中的空间深度与透视平面。
伊恩·贝瑞. 1970. 一座医院的内部场景。来源:Architectural Review,1970 年5 月刊

在“老人的居所,也许是他最后的避难所” 章节中,编辑将四组养老院的场景并置在一起,撑满整幅页面,直观地呈现了空间环境和生命状态的双重局促。
伊恩·贝瑞. 1970. 兰开夏郡医院的老年中心。来源:Architectural Review,1970 年5 月刊

而在规划较好的养老社区中,建筑形态、室内布置、老人的姿势和表情均截然不同。照片里老人坐在沙发上,房间呈现英国传统家庭围绕壁炉的布置方式,室内物件多样、层次丰富,镜子、鲜花、烛台,沙发上的布艺,老人膝上的宠物……构绘出了一个温柔富足的暮年。
约翰·布尔默. 1970. 莱瑟黑德的养老社区中的老年人。来源:Architectural Review,1970 年5 月刊

这两组画面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空间内部的生命状态。如果不是纪实摄影的捕捉,传统意义上的宏观规划方式和建筑设计过程,大都直接跳过了这一层细碎又真实的人文体验。

再比如,规划于1957 年,历经10 年建成的赫尔皇家医院(Hull Royal Infirmary),因其功能单元与空间形式严密对应、立面网格造型极为严谨克制,曾被誉为英国健康服务建筑的标志性建筑。扁平化的界面阻断了画面的进深,规整的几何线条强化了立面的控制感。这种理性到近乎冰冷的形式也曾是现代主义的骄傲。

但从人的视角出发看到的景象却是这样的:
约翰·布尔默. 1970. 赫尔皇家医院立面。来源:Architectural Review,1970 年5 月刊

巨大的体量和无尽的网格,对比病患一家,压迫感和窒息感呼之欲出。

正如Manplan文中所写道:现代主义立面尽可能地掩饰了真实的情绪。” 生老病死的复杂体验,被建筑的绝对冷静消解掉了。


从建筑评论和知识传播的角度,Manplan专题内容,摒弃了传统空间视角对“高大全”的偏执,以最自然、最直觉的人性视角,观察城市与生活的互动,记录建筑内的生存状态,实现了一种深入日常且具有说服力和冲击力的评论与研究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城市规划与其他专业领域的融合。




小编 后记



我曾在一个年轻的人物摄影师作品展上,听他讲述从风光摄影转向人物摄影的原因:“……你把大楼拍得再漂亮,大楼也不会嫁给你!……”

毕竟,是人,是生活,构成了城市。



物料来源
在“AC 建筑创造”的
《人文视角下健康城市的 “可读”》
基础上节录摘录、重新编辑而成




来源:《建筑创作》2020年04期

作者:孙昊德

转发:无障碍智库-无障碍文化

编辑:树妙      审阅:燕飞

主办: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