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101】教学原则三:Spaced retrieval 间隔性重复

发布于 2021-04-06 09:25

哈喽~大家好呀!大家是不是一直在期待着我们更新《语言教学的二十大原则》的逐条分享呢!我们来啦~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第一类【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Content and Sequencing)】中的第三条:Spaced Retrievel 间歇性重复原则~




好啦~那我们就迅速进入正题!

原则三:

Spaced retrieval 间隔性重复

Spaced retrieval: Learners should have increasingly spaced, repeated opportunities to retrieve and give attention to wanted items in a variety of contexts.

间隔性重复:学生应该拥有重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接触已学过的知识点,同时注意在不同的场景下某个核心知识点的应用,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这种重复的间隔时间可以逐渐的增加。


在这条教学原则中,我们着重强调的是给予学生大量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回顾和重复使用已学过的知识点

这个原理其实是基于“重复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层次”理论提出的!

重复 (repetition)


首先,对于“重复(repetition)”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

但是,这里我想再和大家强调一下与“repetition”相关的三个理论要点(就作为快速复习吧!):

  • “Spacing effect”——大量的研究发现,当学生使用这种“间隔性的重复练习”,即具备一定频率的阶段性练习,会比大量的“突击性的恶补”,又称为“填鸭式用功”,要有用得多,学生也记得更牢。
  • “Lag effect”——更有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进行这种阶段性的练习时,若每次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逐渐加长,比如几分钟后进行复现练习,紧接着几小时后进行复现练习,再过渡到间隔几天,间隔几个月,那么学习效果更佳
  • ③ Iteration”——这个概念来自Diane Larsen-Freeman的Complexity Theory对于iteration的含义,可能很多人还是分不清楚它和repetition有什么区别:

    - 首先,我们依旧认为这是一种“重复”,但是这种重复绝对不等同于“直接复制”,而是聚集了各种多变性,比如场景的多变性、形式的多样性、对于学生能力要求的多样性等等。

    - Iteration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重复”主要在于“其重复练习的场景(context)是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一次这样的练习一定会导向很不一样的结果,学生不是在进行无意义的重复训练,而是在搭建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通过这种方式,不管将来学生遇到任何不可预测的场景,TA都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并且灵活应用而不是像高考前做密集训练似的,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拿出来重复做题就行了。


“信息加工层次”理论


下面,我们再来聊一聊“信息加工层次”(Levels of Processing Theory)理论。

1972年,Craik和Lockhart提出了加工层次理论(Levels of Processing Theory)。他们认为,根据加工层次理论,记忆的保持不在于重复的时间和长度,而在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的深度

理论背景——Levels of Processing (Craik & Lockhard, 1972):

Memory depends on how information is encoded. 
人们对于信息的记忆取决于信息是如何被编码的以及信息被加工和处理(processing)的过程有多深



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我们通常将其分为两类:

① Shallow processing:浅层处理
  • 特征一:Little attention to meaning(几乎不怎么注意信息的含义)

  • 特征二: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nly(只注意一些表面的、物理性的特征,比如单词/句子长短、发音等)

  • 特征三:Occurs during Maintenance Rehearsal(当你对目标信息进行持性复述或者机械复述时,其实你就是在做信息的浅层处理。)

  • 举个栗子:比如当你通过反复背诵去临时性地记一串电话号码时,信息就只停留在了短期记忆中,可能你放下电话的瞬间就忘记了

② Deep Processing:深层处理


  • 特征二: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items in memory(通过深度理解、图像记忆、联想记忆等方式和脑海中的长期记忆/意识建立起更深的关系)

  • 特征三:Occurs during Elaborative Rehearsal(当你对目标信息进行精细性复述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做深层的信息处理。比如在上一篇分享“学习策略”的推文中,我们提到了很多记忆策略,比如关键词记忆、信息分组记忆、音乐记忆法、首字母记忆法等,其实就是在进行精细性复述,大脑通过和人们的长期记忆建立联系,通过深度处理信息去进行记忆。)

  • 举个栗子:如果你是通过“首字母记忆法”去记一组专有名词,比如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时,那我们都会通过记住TESOL这个首字母缩写词去回忆其全称,那么这个时候,信息就会被大脑深度处理,从而停留在长期记忆中。

(Levels of Processing, Craik & Lockhard (1972))

实际教学应用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想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回顾和应用每个核心知识点,这其实是非常困难且耗时的!因此,我们往往会借助三种工具

(1)选择好的教材:一些好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会保证一些核心知识点的多场景复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极大程度地依赖于老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即老师能否很好地应用好教材中提供的素材,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去进行应用教学;

(2)通过测试来重复检测:最简单也可能是最有用的检查方法就是通过阶段性测试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需要掌握的内容;但是如何保证测试的有效性可信度,以及测试的频率方式都会导向不同的结果(关于评价和测试我们后续会另外开设专题来和大家分享)。

(3)通过记录重难点来管理并定期回顾:老师可以选取那些非常重要但也很容易被忽略掉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并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持续记录这些内容的重复性,即这些知识点是否有在日常教学和练习中重复地被涉及。当然,这个知识点列表往往也不能太长,在一个短期阶段内不建议包含超过20项,只有这样才能易于检查和管理,保证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原则三:Spaced retrieval 间隔性重复的简单介绍了!

案例分享


在结束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课堂案例~(来自S老师的四年级国际学校课堂)

S老师口述:
  • “我们四年级的孩子要求每周背29个新单词。上一任老师(目前产假)的做法是周一扔给孩子新单词,简单讲解之后就给学生布置单词填空的练习题,周二评讲完就结束,等到下周一小测
  • 后来这个老师休产假去了,等到现在这个新的外教老师接手之后,我们几个班主任和她讨论后决定将之前的单词作业改成了package的形式:周一到周五都会布置少量的作业,但是难度是从抄写单词到造句逐渐递增的尝试了两周之后却发现学生的成绩反而下降了。

当S老师给我分享这个案例时,我们发现这个例子其实反倒是挑战了我们前面分享的“Spaced retrieval间隔性重复”的教学原则。

似乎当我们真的把作业/练习拆分成,并且努力地希望相同的知识点能在不同的场景或者能力要求下去进行复现时,学习效果好像也不一定尽如人意!

当然啦,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S老师的这个案例其实也存在着很多变量。在这个case中,变化的不只是作业的布置形式,其实任课老师也变了,因此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一定不同,也许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发生了变化?

不知道善于思考的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个案例的呢?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希望能够分享给大家呢?
如果大家对这个案例感兴趣的话,下次我们会邀请S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细节以及她的发现~

写在最后:
后,不知道你有什么思考呢?今天分享的教学原则是与你的教学实践一拍即合了呢?还是互相打架了呢?不妨也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和想法吧!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来投稿哦~
References:
B. Settles & B. Meeder. (2016). A Trainable Spaced Repetition Model for Language Learning. Proceeding of the 5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p 1848-1858.
I.S.P. Nation & J. Macalister. (2010). Language Curriculum Design. ESL & Applied Linguistics Professional Series. Taylor & Francis




推荐阅读

往期精彩内容





  • 【课程设计101】二十条教学原则搞定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101】教学原则之学习策略和自主性的培养——如何帮助学生成为有效和独立的语言学习者?
  • 【课程设计101】不做“需求分析”的课程设计一定不会成功!
  • 【课程设计101】每一位老师都是出色的设计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