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学姐说·申请经验分享(上)

发布于 2021-04-06 09:56

    学长学姐申请经验分享(上)

     课内学习 · 标化分数 · 学术成就

 学长学姐说 

姓名: 李明阳

课程:IB

标化成绩:TOFEL 110+ SAT 1500+

申请方向: Biological Sciences

主要活动:iGEM 比赛,Pioneer research,  传统医学文化调研,生物社,急救社,分子料理博客

兴趣:侦探剧忠实爱好者, 喜欢自然(森林!),美食,旅行和发呆。喜欢稳定忙碌的生活,却也想在无国界组织里发挥所能

姓名: 刘思桐

课程:IB

申请方向:Physics, Sociology

主要活动科研们,校刊,演讲,研学中心 STEM讲师,经典话剧社,古诗词写作,青年观察者社会研究

兴趣:喜欢尝试各个领域,涉猎大跨度学科,相信生命既在于运动又在于静止想在学术方面做出影响,也非常喜欢“slash青年”这个概念

01

              课内:不要在激流中溺水

李明阳

    在做课外活动或者准备标化的时候,千万不能放任课内的作业和任务。因为每一次考试的累积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总评成绩,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这次稍微偷点懒,期末成绩再追回来。因为期末一般是一学期的知识综合,对于学术的要求更多。况且在平时一次次为考试知识点复习的同时,知识也会更加牢固。

    IB里可能写作的内容也会偏多一点,还是要认真对待,如果有可以修改或者重写的机会,不要放弃,多改多跟老师沟通。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丧失对于学科的兴趣,但也不要因为刚开始的好成绩变得自信自满,不好好听课。对于学科的兴趣和知识的拓展也能为后续IA,EE的写作提供灵感。

刘思桐

    课业成绩一定是长期努力成果的体现,所以从最开始就要保持好,不要想平时浑水摸鱼靠最后冲刺。我始终认为保持优秀的课业成绩是申请中数一数二重要的因素。

    在申请季的时候保证课内的学习其实是容易让人烦恼的事,因为高三的学业压力本身会提升很多,尤其是IB,再叠加准备各种申请材料需要的时间,在时间管理上会对人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你自身的知识基础很好,课上的内容尽量快速掌握,才能在课后给文书留下足够的时间。如果落下进度,你会在高三上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非常头疼,也同时耽误你写文书的进度。文书也不要全部堆到最后几天写,在你课内压力不大的时候就多花点时间多写几篇,这样到了申请季后期压力会小很多。

02

标化:包装袋最外层的装饰

李明阳

    因为疫情的持续,今年的申请季大学都会采取test-optional,所以最要确保的标化考试就是托福,考到一定的分数就没必要追求那多一分少一分的成绩了。

    我是高一寒假和暑假冲刺了一下托福,首考90+之后就去学SAT了,然后比较幸运首考就考到了1500+,紧接着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考取了两个不错的SAT2的成绩。但是现在也没有SAT2的压力了,SAT考试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与其纠结于还未确定的事情,不如多花些时间充实自己,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因为最后的活动列表的呈现,长期坚持的活动比较有优势,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没有截止日期(ddl)的催促,很容易一拖再拖,所以也是建议大家有意识地去早开始。我当时高一上学期就是比较赶,11月又穿插着iGEM的最终比赛,所以把自己压榨过度了,反而损失了一些耐力。

刘思桐

    标化方面我觉得其实不用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这个分数不是刷出来的,而是随着你从高一到高三,你自己的英语水平逐步提升后,自然标化分数也就上去了。当然了,提早开始准备标化还是能减轻申请季很大的压力的,防止你在大量申请ddl面前还得再去应付标化考试。

    大学申请的审查是一个全面评估(holistic review),他们会把标化、课内成绩、推荐信、活动等等放在一起看,标化作为你学术水平的参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个人总体能力的表现。现在大学对SAT的提交越来越宽限,这种情况下学术表现会变得很重要,所以一定先保证好课内的学习情况,不能片面的去强调标化成绩。

03

学术:还是要好好搞

李明阳

    在高中短暂的三年里,我收获最多的也最喜爱的集体就是我们的iGEM群体。在过去的五年里,icc的iGEM 团队在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也逐渐地成了体系。因为刚进入高一的时候我就有意向申请生物相关的专业,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iGEM比赛的招新。但其实真正进来包括当了队长以后,才逐渐意识到iGEM 不仅需要的是生物方面感兴趣的队员,对于美术,网页,数学建模,社会学,传媒等领域都有在寻觅人才。(宣传一波,希望大家可以参与明年的项目hh)所以也建议大家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团队比赛。因为往往是在人和人的合作交流之间,你对知识的吸收和知识以外的经验的收获是被最大化的,这也为后续的文书和申请积累了很多素材(我很多地方都有写到iGEM的不同方向)

    在两年的参与时间里,我接触了很多合成生物学尖端的技术,认识了一群很可爱并且志同道合的队友们,收获了充斥了一整年的回忆与美好,最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在学科交叉之中产生的对于知识的新见解和创新应用,这也算我ED2申请uchi core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也有在文书中提到)。

刘思桐

    我从小学开始一直都在做科技创新,高中期间加入到大学实验室,做了一个持续一年多的信息领域的科研项目,几个月前申请了专利。这个项目也让我进了ISEF 2020 Finalist,但很可惜因为疫情线下的全球赛和进一步的评奖都被取消了。课外学术研究方面我认为还是要有兴趣,不能为了做研究而做,这个过程需要长期、持续的积累,这样你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不断的深入提升。学术研究有苦也有乐,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课外学术研究的前提一定要具备平衡好课内学习的能力,做好一下课就得对着自己的研究冥思苦想的准备。同时,要具备查阅和综合分析专业文献的能力,也要擅于在与老师和专家提问、讨论中学习。

    给想做研究的同学们的tips:现在网上能找到很多课外研究的资源,课内其实也有很多机会,比如IB的EE和每科都有的IA,还有AP的Capstone,大家可以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文案:李明阳丨刘思桐丨升学办公室

排版:王泽尘

审核:漆雕一凡丨陈静涛老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