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万设计Logo,雷布斯被东瀛罗永浩忽悠了?
发布于 2021-04-06 21:56
01
这两天,小米花200万请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改Logo这事在网络引起一波讨论热潮。
一眼望过去,新Logo只是从直角变成了圆角。
原研哉在短片里提到了一系列抽象高深的设计理念:「融入东方哲学思考」、「内在精神」、「Alive生命感」、「科技的进化接近生命形态」等等。
当然圆角弧度的变动也是有讲究的,它遵从了一个数学公式:
|X|n+|y|n=1,在一众对比中,他和团队最终采用了n=3的版本。
大概大师也觉得只改个弧度就收200万不大好意思,另外还给小米设计了一款可循环利用的水洗环保纸袋:
一个弧角的变动是如何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n介于2.9和3.1之间的区别有多大,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的确难以看出,不过历时3年价值200万的设计,小米自家的程序员用一行代码就解决了:
看不出高深的设计理念并不影响网友们玩梗:
有网友调侃:大师收了200万花了三年时间把直角磨成圆角,不愧是日本匠人精神。
有网友猜测原研哉可能用的是三星手机,在三星的UI界面下,所有App的Logo是这样的:
你能在3分钟内在三星UI界面中,找出原研哉设计的新Logo吗?估计原研哉本人也找不出来。
就连隔壁的罗永浩也凑了一回热闹:
(被网友调侃与原研哉长得像,罗永浩做出幽默回应)
02
不难看出,这次引发大众讨论的重点都在一个「值不值」的问题上。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设计师原研哉本人说起。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原研哉这个名字,比起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这些头衔,他的另一个身份或许更广为人知——无印良品(MUJI)的艺术总监。
作为日本极简主义的设计代表,他推崇的「RE-DESIGN」设计理念影响了很多从业人士(再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由他撰写的《设计中的设计》也成为设计行业的必读书目。
当大家都在讨论花200万就改个角到底值不值,很多学设计的业内人士诧异的是原来花200万就能请到原研哉站台。
原研哉的设计风格多以极简、自然著称。
这是原研哉于2003年为MUJI设计的宣传海报:
地平线将天地一分为二,地平线上空无一物却蕴含所有。
《踏雪的记忆》·长野冬奥会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册:
白色纸张上的凹陷像雪地里留下的足迹,唤起人们对冬天的记忆。
位于成都的知美术馆标识设计:
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回顾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Logo更迭也都是尽量简化,简化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辨识度,不能简化的就尽量少变。
比如万事达这个Logo的设计费高达800万,美元。
星巴克Logo演变史:人鱼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淘宝在今年1月也换了价值300万的Logo,你能一眼看出区别嘛?
Google最近一次的Logo更改是像素级别的,什么概念呢?如果不做成动图根本看不出的水平。
(「g」向右移动了一个像素,而「l」向下移动了一个像素)
回到小米的Logo,其实小米原本的Logo就很简单,在不改变标志性色调的前提下,可更改的空间就微乎其微,其次再大牌的设计师都是乙方,要根据甲方的需求设计作品,决定权也在甲方手里,最终的成品肯定都是由几方共同商定的结果,担心雷布斯被骗的吃瓜群众们大可不必。
03
当然并不是因为作品出自大师之手就要无脑吹,新Logo值不值200万的设计费,见仁见智,但设计费、修改程度、设计理念三者引发的讨论和营销效果已经物超所值。
200万不仅请大师设计了Logo,还成为全网热点话题,这是请流量明星也不一定能达不到的宣传效果,更何况200万请不到任何流量明星。
不要质疑小米的营销能力,没有人比资本家更懂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
有名气的设计师并不少,为何请了原研哉?
知道原研哉的名字,一定知道他是MUJI的设计总监。早在16年的时候,雷军在达沃斯大会上曾说过,小米要做科技界的MUJI,还曾称赞MUJI重视设计、品质,品类完善。去年离开小米的原创始人之一的黎万强也多次表示过自己对MUJI的喜爱。
小米诞生十年以来,无论是为其迅速攻占市场的一代手机,还是小米旗下其他品类的产品,都以低价位高性比著称,18年的时候雷军就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小米也的确做到了,翻看小米硬件的综合净利率从未达到过5%,小米对硬件利润的严防死守是其保持高性价比的主要原因。
「性价比」是小米开拓疆土的杀手锏,如今也是制约其攻占高端市场的拦路虎。近两年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性价比」也成了小米最想淡化的标签。
正如「性价比」是小米最突出的标签,很多人提到MUJI、原研哉会想到「极简风」、「高级美」。小米欣赏MUJI,除了设计品质,肯定也有它的品牌形象包装。
这次小米请MUJI设计总监师重新设计Logo,是不是也是为了摆脱「性价比」的桎梏而做出的一点小小改变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