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让玫瑰少年不再凋零

发布于 2021-04-07 16:26

每个人都是一朵玫瑰

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

热烈绽放

事件起因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向大会提交《关于在“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中注重性别差异化教育的建议》。熊思东称,当前,不少男生表现出做事畏缩、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胆小无主张,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与传统“男子气概”相悖的气质特征,引发社会、家庭担忧。

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答复》表示,针对教育部负责业务部分,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加大《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力度、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答复》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公众的热议。部分网友认为“男孩子还是得阳刚一点,不能被日韩流带偏了”、“有些男孩子太娘了,确实得管管了”。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性别问题早就应该摆脱标签化了”、“可以自己选择家庭教育模式,但没必要上升到社会制度”、“法律还管这事?是不是已经属于性别偏见了?”

传统“男子气概”是一种刻板印象

根据心理学者罗兰·米勒在经典名著《亲密关系》中的描述,所谓的“性别不同”具体可解释为性别差异和性认同差异。“性别差异”主要在生物学层面,即男性和女性生理解剖结构的差别;“性认同差异”则是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叫社会性别。

在社会文化所期待的男女两性的“正常”行为模式中,男人应该有“男子气":自信、独立、果敢、能干、好强。女人就应该有“女人味":热情、敏感、多情、友善。是文化通过社会化影响,促使我们期待所有的男性都应该有阳刚之气,所有的女性都应该温柔细腻。然而,这些刻板印象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中的人,只有一半人的特质刚好符合性别角色期望相当多的人(约35%)并不是完全的“男子气"或“女人味",他们既自信又热情,既敏感又独立。然而遗传在决定人们自信或友善的倾向时只起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作用,大部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人和人本来就是不同的,个体差异大于性别差异,男女天生也只有生理差异而已。

实际上,由于这些词语容易使人误解,我们常把有关的“男子气"的才能称为工具性,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称为表达性。工具性特质在工作场所更需要;而表达性特质则是个人生活、情感关系中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社会压力下,男生依赖性强就是缺少阳刚之气,没有主见,环境迫使他们以表达情感、表达弱点为耻,埋头苦干,过分强调“坚强”、“耐力”。但是男生真的不需要所谓的“女性特质”吗?这不是在培养一个健康的向上的人,而是在培养一个标准的打工人。

我们这个社会应该鼓励的是多样性的人的发展,既能坚持、合作、又能勇于表达自我、承认自我,健康的青少年比能干的青少年更重要。

阳刚之气的对立面不是女性化

所谓的男孩子女性化,表现为男孩子达不到社会期待,缺乏担当,没有上进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特征。但是为什么这些消极的评价就是女性化?这就是一种潜在的性别歧视。女性化的特征应是细致,耐心,柔韧等等,而不是所谓的“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无主张,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等。我认为,在强调性别差异教育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不自觉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否认了那些违反大多数的存在。教育不应该是为了培养‘男人’、‘女人’,教育就是在培养‘人’。

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本就是人为划分的,是社会通过意识灌输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伴随而来的性别歧视,无论是对于男生还是对于女生,都是枷锁。

蔡依林的《玫瑰少年》一歌就是纪念的那个因为“性别歧视与霸凌”而早早凋谢的生命。台湾少年叶永志因为外型秀气、举止温柔,在学校常常受到欺凌,甚至有男同学在他上厕所时包围他,硬要把他的裤子脱下,“检查看看是不是女生?”有人威胁要打他(曾经打过他),导致他不敢上厕所,学校老师知道后也没有提出有效的保护方案,只是让他在下课前提早五分钟去厕所,或者上教职员厕所。4月20日那天,叶永志就是在他最爱的音乐课时,提早五分钟下课,没有再回到教室。人们发现他倒在厕所里,血流不止,因急救无效去世。

 

120/s   f1.4

ISO 100

叶永志的悲剧告诉我们,在性别刻板印象下,温柔秀气的男子是异类,是格格不入的存在。那些自诩阳刚的男孩,便认为自己有资格、有责任去驱逐这破坏了“规矩”的同类。由性别刻板印象引发的歧视乃至暴力,就这样杀死了鲜活的生命。性别歧视一刻不停止,这些悲剧就时刻在发生。

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而是外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内有阳光坚韧的品格,受得了艰难挫折,扛得起责任担当。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

事实上教育体系的改革就是要建立更多元、更立体的评价体系,鼓励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男人既可以具有男子气概,也可以温柔心细,女人既可以温顺柔和,也可以刚毅坚强。对于温柔的男孩、帅气的女孩,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与理解,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评头论足,去自以为是地纠正他们的个性及行为。

不论是谁,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应该有相应的标准模板去要求他符合大众预期,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不被定义的人生。

最后,引用一段话作为结尾:

亲爱的陌生人: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愿你目之所及心之所想满满的都是爱

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愿你绽放如花

愿你常开不败

图片 | 网络

编辑 | 毛一诺

责编 | 郑敬文

QQ | 3332536681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