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运用大讲堂之“你问我答”(二)

发布于 2021-04-08 12:12

素材运用大讲堂之“你问我答”(二)

本期专家:周红

专家小档案周红,湖南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散文、教学论文多篇,主编参编教辅读物20余部,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长期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对作文写作课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点评学生作文1000多篇在多种报刊发表。

NO1.来自辽宁大连的谭同学问:作文提纲应该怎么写呢?要不要写详细一点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提纲,提纲的作用是什么。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一篇文章的提纲,体现出作者对作文的思考。要怎么拟标题,要如何围绕中心行文布局,如何安排材料、详略、过渡、呼应等问题,要采取怎样的方法收束全文,都可以在提纲里体现。可以说,提纲就是作文的蓝本。

提纲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1.标题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简单,只写出行文各段的标题。

题目:好习惯的培养

①诠释习惯

②习惯的好坏及对人成长的影响

③好习惯是如何培养的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影响(举例:孟母三迁)

B.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C从小事做起,从小时候做起

D.持之以恒与五分钟热度(保持良好习惯的重要)

④结论:社会需要青少年养成好习惯

这是一个标题式的作文提纲,用简洁的文字标出了各段的写作要点。它的特点是文字简洁、速度较快,适合于对写作内容较熟悉或时间较紧的情况。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很难起到指导作文的作用。

2.要点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它既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①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②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A.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B.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C.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③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不同的提纲在写作时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标题式的提纲更简洁方便,但要求作者在使用时,要保证语词的凝练和准确。同时,在利用这类提纲进行写作时,也要积极地采用发散思维,扩大写作的内涵。此类提纲,适合在考场等时间紧迫,节奏紧凑的情况中使用。

NO2.来自天津的章同学问:我写作文喜欢模仿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的风格,可一旦让我自己写,我就会感觉很难,不知道如何下笔,要怎么办呢?

写作从模仿开始,正如孩子小时候学叫爸爸、妈妈。泅入名家的优秀作品中去体悟、感受,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犹如听到一曲悠歌,不自觉地随之吟唱。古今中外,名家辈出,从春秋笔法到微言大义,从大气豪放到温柔婉约,风格迥异。下面,仅就两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加以品鉴。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主要表现在隽永的意境,清秀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等方面。如《荷塘月色》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楚,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像行云流水一般,达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贵境界。

杰克·伦敦的作品独树一帜,充满筋肉暴突的生活和阳刚之气,如《热爱生命》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

从以上两位作者的风格可以看出,一位偏向于将个人内心感受与精巧构思以及蕴藉言语相融合,而另一位偏向于故事性、矛盾性与人性的哲理性思考。不同的文化环境、个人喜好与经历,影响着文章的格调与风格。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写作者长期艰苦实践的结果。因此,模仿他人首先要感受自我,然后通过模仿,来达到真实自然地表达出内心世界的目的。

其次,写作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阅历、知识等的不断积累和时间的沉淀,是作家长期艰苦实践的结果。模仿名家风格只是帮助你形成自我风格的一种途径,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做自己才是写作的初衷,才是风格的内涵。

NO3.来自贵州六盘水的吴同学问:不是太会将事例和作文主题结合起来讨论,感觉例子还是例子,用得很生硬,怎么办呢?

有的同学常常为没有写作的素材而烦恼,有的同学则为有了写作的素材却不知道如何与话题相结合而烦恼。这其实还是不懂得如何在写作时消化已有的素材,没有掌握一定的素材运用方法而已。这里提供几种常用的方法给你参考:

一、组合排比。材料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表现同一主题。例如: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以诗文中秋的肃杀反衬作者眼里秋的磅礴,并以春夏秋冬与之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秋的喜爱。

二、一材多解。一材可以多用,但你首先要学会分析,才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要多角度地分析素材,充分挖掘素材的内涵。如《诸葛亮斩马谡》一文,从诸葛亮的角度,可提炼出作为领导应公正廉明、知人善用、勇担责任等观点;从马谡的角度,可提炼出实践出真知、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等观点。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你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

三、有取有舍。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这里有一个应变的思维能力,就要学会剪裁。就如裁缝做衣服,用料子剪裁出合体的衣服一样。我们就用剪裁来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提炼出符合中心的题材。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

总之,写作时,首先要学会审清题意,在筛选出能够运用的素材之后,要想好是选一件事,还是选两件事,如果是选两件事,一定要详略得当。例子的使用,要通过不断地练习与强化才能够融会贯通,使用不同的事例能够为作文带来不同的效果。

[原载《作文独唱团·素材精粹》2013年11月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