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与时俱进的社会角色而设计: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的比较分析 | [美]罗伯特·西姆哈 | 时代建筑2021年第2期

发布于 2021-04-08 14:31

本期主题文章简介

当代大学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由多方面因素引发的深刻变革,这些因素包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与知识传播模式的改变,研究机构与学科发展的变化,校园生活与社交空间的变化,等等。大学的变革也同时影响着校园空间的发展,本期主题聚焦于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这一主题涉及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和丰富的设计话题。

江立敏等人结合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考察研究,按宏观—微观、公共—私密、实体—虚拟的逻辑关系,提出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城市空间、群落空间、个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尝试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空间整体观。杨一秀等人通过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的再生案例,提出以“评估—执行—后评估”为循环的动态规划策略,论述了整体、共享、复合的系统化再生原则,以及绿色可持续再生策略在校园历史环境中的应用。丹尼斯·派普斯等人通过Sasaki在美国、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后疫情时代校园发展的未来趋势,指出设计者必须在不同尺度和层面实践弹性设计,与教育者合作,共同创造21世纪灵活多变的“生—学—研”培养模式。邓巧明等人基于现有的人与人偶遇交流从而激发科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提出人与科研信息的偶遇在促成科研人员彼此了解、交流进而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校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对这种偶遇具有重要影响。罗伯特·西姆哈对比了不同社会角色影响下的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两种校园空间模式,认为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应当反映办学宗旨和组织结构,并为其时代使命服务。在王志磊对张永和的访谈中,张永和阐述了对本体建筑学、超越专业的建筑学、建筑育人的深刻思考,并介绍了由此思考而创作的非常建筑事务所的最新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编:支文军教授

为大学与时俱进的社会角色而设计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的比较分析

Designing for the Evolutional Role of a University in Socie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mpuses of Harvard University and MIT

[美]罗伯特·西姆哈  著    纪绵  译    刘宇波  校

O. Robert SIMHA, Translated by JI Mian, Proofread by LIU Yubo

Abstract

      文章通过回顾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起源、使命与校园形式与设计,对比不同社会角色影响下的两种校园空间模式——独立建筑模式与整合建筑模式。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应该是这所学校办学宗旨和组织结构的反映,并为其完成时代使命而服务。同时,面对当下新冠疫情形势的新挑战,对大学校园的未来作出展望。

在线阅读

1 前言

回顾美国已取得一定成就的两所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可以发现帮助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虽然两所大学都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但这两所机构差异很大,它们的培养目标、组织管理、财政来源和校园规划设计,都完全不同。对比这两所大学的起源与特征,可以对如何建设一所大学并更好地提升其效率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2 哈佛大学的模式

北美大学的建立始于17世纪,哈佛大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今天,哈佛大学拥有36 000名学生,其中大约7 000名本科生就读于专门为本科生设立的哈佛学院,13 000人在12所专业学院和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另外16 000人在哈佛继续教育学院学习,该学院为全年龄段的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的课程。

2.1 起源

哈佛大学于1636年在距离波士顿几英里之外的安静的剑桥村庄建校,其选址、建筑形式和组织结构都受到保守的清教徒殖民地社会的影响。当时的社会对大学的宗旨和角色观点十分鲜明。哈佛的创建者大多是在英国大学接受教育的殖民者,而那些英国大学又脱胎于中世纪的校园模式。在中世纪的模式中,老师和学生在学习社区中一起生活,甚至一起用餐。后来,这些学习社区逐渐被纳入学院系统,并最终成为建立在城镇中的大学。这些大学起初是受到周边社区欢迎的,但随着宗教色彩的逐渐淡化,大学开始变得更加世俗化,学生也往往会变得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导致市民和学生之间偶尔会发生冲突。因此,波士顿的殖民者在考虑建立一所新学院时,希望把学院建在一个偏僻安静、远离社区的地方,这样就不容易对社区造成破坏。因此,哈佛大学的前身,最初的哈佛学院就选址在当时还是乡村的剑桥。

2.2 使命

最初,哈佛学院的使命是为包括律师、教师、医生和牧师等提供职业培训。马萨诸塞州联邦颁发的学院章程要求成立一个由数名成员组成的校董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来管理这所学院,聘请校长、教师和员工,并对学院的财务负责。

在最开始的200年里,哈佛学院一直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满足上述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机构。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的大学大多都是私立的非营利性机构。作为服务大众的慈善机构,它们是由宗教协会或民间团体赞助的,认为学院和大学对一个国家很重要,国家的发展需要受过教育的人才。

1865年之后,哈佛开始从一所职业学院发展为一所大学。当时美国刚刚结束一场毁灭性的内战,开始重建经济。在这一重要的工业扩张时期,哈佛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重新定位了它的使命和责任。它开始设立新的学科,更新和扩充课程体系,还另外建立了新的职业学院,将已有的医学院、神学院、教育学院、法律学院、艺术学院和科学学院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学院。开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需要新的组织结构、财政资源、建筑和更多的教员。随后,哈佛开展了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开始授予博士学位。从一个本科生与学院教师相互融合 同吃同住的传统书院发展到现代模式的大学,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新的模式也需要扩展土地。新的哈佛领导层将大学的每个学院设置为半独立的单位,自己负责财政、建筑成本及捐赠基金,以一种 “各管各”的模式进行运营。哈佛大学逐渐转变成一个权力下放的机构,以本科学院和文理学院为核心,各个研究生院更加独立于中央控制。哈佛大学的各个学术机构之间的联系变弱了,而与此同时,许多独立的研究生院繁荣了起来,大学的规模变得更大。

2.3 形式与设计

哈佛大学的形式和设计的演变开始于它最早建成的 “哈佛庭院”。哈佛大学庭院是一个尺度并不大的种满绿树的院子,周围环绕着木栅栏,最初的设计是为了在大学区域内放牧奶牛。今天哈佛大学的校园总平面图显示,除了位于哈佛庭院的最初建成的哈佛学院教学楼和住宅楼之外,大学的大部分都是独立的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它们在物理空间上各自独立,而且每个单位都有象征着它们的存在和位置的特殊形式的大门和围栏,其中有些是在20世纪出于安全的需要而设置的,但是它们同样也用于确立每个学术单位或学院的身份。今天,人们对安全的担忧已经减少,最初作为安全设施的大门和围栏很快就变成了建筑和美学的象征。这些象征物在承载校友们对自己学院的感情的同时也暗示了这样一种事实:哈佛大学的各个部分是独立的。如果有特殊需要,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它们可以控制来访,不过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自由地在校园行走,进出各栋建筑不受阻碍。

哈佛庭院鸟瞰图

2.4 独立建筑,独立组织

哈佛大学的组织、管理和财务变化已经对大学的空间形态产生了影响,独立的建筑又使得大学各学术和研究单位之间的交流更加有限。这种半独立的结构使各单位在决定其建筑规模、建筑风格和具体的设计细节时更加独立,很多情况下它们也自己通过争取捐赠来筹集建设资金。法律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设计研究生院和其他所有的研究生院,都有自己的专属建筑和专属资金。他们现在不仅能自主决定谁可以成为他们学院的学生或教员,还能自主决定谁来设计学院的建筑。最后,校园形成了一个更为不拘一格的建筑集合,每栋建筑都为特定的学科而建造。这种安排使得建筑师更接近使用者,并对他们所期望的定位、风格和功能做出响应。

如果把这个组织系统作为一个理念来评价,你会发现它是相当成功的。每一所学院根据其学院教师的主动性、领导能力、财政资源、工作质量和学生的成功,都能迅速采取行动,顺应形势发展,为其抱负寻求外部支持。权衡利弊后,它可以选择与其他学校合作或保持独立,追求自己设定的更明确的角色。不过,这一制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如果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寻求各个独立学院的支持,很可能会受到那些拥有资源的学院的抵制,因为它们可能觉得自己对整个大学社区没有什么义务。另一方面,如果大学提出建立和运营各学院可以从中受益的项目和设施,他们就有可能支持。这样做可能是出于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希望获得更好更大的教学设施、专门的科学设备和服务、邻近的食堂以及任何可能让自己的学院感兴趣的东西。全校共享的设施,如中央图书馆、报告厅、体育和娱乐设施、宿舍和其他服务能够将整个哈佛社区团结在一起,它们的设计和建设可以在校园的空间特征中发挥主要作用。例如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中央图书馆,各学院的学生都十分依赖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非正式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就是食堂。在哈佛大学,本科生经常和老师一起吃饭,而各研究生院都提供面向内部的餐饮服务,因此除了专门邀请其他学院的师生来一起就餐的特殊情况之外,餐饮过程中发生的跨学科交流只有在学院外的餐厅才会发生。哈佛还有一个教工俱乐部,来自不同院系的老师可以在这里一起用餐。

在这种模式下,大学内机构的物质和经济独立性可以很好地履行一些学术职能,哈佛大学作为一所伟大学校的声誉证明了它采用这种模式是成功的。但是,如果大学的目标之一是作为一个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地方,那么分权大学模式的组织结构、建筑空间和财务体系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3 麻省理工学院模式——一个整合的学习社区

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拥有4 500名本科生和7 000名研究生的大学。全校有1 000名教师以及一个庞大的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研究员队伍,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个学位授予学院和跨部门实验室进行教学和研究。

3.1 起源

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在波士顿成立,其创办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首先,美国急需训练有素的技术和专业人员来支持国家工业经济的增长,帮助国家从内战中恢复并为大量从世界各国来到美国的移民提供工作机会。其次,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对美国当时实行的传统科学技术教育的不满。这些条件促使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教授发起了一场创建一种新型教育机构的运动,该机构将以新的方式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资源,以更有效地支持工业经济。他搬到了波士顿,一个与他的理想志趣相投的城市。波士顿对他创建一所理工学院的想法很感兴趣,并且能够筹集到建立学院所需的私人资金。马萨诸塞州联邦政府授予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始人一份宪章和波士顿市的一小块土地,以建立这种新型机构。波士顿希望麻省理工学院通过设立相关教育项目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以支持不断发展的地区和国家的新工业经济。

3.2 组织

这所新型的大学建立在创新的哲学和组织理念之上,它致力于发展一种教学科研的新模式,可以在所有学科都集中在一起的气氛中培养工程师和科学家,从而孕育更多的合作。这都源于这样一种观念:为了培养这个年轻的国家所急需的合格工程师和科学家,为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形成更为密切的联系,所有的学科都应该聚集在同一个空间环境,这样它们都能发展得更好。在这里,知识可以很容易地从一个学科传递到另一个学科,化学家可以传递给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可以传递给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可以传递给物理学家,物理学家可以传递给数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在波士顿建立校园,所有的学科都在同一栋建筑中。这不仅是出于对波士顿寒冷的冬季气候的考虑,而且是基于最初的设想,即为了成为一个能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合格工科毕业生的成功机构,有必要在一个屋檐下建立方便、适宜的知识联系。

支持这项事业的组织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建院章程中就明确了方向。麻省理工学院校董会的成员包括来自工业界、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的代表,后来又加入了本校毕业的校友。校董会负责选聘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由他负责管理学院的事务,包括教职员工的招聘、学院的运营以及财务。它是一种集中管理的系统,旨在鼓励和支持一个统一的社区。

在最初的50年里,麻省理工学院在波士顿发展壮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很快就用尽了空间。校园后来发展到分布在波士顿后湾区各处的17栋不同的建筑中,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麻省理工学院面临着失去其学术传统的危险,在完成其使命方面也变得越来越低效。

3.3 形式与设计

191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董会和新校长决定离开波士顿市区,在河对岸的剑桥镇的一块更宽敞更有发展空间的场地上建设一个新的校园。新校园的规划恢复了建校之初关于教学环境的理念,把所有学科容纳在了一所巨型建筑之中。此外,新校区也很好地把握了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质,建筑空间的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学科的发展,建筑能够在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快速和经济地适应其变化。麻省理工学院早期的建筑几乎每一个部分都经历了至少四代不同的使用者。这既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空间适应持续变化的教育理念的反映,也是使其保持活力和创造性的原因所在。

左图:博斯沃思1913年秋季提交的MIT校园规划设计,主楼内布置了多个学科,且彼此之间没有明确分隔

右图:MIT主楼鸟瞰图

左图:今天MIT校园中部科研区建筑日益密集且彼此相连,各个学科的融合程度也愈加显著(颜色越红代表建筑内容纳的学科种类越多)

右图:MIT校园鸟瞰图

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开放,而更多传统的大学则到深夜就会关门,人们各自回家。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那些以实验室为主的科学机构,在所有的时间都保持开放,这主要是由科学实验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很多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不会在晚上停止, 随时都要有人来维护实验的进行。建筑的持续开放带来了独特的好处,它使这座建筑随时都充满活力。如果在凌晨两点参观校园,你也总是会发现有学生和老师在工作、交谈或者闲逛。

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也保持着向所有人开放,塑造了一个始终充满活力的社区,并提供了另一种价值,一种非常高的安全水平。如果总有人在你身边,你就会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感。除非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否则它实际上不需要大门和管控。它还为人们提供了以自己的节奏和风格工作的机会。例如,建筑和规划专业学生的昼夜节律一直比较不同寻常,学生们往往通宵达旦赶项目,然后上午回去睡觉,可能在中午又回来了。可以容纳不同学习习惯的建筑环境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重要特征。

3.4 社交与知识互动

从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学到的重要一点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体系是基于一种教育理念,即寻求将知识交流的障碍减至最低。它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和促进变化。人们可能会问,麻省理工学院所提供的打破壁垒、强调知识交流的整合式教育效果究竟如何呢?在麻省理工学院,很多伟大的思想都不是来自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学科,而是来自于不同学科的老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自由流动。麻省理工学院没有严格的学科选择体系,尤其是在本科阶段。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不需要确定参加某门课程或学习项目。所有的大一新生都必须学习一整套必修课程,以确保他们在广泛的科学、工程和人文学科方面有良好的素养,并且拥有相同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完成了通识教育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而不用在入学之初就做出选择。如果你去了解一下许多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毕业生的情况,你就会发现他们最后很少会去做他们第一次来麻省理工时开始研究的事情。

生物系的罗伯特·霍洛维茨教授(Robert Horowitz)就是一个例子。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读本科时打算学习经济学和数学,但是,他后来却对新生物学产生了兴趣。“我当时对此一无所知,以为自己可以尝试一下。我对神经系统非常感兴趣。”他追随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后来成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做出了他的学术贡献,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学术方向选择上的自由是麻省理工学院办学导向的成果之一。

成长和变化一直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特点。在过去的100年里,它慢慢演变成一所以科技为核心的大学。但是依据它整合所有学科的办学初衷,它也在人文、艺术、建筑、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发展出了很强的学科。它还首创了一些特殊的机制来发展新的研究领域,而不受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在科学技术发挥巨大作用的今天,麻省理工学院这套旨在创新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法使它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4 对比不同大学模式带来的设计启示

建设一所大学应该主要考虑如何使它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它的使命,而不是仅仅考虑外观。相比于分散的建筑,大尺度的整合型建筑可以容纳和促进科学知识的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人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环境创造新的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的校园形态应该是这所学校办学宗旨和组织结构的反映,这样的校园才是正确的和富有成效的。

时间对于大学师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它永远不够用。校园的规划设计必须重视时间这种转瞬即逝的宝贵财富。如果从住所到工作或学习的地方需要长途跋涉,那么很多宝贵的时间就被浪费了。所以在校园的设计中,建筑师和规划师需要在包括学术与生活在内的各种功能中找到一些合理的平衡。空间的使用者应该决定哪些功能是最重要的,哪些路径应该容易被找到。规划师、设计师和建造者需要敏锐地观察需要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它们的位置。

本文对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校园的回顾表明,成功的校园空间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校园需要反映这所大学的特质以及它的目标,我们则必须对各个地方人们的需求都保持敏感,并确保无论在哪种尺度下,人们的需求和愿望都被纳入到设计方案之中。

6. 哈佛大学(左)与MIT(右)校园学术与科研建筑分布对比(等比例尺)

哈佛大学(左)与MIT(右)校园中心区学术科研组团平面对比:独立的建筑与连为一体的建筑

当我们设计或扩建校园时,我们需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的所有需要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使用者以后在面对需求时就会自行其是,一般会选择他认为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当前的需求,这往往就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了。

如果学校的想法是鼓励交往和互动,在师生之间塑造密切而非疏离的关系,那么在学校的建筑和其他设施的设计中都应该对这一点予以重视,以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

 5 大学校园的未来

当前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大学社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挥好它作为人类交流和沟通中心的职能?如果我们不能在教学与研究中延续以往的会面沟通交流的模式,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与他人互动的深层需求将如何满足?

我们知道视觉信息和知识信息丰富的环境能使我们受益,多样的人和不同的观点能激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在与人交流更为顺畅的地方可以更好地发展,一些意外获得的信息往往更能刺激到我们,所以我们把计划外偶然发生的交流看得更重要。我们也知道在不同层级的人更容易进行交流的地方,想象力更容易得到激发,创新会获得更蓬勃的发展。目前的麻省理工学院校园模式很好地满足了所有这些条件,但我们该如何克服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和减少直接接触所带来的影响,保持学习社区的良好运行呢?

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适应能力表明,我们最终将克服目前疫情的限制,我们将能够再次以传统的方式利用我们的校园。毫无疑问,面对面的交流将永远是首选,它更便于我们获得完整的信息,也更利于产生互动。然而当前挑战所催生的使用电子媒体作为近距离接触的替代品,其效用也不应该被低估。虽然目前的技术在感官价值上有所不足,但它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有效地联系不同规模的群体,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也难以高效和经济地完成的。我们现在可以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学习经验。我们可以不分昼夜地与同事分享信息和想法,无论他们在哪里。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广泛的社区,让他们在精神生活中相互分享。

我期望我们很快就能找到抑制疫情的方法。疫情的发生迫使大学进行创新,以保持它们的教学和研究责任。但是我们将从这些事件获得的是,我们如何得以创造性地利用技术来克服目前传播知识的局限性,并展示这些创新如何将世界各地学习与研究中心的触角延伸到那些在疫情之前无法获得大学教育的地方。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是以面对面学习为主的传统大学的缩影,它们也同时在探索使用媒体技术来保持联系和扩大影响范围,一直在为学生和教师重返校园做准备。

(罗伯特·西姆哈先生从1960年开始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规划办公室主任,任期长达40年。2000年以后,他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持续开设了一门名为“理解MIT”的课程。2018年2月刘宇波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发展演进的报告,邀请罗伯特·西姆哈先生作为对谈嘉宾,重点介绍他对哈佛和麻省理工两座大学校园的理解。本文是在他这次发言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罗伯特·西姆哈先生又专门作了相关内容的补充。)

(图片来源:图片分别来自于:http://philip.greenspun.com/images/20061003-boston-aerials-r44/harvard-yard、作者自绘、Designing MIT: Bosworth's New Tech、https://www.wikiwand.com/en/ Massachusetts_Institute_of_Technology)

               

电子版                             纸质版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见时代建筑》2021年第2期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研究 [美]罗伯特·西姆哈著;  纪绵 译;刘宇波 校;《为大学与时俱进的社会角色而设计: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的比较分析》,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单位: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作者简介:罗伯特· 西姆哈,男,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讲师,前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规划办公室主任

译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译者简介:纪绵,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

校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校者简介:刘宇波,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19ZA01)

本期主题文章相关阅读

[1] 江立敏、潘朝辉、张佳、贺玉霞.大学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 面向未来的整体观建构[J]. 时代建筑,2021(2):6-14.

[2] 杨一秀、王涤非、江立敏.动态·系统·可持续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再生的思考.[J]. 时代建筑,2021(2):15-21.

[3] [ 美] 丹尼斯· 派普斯、[ 美]罗米尔·谢思、[ 美] 张韬 著、苏杭 译、[ 美] 张韬.校反思校园的未来[J]. 时代建筑,2021(2):22-29.

[4] 邓巧明、刘宇波、纪绵.与科研信息偶遇的校园 浅谈规划设计如何促:进大学校园中的跨学科交流合作[J]. 时代建筑,2021(2):30-35.

[5] [美] 罗伯特·西姆哈 著、纪绵 译、刘宇波 校.为大学与时俱进的社会角色而设计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的比较分析[J]. 时代建筑,2021(2):36-39.

[6] 张永和、王志磊.通用建筑学:与张永和谈学科基础、教育模式及校园设计[J]. 时代建筑,2021(2):40-47.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邓小骅,高静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研究】

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http://timearchi.tongji.edu.cn

电话:(021)65793325、(021)65038903

邮箱:timearchi@163.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