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文学】清明节最新最美原创诗文欣赏(配图)
发布于 2021-04-09 15:58
“中华诗词之乡”
——沅江市胭脂湖
欢迎您!
作者:王燕
沅江市胭脂湖街道办事处干部,大学学历。
祖父离开我已整整二十九个年头了,然而,我对祖父的记忆并未因此而褪色,祖父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祖父死于一个神话,神话里装着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那就是他的爱心,因此,祖父死得很安详。记得张爱玲说过:“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易那么就大彻大悟,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祖父带着他永远的遗憾离开了他至亲至爱的人,悄悄地走到了生命的终极,抒写完了他那段亦喜亦忧的人生旅程,难道不该说是一种悲壮么?然而,在这悲壮里面,似乎有一种更有意义的启示,是什么呢?我至今还未能揣摩到……
祖父是一个民间医生,其医术源于他的伯父,祖父的伯父是一个医术精湛的老医生,专治一些医院难攻的疑难杂症,祖父的伯父的祖宗传医术有个规定,就是传男不传女,祖父的伯父膝下只有一女,传谁呢?祖父的伯父望着祖父那顽皮而又可爱的样子,眼前突然一亮。但当时祖父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那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祖父开始学医。这一段话,是祖父经常唠叨的家史,我当初不知道他为何不厌其烦地将那些话挂在嘴边,而在祖父死之前,我终于明白,这是祖父在彻底打消我们这些女孩想从他那里学医术的念头。小时候,我们经常围坐在祖父身旁,看祖父用一杆小秤秤些明矾、青矾、水银等材料,秤好后用一些小罐子装好,在屋里的地上制药。约半天工夫,药就制好了,盆子里就会出现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粉末。祖父告诉我们,红色是用来生肌的、白色是用来强攻肌体瘤毒的,黄色是用来吃的,吃完后必定上吐下泻,排出身体毒素。我好奇地望着祖父青筋暴出的手象变戏法一样的变出药物,然后一知半懂地点点头。可能是儿时的记忆刻下的铬印,以至于在祖父过世多年后,我还时常梦到祖父告诉我这个祖传良方的材料配比、制作方法,他在梦里还悄悄告诉我,这个方子能攻克现在的癌症。可惜当时父亲不肯学,方子如今已失传了。
从我记事起,每天,祖父的小屋里门庭若市,常常有操各种口音的人坐在小屋里等他看病,闲时,我也过去给祖父帮忙,与那些病人拉家常,为他们打发掉一点苦闷的时光。原来,那些病人都是在大小各种医院里医治了好几年,但病情仍不见好转,后来,听有这样相同病历的人说起,在某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这么一个老先生,他们便慕名来到了这里。
祖父给人看病,从不多收人家的钱,他说,都是穷苦人家,病人给点药钱就够了。有时候,因为病人行动不便,他便亲自上门为人家送药看病,这种情况下,车费定然是他自己出。为此,他常常招来祖母的奚落,但他却以一笑了之,我想,也许是那一大堆锦旗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巨大的财富。
不光如此,有时遇到没钱治病的穷苦人家,祖父还少不了掏出钱来送给人家。记得有一次,有位从安徽来的乞丐到祖父家讨钱,祖父见他年轻力壮,便愤怒地对他说:“年轻人,干点正经事吧,讨钱并不光彩,象我这样的老骨头,都从没有想过要靠乞讨来养活自己。”年轻人当即跪下,哭着说:“我父亲生了个肿瘤,花出了几万元医药费,现在家中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光了,这样的荒年,田里颗粒无收,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这样。”说完眼泪簌簌地流下。祖父专攻肿瘤,一听到这人的父亲生了肿瘤,忙对那人说:“你回去把你父亲叫来吧!我不收你一分钱的医药费,尽力把你父亲医好。”不久,年轻人便把他父亲叫来了,也许是没钱,担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期,肿瘤已进入了晚期,伤口的周围已糜烂得全部化脓,让人看了都觉得恶心,但祖父并未因此草草了事。每天,他都叮嘱祖母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吃完药必须进补,于是他又把自个舍不得吃的鸡蛋煮好送给了病人,病人痊愈后,临走时,他偷偷地塞给病人一百元钱,说是送给他作路费。年过半百的病人从祖父手中颤颤地拿过钱,目光深情地望着祖父,久久不肯离去。
为了给更多的人治病,一个炎热的夏天,祖父背上药箱,远赴几十里山路,给一付不起药费的老妇人送药。我清晰地记得:送药前的那些天,祖父常在家里唠叨,该换药了,怎么还不见来换药呢,只怕是担心钱的问题吧。念叨了十多天,祖父便背着他那套必备的行李去了那个让他再也没有回来的地方。当时,祖父已是七十九岁高龄,去往病人家的路上需步行几十里路,酷暑难熬,他跋涉了二、三十里山路后,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在两座坟的中间一个趔趄,摔了一跤,从此长眠不醒。听当时看见他的人说,祖父躺在那里,安详地闭着眼睛,仿佛已进入了梦乡,他的手中紧紧地拽着那个药箱,他几十年来相依相伴的药箱。
父亲把祖父接回来后,棺材放在堂屋的中间,祖父生平很爱看皮影戏,父亲为此特意请人放了一出皮影戏,搭戏台那天,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可谓是“慈父辞世苍天动容也落泪”。入土那天,祖父的棺木抬到一个小山坡的时候,抬棺木的木柱突然断了。一些内行的人就建议:就埋这儿吧,这儿肯定是一副好地,这老头子积了德,苍天在可怜他,让他在阴间好好地睡一觉。于是父亲便请人把原来挖好的那个坑给填了,从此,祖父便安睡在了上天赐给他的地穴里。
后来,我们家一个亲戚问及风水先生,才知道那是一席什么“莲花宝地”,冬天雪一落到坟地上便会化成水,被坟地里的泥土吸收,滋润那深层的棺木,而且,那里面的棺木,经历一百年的风吹雨打也不会腐朽。之后,便越传越神了,有人说,他在夏季的一个夜晚乘凉时看见我祖父穿着古代人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向河对岸张望。也有人说,我祖父已升天了,在天上庇佑着他的子孙们呢。对于这些,我一直不相信。只是,祖父死的当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很大,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过年的那天,我们去祭祖,居然发现祖父的坟上居然寻不到半点积雪的踪迹,我的心中便有了深深的疑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好人有好报吧!
祖父去了,永远地去了,如今又值清明节,我站在丛冢之间,眺望他早已鸿飞的身影,倾听他哑寂在岁月喉咙里的声音,然而,幽明永隔,我既不能上穷碧落,又无法下抵黄泉,只好把目光投向浩茫的天宇,投向那形同烽窝的星海深处,抱持着不肯割舍的愿望,久久祈祷——
作者:陈明锋
株洲市东阳新韵文化社刊物主编
南洞庭的湖水在摇曳的芦苇旁飘逸,渗入静谧的沅江老城。一条笔直的小河依旧流淌在城中,眼前依稀呈现迎风摇摆的柳丝,还有河边静静垂钓的老老少少......
海子的魂魄在景星寺的天空呐喊,在静止的湖底沉淀,诗人彭健已经随他的影子而去,冥冥之中还在追踪兄弟与他的同伴当年在城中湖畔等待我们的身影。
诗人就在沅江胭脂湖浩渺的天堂,在睡梦间再也找不到你在编审群那最后的承偌“好”,短短的回复积攒了长长的的印痕......
八百里洞庭曾经养育了湖边一代代渔民,南洞庭博物馆记载了千百年的历史;景星寺的海印文化研究会也弥留着海子等一代代诗人的脚步,我们随之想到沅江如彭健,刘清纯等一批批新生代诗人出现的必然。
彭健亲如兄弟。我们初识于2018年东阳新韵文化社“新韵梦*端午情”主题征文。2018年6月20日,投稿邮箱收到了来自湖南沅江一个“剑戈”的二首新诗,当时投稿太多,我们22日才编发127号参赛作品。后来在确定获奖作品时注重他的新诗,并不是他的头衔,而是短短的诗句吸引了我们;
“(一) 这个日子/应该去往河边/与天空交流内心的宽广/或者深度/一片叶子遁入河底/千年以后/龙的骨头游过五月/卷起一河楚风(二)我从未到过的河流/龙舟也无法到达/屈子的仰天长叹/包容了五月的风雨/从此/汨罗江夜夜失声痛哭/粽子包容了天地/而一曲《天问》/却载不动三千年惆怅/八千里故国,山高水长”。我们当时就在设想,只有洞庭湖边长大的诗人,才会有如此博大的情怀和深沉的心志,现在我们还在遗憾只给了个优秀奖,但愿他在九泉会理解吧。后来他毫不责怪,并邀请我们去沅江看看,可惜来去匆匆,可恨这竟然是最后一面,直到他突发疾病离开我们。看到他儿子在朋友圈发来的噩耗,我们沉痛来到株洲准备送他最后一程,可不忍看到这一事实,只得返回。
彭健情如战友。征文之后,我们时而联系交流,谈谈各自的人生,诗观,相见恨晚。我们邀他做新诗编审,满口答应;后来又邀他做编审组长,毫不犹豫;最后2020年“株洲农商银行杯”劳动专题征文又让他做新诗栏目主审,尽职尽责。只有战友般的情谊才会如此,临到征文结束确定获奖名单时才离我们而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又是情如兄弟的亲密战友......去年我们就下定决心,今年清明节得去看看他,现在我们终于如愿了。难得又一次沅江胭脂湖之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工作地的领导记得他;民协作协的同仁记得他;亲人朋友记得他......亲爱的弟兄和战友,你可以在一生深爱的土地长眠了!若有来生,我们还在一起,说说还没说够的知心话,道道还没道完的不了情!
弟兄加战友,真正的诗人是永生的,真正的文化战士是长驻的。诗人艾青不是在深情的土地长眠吗?您也一样,长眠在家乡的黄土里吧,你不负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会不负您!我们所有记得的人们,都在为你默默祈祷与祝福,期待你的灵魂复活,播撒在沅江胭脂湖人民的心灵,播撒在文化同仁们的心灵!
2021年4月9日凌晨
作者:刘祝华
茶陵人,株洲市东阳新韵文化社刊物编审。
名徒劳,利徒劳
半生辛劳谁与表
一庭疏竹间笆蕉
且自吹箫
谁管明朝
——剑戈(彭健笔名)
对于去追悼一个未曾谋面的已逝者而言,适逢清明时节,远行南洞庭湖边的沅江市胭脂街道办,实属突然与意外。
突然的是,上午才得到茶陵东阳新韵文化社陈老师的通知,当天晚上就决定成行,那怕我已安排好了这两天当班与回老家扫父母之墓的计划。
意外的是,我与彭健同志,未曾闻过其名,未曾谋过其面,接到通知后,才知道他生前是东阳新韵文化社平台的新诗栏目编审组长,在沅江市文艺界挂了许些头衔,他的墓地,又是在两百公里之外的沅江岸边,如果要去,将把我自己的清明节计划全部打乱。
尽管如此,毅然决定启程,是被陈老师对追悼彭君的决心与执着感动了,是被摆在启程前一晚的一些困难激活了,我几乎看得见彭君的英灵在沅江边上招唤,就好象两千五百年前的屈原,在汩罗湖边徘徊《问天》: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走向沅江的路上,同行的老师都是话唠,一直讲与彭君的曾经往来,讲他的好,讲他的作品,全然忘了昨天晚睡早起的疲倦。我是在开车,不敢冒然答腔,只是静静的听着,偶尔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想象一下南洞庭湖与沅江的美,闲鹤飞过,芦苇残阳,渔舟唱晚。
清明时节,春熟雨多,这又是江南的郊野,“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乡,满眼的暗绿横烟,茅店林舍,池塘湖泊,全都湿漉漉的,朦朦胧胧的,真像一巨幅刚刚搁笔的水墨丹青,散着清香,泛着湿光,从脚下向远处一层层的渐渐淡去,最末端与阴暗的天际交溶在一片了。
如果肚子不饿,如果目标地没有人事在等,我倒喜欢一直在这么漫漫长路上奔跑,身边有几个文友之乎者也,前面风景在不停地展现变幻,心情飘逸闲暇,有烟有酒有茶话,没心没肺没牵挂。
那时真的在想,彭健君生老于这么诗情画意的山水之间,现又还长眠于斯,何悲之有?
下了高速的几百米处,有个十字路口,中间竖了块褐白色的巨石,书有“中华诗词之乡”几个红色大字——沅江到了,胭脂湖到了,彭健同志的安息之地到了。
胭脂湖街道办事处大院内,公务领导,文艺名家,还有那棵高大茂盛的香樟,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对,就是这棵香樟,格外显眼,象一顶硕大的嫩绿华盖,呵护着整个小院。
胭脂街道办事处,是小院内那座古香古色中日结合式的砖木结构两层楼阁建筑,比较起如今流行的现代水泥大厦大楼,一些形状怪异神离气散偏又牵强附会的前卫元素,它就显得精致完整而又端庄大气,完全是一个古典风雅绣红书香的大家闺秀,这就是沅江胭脂湖的文化底蕴,中华诗词之乡的气质。
这里,也是彭健同志生前的工作之地。
我们惦念的还是急着去彭君墓地祭拜。
他在那里盼望着呢:
“我在牧场上燃起了篝火
备好了新酿的高粱红
却始终没有等来我的兄弟
孤独的歌声里没有了兄弟的和唱
我的喉咙从此喑然无声
——幸好我生在江南
彭健 2018.11.30 ”
他今天的“牧场”,就设在沅江边上,一处普通的小果园,野草小花,周围还有几个坟茔土堆,与他生前一样,喜欢与百姓为伍,喜欢田间地头,朴素平凡。只有当你站在高处,去纵观远近水川形貌,才明白此地的开阔与聚拢;只有当你刨开浮泥,向地底下深探穷究,才懂得此地的肥沃与温暖。就像彭健同志本人生前一样,站在他面前,是一位质朴忠厚的农民形象,当你追逆他的来路,当你读着他的诗文,你不能不被他的人格气魄所震撼,不能不被他的匠心独运细腻感情所折服。
我们也备了些东西,是他生前所轻视无谓的鲜花与炮竹,是“钱财”,是祈祷的赞许与名望,他生前本来就该拥有,他却悄然而去,用本性与党性,仍在这块普通偏静的小园子里,默默地喑然无声地等待兄弟们前来和唱孤独的奉献之歌。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尊敬的彭健兄弟,我们来了!
代表你曾经激昂文学之梦的东阳新韵文化社,代表惦念着你的每个东阳新韵文化兄弟战友,向您致敬!
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愿那里也有您一往情深的事业与文学的芳草地!
2021.4.6于株洲明月湖畔
追悼彭健同志
文/刘祝华
清明的风
把我推到了洞庭湖边
彭君的英灵
用沅江拧成纤绳
唱着号子
把悼亡的舟
拉到了胭脂湖岸头
坟墓是一坯小小的土堆
却安息着一个高大的灵魂
上香 烧纸 放冲天炮
怎抵得了爱人的一行泪
任何祭拜的仪式
抚平的是心潮念梦
一股股青烟
在清明的潮湿黄昏
却不经意间
静静的 静静的
匍伏在洞庭湖的周围
作者:陈晶晶
大学学历,沅江新生代美女作家、诗人。
人间
芳菲已尽
天空
扯开记忆的一角裂缝
过往
便洒满每一条街巷
每一处山野
四月
节雨不肯停歇
曾擦过谁家檐角的新燕
今年可还会再过家门?
承载过几代人情思的秋千架
在何处仰望月圆?
门前那垂垂老柳可还载得动
那岁月一般冗长的二胡声声?
坟地
石碑又添新苔
半遮模糊久远的刻字
记忆却不曾模糊片刻
连同那粗粝的触感
还有指尖的冰凉
纸幡轻飘
草,褪三尺
土,厚一分
悲伤
为这个节日定下情感基调
为什么要悲伤?
在这个相逢的日子
我们依然彼此拥有
我继续成长
你不再老去
文学指导:黎梦龙
主编:郭浩阶
摄影:郭浩阶
编发地址:沅江市胭脂湖中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