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土木/水利行业不景气了,那同济河海的大佬都干嘛去了?

发布于 2022-05-18 13:04

本文前,请您先上面的字体“平师志愿”,再“”,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最新内容了。每天都有分享,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高考政策、各类高考信息、高考志愿填报知识等,完全是免费,请放心。

※※※


——本文遵守转载规则,转自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济土木硕士一年将近500,本科还有500,除去读研读博深造,每年流入社会至少600。

答主是21届硕士,圈子也有限,不代表整体,只能讲讲我身边硕士同学的选择。

1.设计院: 主要指一线城市大院/地方省院/细分领域大院,很令人欣慰,前几年毕业生大多从设计院流向地产,21年貌似有复苏的迹象,对所学知识有敬畏,对技术岗位有向往的同学还是选择忠于初心,留在上海有同济院/华东院/上海市政/城建院等,回二线例如铁四院
/中建西南院等。是否去设计院也取决于所学方向,貌似地下/桥梁/岩土较多,结构防灾较少,以及,设计院的校友还是很多的,二十年前毕业的师兄们大多功成名就。

2.地产: 地产管培全国统一价,二线城市公司的需求大、性价比高,选择回家干(苏州/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的同学反而比留在上海多,集中在Top20,万科/中海/龙湖/华润/保利/金茂
/金地/招商/中南等,国企为主,比较小众一些例如仁恒/滨江/上海地产/地方城投等也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岗位主要是工程/成本/运营/投资,这块可以单独开一个问题再细说。虽然就业报告没有出,但答主大胆断言后疫情时代,大家的选择更加保守偏稳健,相对17-20年,流入地产的必然更少。

3.选调/国考/事业单位/地方国企:重点来了,以上统称为体制内吧,排名根据大家意愿程度。去设计院/地产的同学很多都准备了一手行测申论,有编走编,无编再卷的风向极其旺盛。结果上看,选调最热的地区江浙沪粤,但上岸难度很高,事业单位,例如二线城市的新区管委会,深圳市/区工务署,或者走地方人才引进项目,例如福建引进生(土木专业好像只收同济/清华),或者国企类似国家电网
,都是极好的选择。
4.施工单位: 几个认识的同学去了中建总部管培/中建八局/中建三局/中建国际香港/中建丝路,硕士选择下工地是少数,去的同学都是走的比较顶尖的人才计划和非常好的平台。这块答主了解不多,不展开。

5.转行互联网:分技术岗和非技术,纯互联网公司,土木专业背景没有任何优势,有的时候也看运气,尤其一线大厂通常需要很长的准备周期。这几年也有同学选择土木相关的软件公司,比如广联达
、PKPM、深高顾,虽然领域小众,但是智慧城市、智慧基建、智慧交通、数字孪生这几个概念近来有点火热。
6.转行金融:个人认为是最卷、最难,需要实习最多的领域,自然也有极高的回报。券商、投行身边也有同学拿到了offer,实习几乎没有断过,这种案例不适合推广给所有人,毕竟研究生的时间管理有时候不取决于自己哈哈。
7.其他:看到再补充。
也许同济土木找工作的确是光环,面试官有时候会多一分期待,但也仅此而已,后面怎么发展都是靠自己的。不管哪个时代,选择什么专业,迷惘的人都不在少数,但对自己想要什么很清晰的人,肯定可以得偿所愿的。祝这个时代的土木毕业生,都能抓住自己想要的未来。

编辑于 2021-05-02 12:56
作者:lewi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412815/answer/18514852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济,桥梁,硕士,19年毕业,说下同学们的去处,有些不太确定。
  1. 房地产,很多优秀的大佬的去处。20~30w第一年不等。
  2. 转互联网,广联达今年签了几个,写代码。24~25w 第一年左右。本科同学建工方向,去某互联网厂做游戏了。拼多多好像也有,但不确定。还有许多同学也想转,但是不甘心去小的互联网公司码代码,还在犹豫和准备中。
  3. 其他转方向的,比如IOT方向,一些甲方。
  4. 设计院,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去的,说几个我知道的设计院。上海市政院(道桥院和交规院);上海城建院拿三方的时候看到一个地下的同学签的;中交公规院大桥二部等等。待遇8~15w第一年(第一年一般没有年终奖),2~3年差不多能拿到20w左右把。
  5. 土木的检测、养护等单位
  6. 出国读博
  7. 考选调生的又一部分,但不确定去不去

编辑于 2020-07-22 20:13
作者:笑一笑0258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412815/answer/5507182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逢场作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412815/answer/5641375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干工程累不累?真的累。其它回答也差不多都讲了,也不再多说。但其实因为我们项目的特殊情况,说实话这段时间我的生活逍遥自在,每天8点多多上班,五点半准时下班。但是!!!!我的情况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师傅说这种情况这辈子可能都碰不到第二次,我提这一句也是为了我工作后的抉择作说明。
我是土木工程出身,但实际上校招前我就有转商务的意向(区别什么就不细讲啦),碰上工程前期真的悠闲,刚好给了我充足学习适应时间,缺点可能是成长得慢一些,得失得看个人考量。
然后,就是两个月工作来的心得吧。
特别强调的一点:工作忙起来很累很累!加上刚毕业大家多少有些迷茫期,一定要想好再做决定!
1.去施工单位一定要去好的。什么是好的?平台大的,比较规范的。
2.烟不抽就直接说,酒不喝也行,也不是硬灌你,只要你找个充足的理由就行。从我的观察来看,年轻一辈的酒量越来越不行。
3.升职不仅是能喝会拍马屁。我没有用“不是”,人际交往是个很重要的能力,但简单概括为喝酒拍马屁也是不对的,技术做好也是有前途的(实际上起码做到没有短板)。
4.牛逼的人很多,真的很多。

我是同济土木的大四狗,虽然半年前准备考研,但实在无心学习,于是在秋招第一天签了面试的第一家单位,从此进入中建成为一名土木人。
清华的土木工程实际上规模比较小,他们选择往往更多,但同济土木有500人的规模,参考的意义更大一点。
我们专业里面,按成绩好坏基本是出国、保研、考研或工作,当然也不绝对。我们班是本级土木成绩最好的几个班之一(拖了班级后腿),30多人里保研的就有十几个,工作的也有十个,反而考研是最少的。工作的同学里面,多数都签约了中建,还有一些签了地产,我所知道的并没有去设计院的。
从大的行业背景来看,土木工程在没落,但实际上也够一口饭吃,毕竟人总是要有房子住的。虽然有些自吹嫌疑,我们是没有找不到工作这种烦恼的,哪怕去施工也都是你敢去就敢要的那种。对于我们来说,土木行业的没落体现在付出与回报的落差,毕竟都是高分来了王牌专业,年薪还不如学计算机的一半,确实令人心痛。
总体来说地产给的薪水是最高的,而且比设计院和施工高出不少,但因为去年地产招人太多,今年缩招了不少;设计院相反,一直招聘研究生的他们因为人手不够不得不开始招聘本科生,虽然还是没什么人去;施工万年老样子,你敢来我就敢要。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土木工程的薪水真的不高吗?是的不高。但从毕业薪酬平均来看基本上是个平均值的样子(我们学校的均值),那么可以这么想,互联网薪资高我们那么多,那岂不是有很多不如土木的行业拖了后腿hhhhh(强行自我安慰)。实际上我学土木是认真考虑的结果,高考时基本上是我自己说服了我身边所有人,自小喜欢鼓捣东西的人实际上更想学机械,最后还是报了土木。虽然大学四年学习里程磕磕绊绊,成绩也最多一般,但我也还是挺喜欢这行的,必修的c语言证实了我辛亏没去学计算机这行,不然能不能毕业还是个问题。至于羡慕他们的薪酬,实际上也还好,比我有钱的多了去了,足够养活自己的话就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地产面试的竞争比较激烈,我比较懒,就没有去看,还是中建这种象征性面试适合我;设计院这两年不是很景气,而且对本科生不是很友好,工作方式也不对我胃口,面试还不水,唉~总的而言对我这种简历上只有个学历的人来说,去施工是最容易的了吧。
说得长久一点,我基本上是要在这行做很多年的打算,中建也算是个大国企,国企的好处也有很多人讨论过,而私企施工方基本上没人考虑过;地产一方面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这个泡沫什么时候扎破谁也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指不定哪天我被裁掉了怎么办哈哈哈。十分敬佩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我本能厌恶这些资本家,没错我就是天生粉红(。・`ω´・),因此去中建以后想想做党政工作也是很不错的。
综合来看我在就业时的烦恼比较少;土木工程付出太多收益太少一直是个不变的话题,但生活不易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辛苦,可能做富二代性价比很高,可惜这工作很难找。
实际上于土木名校来说这行依然可以接受,虽然我的实习工资就比标准多了100块钱(我觉得我十二年奋斗就值12*100块钱),但人脉、能力的巨大差距于名校毕业生而言才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又不是高中生,拿出点时间好好了解、思考、规划,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于 2019-09-17 12:53
 
作者:土木工程大明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412815/answer/23825597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嘻嘻,这个问题我能答。我也勉强算是同济的设计院小佬吧。
最近在知乎上指点江山,被师弟们认出来了,还有点不好意思。
我就说说周围的同学都干嘛吧,我们是05年入学的同济土木。
本科毕业已经13年了,硕士毕业10年了。
工作单位无非就那几种,政府甲方 / 地产甲方 / 勘察设计 / 施工 / 公务员 / 高校 /
因为已经工作了这么多年,所以大部分人都成为骨干了。少数流弊的已经是领导了。
在政府平台的,基本上还是比较舒服的,地位高、少加班、收入稳定。
地产甲方的,看会不会混了,还要看跟对大佬没。职位不同,收入可能差好几倍。不过这两年行情不好,大家降薪都降得厉害。工作也挺忙,应酬多。
勘察设计,这就不说了,苦逼中的战斗机。连我这种摸到天花板的都出来了,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当年硕士才能进,现在能加班就行了。
施工,我们那年出来进现场施工的,现在基本上都是项目经理了,收入高。只是长期在外,全年无休,工作环境差,照顾不了家庭。另一种就是施工单位的总部的坐办公室的,只搞管理,收入没项目上高,相对还是舒服的。
公务员,这个好,行内都说上岸了。地位高、加班少、收入稳中有升,还有不少福利。
高校,这个也很好,毕竟要博士才能进去。因为高校这个平台很好,善于利用平台的老师收入就很高,只做做教学就一般般。不过有寒暑假啊,时间是自己的多好啊。
但是请注意啊,我说的这些同学,都是10年前就入行了。你现在才入行的话,肯定是没有这些好事的。整个行业在萎缩,不会有升职加薪的机会给你。
虽然我现在自己也在搞钢结构培训。但摸着良心说,如果你还没入行……

发布于 2022-03-10 11:54
 
作者:李大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412815/answer/13344664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录:
一、身边小伙伴毕业的去处
二、入职一年经历
三、转行例子
四、个人感想
虽然我不是什么清华同济的大佬,但是我身边却不缺同济、华科大、港科大等等的大佬,我觉得不管是大佬还是喽啰,只要是土木人,毕业去处都无非那几条路。本人现就职于中国建筑的排头兵中建三局,毕业于普通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刚入职一年,每个岗位都经历了一遍(刺激),现在深圳一个特大型项目从事技术岗。

一、身边小伙伴毕业的去处

  1. 地产(甲方)
    校招时大家不断面试各大地产,地产公司的宣讲会也搞得热火朝天跟演唱会一样热闹。当然,进入地产门槛也不低,第一轮上来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即兴演讲,第二轮HR面试,第三轮高管一对一或一对多(压力面),有的还会有些专业面,几十轮面试。通过这一系列流程走下来,筛到最后确实筛到了万里挑一的人才。这个时候,辩论队的就比较有优势了,我舍友是学校辩论队的,对于各大地产面试,真是一投一个准,舌战群雄,所以在学校多看书加入一些有益能实实在在锻炼人的社团。
  2. 施工单位
    正是本人的去处哈哈,由于小弟不才没能进入地产,只能先进入施工单位积累经验,深入底层好好积累技术再考虑以后转型吧。施工单位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实实在在的经验,如果你想先积累经验,施工单位是一个好去处。就毕业去处来说,还是比较大一部分签了中建,有的去了三局、八局、一局、二局等等都有。
  3. 设计院
    似乎设计院对于本科生不太友好,所以我身边只有几个绩点排在年级前十五的进了设计院,不过本科生进到设计院还是有天花板的,毕业到现在一直联系的两个同学现在还在设计院,待遇一般,就是工作时间比较长,有时候晚上通宵睡到第二天十二点起来水群说:刚醒。不过他们成长很快。
  4. 咨询单位
    主要是处理成本相关的问题,说通俗点就是做预算的,我有个同学去了一家咨询公司,会有专门的软件用来算量。听他说有时候会加班,他现在待遇七千左右,这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5. 转行
    (1)银行
    万能专业,很多人不想呆在土木行业都去了银行,虽然有一定天花板,但表面光鲜亮丽,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公务员
    从政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班一个同学刚好赶上选调生,马上报了个考试班,二十几天笔试第一,接下来面试体检顺利拿到offer,目前在深圳待遇一万多,毕业一年结婚了,实名羡慕!!
    (3)教师
    有些同学比较有远见,在大学期间就考齐了各种证件,包括教师资格证
    。一毕业就没入坑直接去当了老师,待遇也还行,特别现在老师的待遇要与公务员待遇持平,也还有假期,稳定,社会地位。
    (4)其他
  6. 考研
    (1)出国留学
    我大学还挺多同学申请了出国留学,这个看个人志向与经济情况,不论是出国镀层金回来也好,还是深造增涨见识也好,都是基于一个前提:能承受相应的经济压力。
    (2)考研
    我们这届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考研,大多数都选择本校,不过我问了我身边好几个考研的同学为什么考研,他们的回答都是不想工作,在这里提醒大家,考研是为了融入更高的社会层次,增长自己的见识,接触更加优秀的圈子,而不是逃避工作!所以大家一定要想好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不要觉得考研提升学历就是王道,一定要想清楚接下来的规划,而不是盲目从众随大流。

二、入职一年经历

初闻不知土木坑,再闻已是坑中人哈哈哈!害,今天就当写个年度总结吧。
安全部
这是公司的要求,每个新员工都要有三个月的安全实习,并且有相对应的安全考试。每天工作内容就是去现场检查各种不规范操作,拍照存档,晚上写安全日志。
工程部
每天八点准时到现场集合,清点人数,对各个工序进行自检,然后通知监理验收。最难忘的是通宵打混凝土,那段日子,那种滋味,整个项目部只有你一个在的时候,凌晨五点你要跑去现场巡查看混凝土情况,踉踉跄跄,走在坑里,满是睡意,这时候才是我最想转行的时候,好不容易熬到六点,回到宿舍匆匆洗个澡,躺在床上两眼发呆,因为这个时候还不断有电话打过来,只能迷迷糊糊焦虑的进入轻睡眠,一觉睡到下午一点,食堂又没饭吃,只能出去自己解决,下午继续去上班,有种跟不上生活节奏的感觉。这段时间还怜悯自己的哈哈哈,刚工作的时候一张小白脸,现在都晒得黝黑黝黑的了。心酸哦!
技术部
(1)投标
前两个月都在投标,投标期间学到的东西还挺多的,要去实地考察,考察完看如何布置场地,投入各种资源,如何让标书更加有条理清晰明了有逻辑,各个板块几个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份标书,还挺有成就感的,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他们非常努力的准备,如何去述标,不断的在练习,制定各种对策,想招标方会问什么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太多太多。
(2)技术岗
日常不断写方案,去现场复核,和总工讨论如何施工。参与图纸会审,对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也挺心累的。刚开始写方案,完全不考虑落地性,拿一份模板过来照着就写,完全不考虑这个项目的特殊性以及适用性,完全按照自己想法来,缺少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应如何让劳务更方便看懂我的方案便于施工。

三、转行例子

去年年底,刚好工作半年,我俩舍友都离职了,半年是个转折点,半年后就是转正员工了,意味着要投入到正式的工作中去了,俩舍友一个在大地产,一个在稍微小点的,实习期过后都准备要分到各大项目部上了,舍友觉得呆在这个行业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毅然决然的离职了。舍友A正在转行到互联网行业上,待业在家。舍友B正在备考公务员,待业在家。

四、个人感想

(1)兴趣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我就是对这个行业不感兴趣而已,身在坑中,心向往着互联网世界,以为那才是自己喜欢的,那才是自己向往的天堂。相信大家都听过叶公好龙的故事,古代有位叶公子特别喜欢龙,家里收藏了很多关于龙的画和雕像,龙有感于叶公子的诚心,于是降临他的住所,叶公子却被吓的失魂落魄,撒腿逃跑。这个故事说的是叶公子不是真的喜欢龙,而是浮于表面的喜欢。反观于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对龙的喜欢是真的,但是仅限于你想象中的龙,这是用来消遣观赏的喜欢,这是站在围城以外的喜欢,当真的需要我们深入其中进行生产与创造的时候甚至成为我们的工作或者事业时,这个时候仍然饱含热情坚守初心,这才是真正的喜欢。所以,喜欢是不需要门槛的,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有很高的门槛的!
(2)攀比
我有个大学同学,因为挂科太多导致我都工作一年了他还不能毕业,但是他家底殷实啊,前段时间还来问我投资房产的事,问我一些政策的事,选房的事。一个小时的聊天下来,我非常感慨,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个人奋斗在阶级壁垒面前都是徒劳,平常大家说的别人几代人的奋斗凭什么会输给你几年的奋斗。慢慢的就只能合理化接受了现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节奏吧,陈果老师有句话说得很好:我希望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不是因为赌气,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你真正了解你自己!
(3)能做事的人
我想很大一部分人活了二三十载都没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可遇不可求,但是我们在还没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之前的这段时间只能去广泛涉猎,不断尝试,好好磨练自己的底层能力。正如现在接触到的施工项目架构,我知道了要落实一个项目我们需要商务的成本预算能力,技术的分析统筹能力,工程的沟通协调落实执行能力等等,这些才是我们在找到感兴趣的工作前需要做的事,而不是在等一个伯乐,要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首先得先成为一个能做事的人,躬身入局!
写在最后
常看到有些胖友纠结到底要不要转行: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唔,作为兴趣的某一领域,和作为学术研究对象、作为工作的某一领域,大抵是非常不同的东西。那么,该怎样分辨有没有这资格呢?答案只有一个:直截了当地扔到水里,看它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加油吧工友们,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我来说一下研究生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去处:
一是设计院。虽然行业整体不景气,但是几个大院还是相对可以的,尤其近两年积极拓展国外业务,国内各地也在大力修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只要有实习经历,基本都能进。起薪能有个12—15w的样子。
二是房地产。房地产招聘往往声势浩大,但是招的人很少,竞争极为激烈。但如果能进去,起薪能有个15—20的样子。
三是选调生。近两年各地发力重点高校定向选调生,给的待遇都还不错,很多人不想去搞土木,又想回家乡,选调生是一条很不错的选择,研究生去了就给副科待遇,甚至正科,省委关心,上升空间大,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才考上、却熬一辈子才拿个副科的基层公务员好多了。
四是施工单位。中字头央企,中建、中交、中铁、中土等等,行业不景气,但还是有活干的。只要性别男,基本去了就要。愿意去施工单位的,很大一部分是去海外公司,包吃包住,年薪能有50w,没其他的,就是去赚钱。
五是去华为这种民营企业。华为很多岗位招聘其实是不限专业的,只要你能干、学校ok就能去应聘,有见过编程厉害的去研发岗的,而且拿的sp offer。
五是继续深造。一条路走到黑,但也不一定是老的那一套东西。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也看到有人开始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了,毕业进可转IT,退可深耕土木,也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没前景。

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正在报名。一对一咨询是全包式服务,帮助考生明确目标,清晰规划;深入了解考生性格兴趣,根据学生个性化条件及考生成绩,通过专家与家长、考生一对一的交流咨询,为考生量身定制科学的规划方案,并在入学前详细讲解大学入学准备以及入学后大学保研考研的各项流程和知识。

“一对一”辅导相关内容:

1、专业定位:通过职业性格测试,辅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专业的选择。

2、考生定位:根据考生的成绩做好院校的选择。

3、深度沟通:和家长以及考生进行深度沟通,解决志愿中意见不统一的问题。

4、最终目的:定稿志愿方案,并辅导志愿系统的填报。

5、跟踪录取结果,做好大学入学准备。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文中图片文字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