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刚完成20%,华为突然提高行业标准,马斯克的卫星还发吗?
发布于 2022-05-18 13:09
说到星链,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这是马斯克创建的太空探索公司所发起的项目,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近地轨道发射12000颗通信卫星,实现对全球的网络覆盖,目标通信延迟是20微秒。
例如在通信延迟上,目前最好成绩也只是42微秒,距离目标20微秒还有较大差距。
在卫星的数量上,星链计划5年发射1.2万颗,目前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时间里,卫星发射数量刚刚超过20%。
不仅如此,已经发射的卫星还存在一定的损毁,有的是因为发射后卫星失控了,有的是因为地磁暴被破坏。
曾经星链发射的49颗卫星,由于地磁暴被破坏了40颗,所以星链计划的推进并不乐观。
不过就在近日,华为方面却突然宣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早在2020年,华为就申请了一项寻星专利,近日华为正式宣布了公开。
据悉,该专利可以帮助移动终端以低成本、低功耗的方式,在卫星通信中寻找卫星。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智能手机上,将支持连接通信卫星来接入互联网。
巧合的是,近日中国信通院官方宣布,联合中信科移动、中国卫通、华为、中兴等单位立项的IMT-2020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报告书主体部分已经完成。
简单来说,在我国牵头的首个5G卫星无线电接口国际标准方面,这一次是取得了重大进展。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星链其实采用的还是4G标准,这也是为何在定义目标延迟上,会以20微秒作为标准,就是因为4G网络的延迟目标就是20微秒。
不过现在来看,问题出现了,关于卫星通讯的5G标准已经开始制定,这就意味着,星链计划或许在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其技术就已经落后了。
就拿星链一直无法突破的网络延迟来说,其目标是20微秒,但是5G通信可以做到1微秒,显然在网速上,5G网络自然要更胜一筹。
而且上文中我们也提到,华为还有用于移动终端的寻星技术,而星链网络的使用,必须要采购独立设备,且价格不菲,折合人民币约3400元。
所以整体来看,星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不具备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也就是网友所说的“低配高价”。
但问题还不止如此,星链计划发射的卫星,其寿命时间很短,只有约5年时间左右,目前距离第一批发射的卫星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距离1.2万颗卫星的目标,刚刚完成20%。
也就是说,可能目标还没完成,第一批卫星就已经报废了,会在受控状态下进入大气层,然后被燃烧殆尽。
因此不禁产生疑问,马斯克的卫星还要继续发射吗?应该会继续发射,而且只多不少。
这是因为,太空资源,尤其是低轨太空轨道是稀缺资源,谁先发射了卫星,谁就占据了这个位置。
星链发射的卫星越多,那么留给后来者可用的位置就越少,而在太空资源上,国际规则是“先到先得”,而在近地的低轨太空轨道上,大约可以容纳6万颗卫星。
根据媒体报道,星链后来还改进了计划,最多会发射4.2万颗卫星,显然星链是要把低轨空间变成SpaceX的“私人领地”,这样卫星通信网络,几乎就是一家独大,没有了竞争对手。
不过事情也有转机,因为星链其实也需要建设地面站,如果星链要想独占低轨资源,恐怕其地面站将很难在全球铺开,因此5G卫星通讯依然有机会,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