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客户“又爱又恨”的保险,你怎么看?

发布于 2022-05-18 13:10

保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人们对它的评价时常两极分化。喜欢保险的人会有兴趣去探索保险的本质及其与不同产品的区别,投资合理的资产在保险产品上,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财产险和人身险;不喜欢保险的人则会退避三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推销保险的业务员都会闻之色变,宁愿把手中的钱存在银行活期,也不愿意去投资的储蓄保险赚取收益。那么,中国客户对保险怀有这种“又爱又恨”的心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01
中国客户对保险的“恨”


中国客户对保险的“恨”,或者说不信任,多数来自于自己或身边其他人购买保险时所经历的不愉快的体验。社交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保险有两不赔,一是这不赔,二是那不赔”,一语道尽了人们购买保险后出险理赔时所遭遇的障碍,并由此产生了对商业保险的不信任和抵触。


具体来说,导致理赔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01
选错保险险种

本来想买人身险,结果因为产品名字模棱两可或产品宣传页面含糊不清,导致错买成了理财险,最后生病住院分文不赔;

02
保险推销员忽悠乱买

自己看不懂条款,听到保险推销员说什么都能赔,就直接买了,结果事后发现买错/贵了,续保和退保都有损失,简直进退两难;

03
没注意免责条款

初次接触保险压根不知道还要看合同,产品介绍的海报里写了一堆赔什么,却没写不赔什么,于是一不留神又“踩了坑”;

由此可见,保险宣传中的模糊、夸大,以及保险代理人在推销中的误导和不尽责是导致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02
中国客户对保险的“爱”


保险,在法律和经济学意义上,是一种风险管理方式,透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将一个实体潜在损失的风险向一个实体集合的平均转嫁。其实通俗地讲,就是一旦加入某个团体,就“一人有难,大家平摊”,是以货币形式平摊的社会风险转嫁机制。

根据人民网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有13.6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截至2021年底,中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10.25亿人(图一)。中国的商业保险原保费以及参保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健康险规模在 2020 年已达 8173 亿元,占比人身险逐年提升。




图片来自www.sgpjbg.com

从数据看来,中国客户对保险也是参与兴趣十分浓厚,不论是基本保险还是商业保险。中国客户也十分爱保险,主要原因有下:

1

保险是个人财务的保护神,可以保障家庭经济安全,具有丰富的投资回报和安全性;

2

节税和保全财产,当企业破产时,股票、债券、存款等都会被冻结,唯有人寿保单不被冻结,债权人也无权要求受益人以保险收益来偿还债务,且保险金不算作遗产,更不被列入偿债资产;

3

在生病或者住院的时候,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不用为高昂的医疗费用担心;

4

财富传承,家人和孩子可以领到数倍的身故赔偿金,且程序简单,赔付时间快。然我们提到了保险业存在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为投保人带来的烦恼,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离不开保险对生活的支持和保障。


03
中新加坡保险环境相较于国内的优势?
0
1

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十分健全。中国的保险法最早出台于1995年,而新加坡的保险法出台于1966年,比中国早出台29年,且发展相对成熟,规范的内容较为全面。

0
2

央行监管力度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力度、范围等,均十分严格。新加坡在2020年,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有19219人(图二),但几乎每年都会有因为不遵守法规而被取消职业资格、罚款甚至坐牢的保险从业人员。


数据来自新加坡金管局

0
3

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素质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保险从业人员需要考取CMFAS考试中M9,M9A,M5以及HI四门考试,考试时间视科目不同长达1-2个小时,且正确率要超过70%。如果从业人员停止从业3年,则3年后要重新考法律法规科目才能重新获得资质。


新加坡的保险环境十分成熟,且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严格监督下,在对从业人员的较高要求标准下,配合配套的成熟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受保人以及保单主人都可以得到周全的法律保护,这也是许多中国高净值客户十分信任新成集团并在新成配置资产的原因。


新成集团资产管理团队十分专业、认真和高效,中立分析新加坡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优缺点,并成功为客户投保和把关,确保根据保单条款执行。如果您也感兴趣,请联系新成。

分享收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