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馆日 | 想不到,古人竟有这些防火智慧!

发布于 2022-05-18 14:05

我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

那遥远的时光

一去不复返

回头展望时

又渺如云烟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记录时光

那么,一定是博物馆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

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承载的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

记录了古人的文明

一场大火

就能把一切化为乌有

案列一

法国巴黎圣母院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直到16日凌晨,火势才得到控制。作为世界遗产,巴黎圣母院的火灾让世人心痛。今后多年,巴黎圣母院都将处在重建的过程中。

案例二

巴西国家博物馆

2018年9月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灾。大火整整烧了 5 个小时才逐渐受到控制,博物馆收藏的2000 多万件藏品葬身火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类文化的损失。

案列三

四川绵竹九龙寺

2017年12月10日12时39分,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九龙寺大雄宝殿突发火灾,由于现场风势较大,快速引燃毗邻的祖师殿、毗卢佛塔。此次火灾造成九龙寺大雄宝殿、祖师殿、“亚洲第一高木塔”毗卢佛塔烧毁,过火面积800余平方米,无人员伤亡。

案列四

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

2014年1月11日凌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烧毁242栋房屋,古城历史风貌被严重破坏,部分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受损,财产损失上亿元。

文物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

这样的建筑特性

决定了它对火灾的抵御能力较差

一旦有火灾发生

极易导致大面积过火或群死群伤事故

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那么古人是怎么防火的呢?


多样的消防设备

去故宫参观的游客,常常会被一些宫殿门口的超大铜制水缸吸引视线。这些就是有着重要消防作用的太平缸,也称“门海”,意为“门前的海”。鼎盛时期的紫禁城共有太平缸308口。其中铜制鎏金样式的最大,直径1.6米,高1.2米,重达三千多公斤,能装水两千升,比一个现代消防水车的储水量还要大。

至于消防设备,唐代最常用的有水袋、皮袋、溅筒灭火器等,而北宋时期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等成为灭火标配。到了清光绪年间,洋车式水龙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也被称作洋龙,装有轮盘推动,并逐渐从人工腕力出水发展到马达发动出水。

清代消防车,高136厘米,长137厘米,宽68厘米。车身的四周各有一个大铁环,用来栓绳拖车。水箱为铜制,水容量约1立方,运作中需要不停地补水。车上有一根横杆,一个活塞,上下抬压,可使水喷出,射程约有15米。

从古人的防火智慧中

我们可以窥见现代消防技术的雏形

对于博物馆消防安全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防火安全提示

当前极端天气频繁、电气火灾多发,文物建筑、博物馆、宗教等场所火灾风险较高,且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火灾防控各项工作。

应逐项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严格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采取严防严控措施,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应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开展消防安全自查,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应加强用火用电用油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使用明火,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对举办祭祀、展览等大型活动的,要落实火灾防范措施,要落实专人看守;

要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加强火灾警示教育,引导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火灾无情

丁点星火就可能使人类文明消失殆尽

保护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是你我的共同责任! 

本期编辑:郭小莉

本期校对:张文涛

内容来源:应急管理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华社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