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要担忧产业链往东南亚转移吗?
发布于 2022-05-18 14:14
【东方战略】
1、最近很多投资者关心美国-东盟峰会,担忧美国拉拢东盟、孤立中国,实际上不必过分担忧——虽然此次美国-东盟将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实际上2021年,中国-东盟也已经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了。
从传统上来说,东盟就是“两头靠”,经贸靠中国、安全靠美国,一直比较“骑墙”的态度,不会愚蠢到完全选边站队。且东盟内部差异很大,就连俄乌冲突这样美国要求站队的问题也并不统一:
1)有的亲俄:例如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
2)有的亲美:例如东盟唯一制裁俄罗斯的新加坡;
3)有的尽量中立:例如APEC东道主泰国、G20东道主印尼,都尽量两不得罪,没有接受美国“不邀请俄罗斯”的要求。
2、因此,更不必担心东盟“围堵中国”。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距离近于美国、贸易体量大于美国,即使美国总统想将中国的美资转移到东南亚,由于美国制度/文化的约束,也不可能一声令下就驱动“一带一路”式的大规模企业投资。简单讲,就是美国不可能支付得起让东盟远离中国的筹码。(中国更需要担心的国内疫情对外资企业供应链外流的影响)
3、问题来了,东南亚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当然是开放市场——东南亚基本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然而今日的美国已经不是冷战时的美国,系统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约束之下,美国已经不可能加入东盟期待的CPTPP,而中国加入了“东盟10+1”、RCEP,甚至申请了CPTPP,总而言之,美国给不了的筹码,中国可以给。美国其他说的再多,都是“口惠而实不至”而已。
4、那么美国实际给了什么?下周资本市场就会学习到一个概念——“印太经济框架”(IPEF)。由于美国制造业的衰落,美国未来不可能再签实质性降低关税的自贸协议,因此拜登政府用IPEF取代CPTPP,但是主要涉及的是半导体供应链、气候变化、数字经济、高标准基建等高大上的领域,不符合现阶段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除了马来西亚等个别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务实需求。
5、而反过来美国承诺出资1.5亿美元,居然有6000万用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这4个与中国有南海领土争议国家的“海上安全”。因此美国的目标,实际上是用很小的代价、来换取东盟站队对抗中国——这实在有一点“烽火戏诸侯”,大老远过来,就给了那么点钱,还想让我冒着风险干中国?大部分东盟国家的选择,估计是“捞完美国捞中国”,但不会完全得罪另一方。
6、而中国真正要担心的,其实是下周,因为那才是重头戏——拜登总统亲自来亚太,会晤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领导。美国的计划,就是上面提到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可能目前都没什么人听说过,但下周,所有人会注意到这个才是美国对付中国的总体解决方案(尤其是半导体供应链)。IPEF+QUAD+AUKUS,构成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总体战略,而日、韩、印、澳才是美国争取对华包围圈的主力,东盟仅仅是不稳定的替补队员罢了。
【国海策略|需要担忧产业链转移吗?】
核心要点供参考!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共完成了四轮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每一轮的持续时间约20-30年,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分别是前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方。当前正处于第五轮,是中国自主选择产业转型升级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内外因素共同导致,部分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中国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是大势所趋。
2. 以出口排名世界前30与出口占GDP比重在20%以上为基准,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主要的外向型经济体。其中越南的优势产业集中在纺织服装与轻工制造业,全球出口份额均位居前5,而电子加工和机械设备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电子加工业是过去马来西亚的主要优势产业,但当前正逐步被越南赶超,泰国、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则主要以农产品、资源品为主,制造业相对落后。
3. 今年以来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走势相背离,我国出口在疫情冲击与外需回落的双重影响下边际转弱,而东南亚国家凭借供应链的快速修复,出口仍维持高景气,对我国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但仍有所分化。越南、马来西亚在服装、玩具等轻型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对我国存在较强的出口替代性,而泰国、印尼对中国的出口替代效应不强。
4. 年初至今东南亚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整体维持高增,并未偏离原有趋势,而国内对外资的使用同样实现稳步增长,市场担忧的“外资大幅撤离中国”的问题并未发生。当前外资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产业链条短的加工制造业,但新能源车产业是亮点,劳动力成本低廉、矿产资源丰富是东南亚国家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
5. 东南亚很难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枢。当前我国向东南亚国家主要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顺应了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国内劳动力成本抬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机遇大于挑战。繁荣的东南亚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希望大家继续“点、分享”支持哈,谢谢大家!昨天文章,欢迎继续:股神林园:如何挖掘10倍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