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有序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

发布于 2022-05-18 14:43

“双减”工作部署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学科类培训防反弹、防变异、防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为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教育部部署全国“回头看”工作,时间为2022年4月至6月。各地组织力量围绕机构压减、“营转非”、培训收费、学科类隐形变异、材料和人员、监管信息化、风险防范等七个方面,系统查找问题并坚决整改,切实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

截至4月30日,全国32个省份91.4%的县(市、区)已启动“回头看”工作,其中已有41.6%的县(市、区)已完成辖区内所有培训机构排查。全国累计排查培训机构82,246个(含线上、线下机构,含已关停的机构复查及非学科类机构涉嫌开展学科类培训排查),其中发现有问题机构1771个,占比2.2%;审核培训材料126,791份,发现不合规培训材料654份,占比0.5%;审核从业人员资质217,614人,发现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学、教研人员713人,占比0.3%。

在机构压减方面,累计排查发现“假注销、真运营”培训机构309个,已全部关停取缔。在“营转非”方面,累计发现违规按营利性经营的机构15个,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时间约谈机构负责人,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全部同步整改。

在培训收费监管方面,累计排查发现未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机构178个,超政府指导价收费50.6万元,已全部完成整改,全额退费。

在隐形变异治理方面,累计排查发现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各类机构1751个,主要包括:涉及证照齐全机构556个,其中已责令548个完成整改;涉及证照不全机构1195个,其中已责令停办、限期整改1093个。此外,个人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1108人/次,其中已整改完成1083人/次;涉及中小学在职教师7人,各地已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涉事教师先暂停工作、再调查处理。

在材料和人员规范方面,累计排查发现不合规培训材料654份,其中责令停止使用并清理销毁641份;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学、教研人员713人,其中立即停用或转为非教学岗598人。

在数据信息填报方面,累计发现有519个机构未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其中已督促421家培训机构完成运营信息平台登记。

在风险防范方面,累计有2351个县区建立了重点核查解决退费难问题、校外培训监管执法、防范化解劳动用工风险等三项机制,占已排查县区数的80.3%。

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各地压实“回头看”责任,推进全面排查,盯紧问题处理,提升整改效率。在“回头看”工作基础上,持续推进校外培训常态化、制度化管理,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不断提升人民满意度。

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经调整完毕,对民办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全流程财税监管,落实非营利性的法定要求,审计办学收益或者剩余财产分配,审计购买服务、关联交易,审计收取、变相收取赞助费、借读费等的财税规范检查在今年全面展开。关联交易、收支规范、账户监管、信息披露和公示、集团化业务往来、“名校办民校”资产账务、外资限制等都是检查审计和工作重点。为贯彻落实民办教育新法新政,推进民办学校建立和完善与未来监管相适应的财税工作体系,提高学校决策机构成员的认知高度和财税人员的工作水平,降低财税管理和运营法律风险,保障举办者安全,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杜绝政府问责, 由国内顶级的法律、财务、税务、审计专家对民办学校的财税工作规范问题进行系统研讨,



来源:中国教育报。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布单位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