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养老诈骗知多少

发布于 2022-05-18 15:45



养老诈骗



保健品型骗局


这一类型的诈骗方式主要是:骗子以抽奖、免费旅游等噱头吸引老年人,以虚假体检报告等方式,谎称老年人有疾病,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销售非法、质量不合格产品。


真相:犯罪分子经常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诈骗老年人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而非真的向老年人出售保健品。他们推销的所谓“老年理疗品”“保健品”基本“毫无医疗价值”。




投资类骗局



骗子会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再告诉老人他们有个“养老服务”的项目,投资一定金额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某些大城市的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


真相: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骗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PS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掏空他们的钱包。




免费赠送骗局


骗子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年人授课,实施诈骗。他们通过免费赠送鸡蛋、水果还有小家电,每天都有数名的老人被吸引前去听课。当老人们被成功洗脑后,骗子又欺骗他们去买毫无用处的产品,每隔几天卖一次产品,但隔天都会如数返现,以此一步步引老年人上钩。随着骗子销售产品的价格逐步增加,老人们再也收不到购买产品的返现了。


真相: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只能是陷阱,这种免费赠送的骗局就是抓住了贪便宜与从众的部分老年人心理。




低价旅游骗局


旅行社以低价游、免费游的噱头吸引老年人参团旅游。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高于市场多倍的价格卖给老人们。




社保类骗局



代办社保骗局。不法分子谎称能以特殊条件帮助办理社保,在收到受害人的决钱款后携款跑路。


发放社保补贴或办理“优惠”参保缴费的骗局。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以各种形式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方式实施诈骗。


谎称社保卡出现异常的骗局。诈称受害人社保卡故障或者在异地被刷卡,声称社保卡已锁卡等方式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方式实施诈骗。


谎称个人信息被盗用办理了异地社保,社保卡涉嫌犯罪的骗局。此类诈骗往往与冒充公检法相结合。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工作人员称受害人社保卡牵涉违法犯罪案件,需要受害人配合异地公安机关调查,之后声称帮转接公安机关或者让受害人拨打指定的“异地公安机关电话”,通过电话诱使受害人配合调查,将钱款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警方提示

不要贪图便宜: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提高法治意识: 老年人平时要多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端正保健理念: 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树立安全思维: 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警惕上门推销: 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保持警戒心理: 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提高反诈意识: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公检法,提到钱(转款),第一时间是要核实其身份,无法核实立即拨打110或96110进行求助;在此特别提醒公安民警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凡是通过电话、网络联系,要求配合办案的都是骗子。


诈骗分子无孔不入

诈骗手段日益更新

老年人千万要小心

全民共筑反诈防线



来源:柳州公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