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一道菜
发布于 2022-05-18 15:56
最近居家隔离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不少菜的烧制方法,发到朋友圈,朋友夸我什么都会做,让我分享方法。
当然,大厨做的高端菜我是不会的,我学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家常菜,今天给需要的朋友分享一点经验和技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烧好菜工具一定要齐全。比如锅一定要选一个好用的不粘锅,我们这种青铜选手不要太高估自己,选用饭店厨师才用的那种铁锅。铁锅的优点是传热快,人家厨师有颠勺技术,会掌握火候,用铁锅烧得又快又好吃。咱们用铁锅就有意思了,稍有不慎,不是粘锅了,就是糊底了,一定要慎重。除了锅还有各种处理蔬菜的设备,比如清洗蔬菜的篓筐、擦丝的板、炸东西的空气炸锅、烙饼的电饼铛……
除了锅就是各种调料,我老妈做菜永远就四种调料,盐、酱油、醋、味素,做啥菜都是这几样调料,那能好吃么?做肉菜你得有去腥的料酒和既去腥又解腻还调味的胡椒粉,喜欢酸甜口的有白醋、白糖,喜欢炖菜得有香叶、桂皮、八角、小茴香,喜欢辣的得有辣椒粉、辣椒段、干辣椒、小米椒、老干妈、郫县豆瓣酱和火锅底料,喜欢油炸的得有淀粉、面粉、面包糠……
准备好做菜的东西后,你还要掌握一些做菜的基础知识。比如需要去腥时,你应该放姜、蒜、料酒,觉得菜色不够诱人时放点老抽。什么时候放盐、什么时候倒醋、什么时候撒鸡精。炒糖时什么颜色用来挂霜,什么颜色用来拔丝,什么颜色用来琥珀,什么颜色只是用来做糖色。用油时什么状态是三成热,什么状态是五成热,什么状态是七成热,并且要知道做哪种菜用几成油温。当然这些东西不需要刻意去记,菜做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比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其实是认知,我为什么特意提这一点,就是因为我朋友圈里确实有人煎个鸡蛋都能煎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搞不清楚油为什么会溅,稍微有一点油溅出来她就跑掉了。因为担心油还会溅出来,索性不管了,等锅里没油了,蛋已经糊了。还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例子,大概在我七八岁的时候,自己做蛋炒饭。农村用的都是液化气,带一个油罐子那种。我家那个连接管装得不严,我炒到一半,管子掉下来了,但是火没灭,继续在管子头部燃烧着。七八岁的孩子能懂啥,我以为房子要炸了,赶紧往外跑,我妈见状赶忙跑过去把阀门关掉才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如果朋友知道是水滴把油溅出来,她就能知道溅几下之后就安全了,如果我知道关掉阀门就不会着火,我也用不着逃跑,所以这些最基本的认知对于做菜来说很重要。
做好菜的关键是反复尝试。我们现在学做菜基本不会有人盯着菜单看,毕竟小视频那么多,看人做要比看文字简单得多。但看和做是两回事,网上最火的一句话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为什么呢?看懂了只能说明我们记住了他们做菜的步骤,而能够复制出来靠的是每一步都能做对。当然有的人理解力和执行力都比较强,可能一次就做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败一次后面就不会再成功,往往失败多次之后做出来的菜,味道才是恰到好处的。而且成功一次之后,下一次做有可能会失败,而失败多次之后的成功,掌握的东西则更全面也更扎实。因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你知道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份调料具体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做好一道菜,你所掌握的东西要远比单纯地做一道菜多得多。菜做多了你会发现,很多菜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如果是机械性地复制,你就只会做某一道菜,而你知道了做菜背后的逻辑,你能掌握的就是一类菜的烹饪方法了,并且你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做出适当调整,你不会担心会不会因为和教程里不一样,做出来的就不好吃。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一个不挑食的吃货。吃货的作用是在你菜做成功的时候给你赞美,在你失败的时候,陪你一起清理做熟了但是并不好吃的菜。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人都是需要反馈的,自己做的东西吃不掉,谁都不会愿意做第二次,如果每次都能得到正反馈,那就是一直做下去的动力。
民以食为天,在我的认知里,家里有烟火气才更有家的味道,所以成家后我们很少去外面吃,一则可以增加互动,二则可以省钱,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祝朋友们都能做出一桌美味的饭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